八旬老翁45年坚守,只为那朵最美的牡丹花

发布于:2019-05-05 10:25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网   

赵再庆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中等身材,须发皆白,脑门光秃秃的,穿一件破旧中山服,衣服上边的几个纽扣敞开着,两只手上结满了厚厚的一层老茧,立在那儿,就像他身后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敦厚。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却和雍容华贵的牡丹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四十多年来一刻也没分离过。 

赵再庆是地地道道的耀州区董家河镇土桥村人,如今年逾八旬,他一生和土地打交道,在此期间,当过赤脚医生,干过木匠和铁匠活,但让他最钟情、最执着的还是侍弄牡丹,视牡丹为生命,不离不弃、坚如磐石,是他一生的坚定信念。

赵再庆喜欢牡丹,种植牡丹、培育牡丹新品种,全身心的投入,不掺半点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的他,依然腰板硬朗、眼神炯炯,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滴水不漏。话匣子一经打开,怎么也封不住口,所讲内容不外乎牡丹这一主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一字一板、颇有钢口。

来到土桥村,走进赵再庆的牡丹园中。呵!好气派!放眼望去,一畦牡丹田伸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头。轻轻地走进一片浩如花海的牡丹丛中,微风掠过,馨香扑鼻,眼前的牡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绿叶盈盈、花枝颤颤,实在美不胜收。这景致让人眼花缭乱,一时竟觉词穷,找不出适当的辞藻来一番切贴形容。

 

这时的赵再庆,站在牡丹丛中,一下子像换了个人似的,鹤发童颜、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俨然像一位威风凛凛的花王,面对自己一手侍弄的“群臣”,好不惬意!众人围拢在他的周围,仔细聆听他的务花史:四十五年前侍弄牡丹的起根发苗,四十五年间侍弄牡丹艰辛劳作,四十五年来培植、寻访牡丹新品种的颠簸艰辛…… 

在赵再庆绘声绘影的描述中,人们物我两忘,身心沉浸在他往昔艰苦创业的岁月里。奇迹的门总是向探访者敞开着,千百次的试验、千百次的失败,汗水同泪水交织,喜悦和痛苦并存,“耀州红”这一新品种牡丹终于在赵再庆手中诞生了。巅峰对决,人无我有,面对硕大的新品种牡丹花,这一刻,赵再庆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成功的喜悦让他高兴的几个晚上都没睡着。世有“洛阳红”“ 菏泽红”“姚黄”“魏紫”,而如今,看我耀州的“耀州红”,跻身众香国里,娇艳妩媚、秀色夺人。

虽然如此,这一骄人成绩,对于赵再庆来说,并非终点,他还有一个更大更美更高的理想,发誓要在有生之年培育出“董河红”“三秦红”乃至“赵粉”来。豪情冲天,壮志成城,岂可止步于斯,苍鹰翱翔蓝天,鲸鱼遨游海底,赵再庆要让他培育的红牡丹红遍全国、叫响世界。

我常想,一个人与一个地方,或是一座山、一条河,甚至是一朵花,其缘分既是人生的偶然,也是机遇的必然。赵再庆就是如此,与花为友,和花相伴。

“坐拥牡丹,甘做花王”,固守寂寞和清贫,为理想默默付出,艰辛历尽,从不言悔,努力地使理想变为现实,这就是铮铮铁骨的赵再庆。站在赵再庆精心抚育的牡丹花圃中,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极目望去,牡丹园的南方,阡陌纵横、烟村雾树、虚无缥缈,再远处,是一片不可知的去处,那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如果想去看看,路在脚下,这,也许是赵再庆培育万株牡丹留给我们的启迪。

(转载《耀州文联微信公众号》 原文有删改 文/杨五贵 摄影/婼芸)

责任编辑:吕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