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故事(1):丹凤县乡村有一条“梅花路”
发布于:2019-12-23 18:18   来源:陕西网   作者:张海毅

  2017年初冬,我从南京踏上了奔赴陕西的列车。

  我要去的地方叫丹凤,地处秦岭腹地,境内以蜿蜒而过的丹江和巍峨竦峙的凤冠山而闻名。这里山清水秀、天朗气清,是健康养生的洞天福地;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是国家深度贫困县。

  我此行的任务就是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道,以苏陕协作为平台,助力丹凤彻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人到中年,能有机会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参与脱贫攻坚这样的伟大事业,那一刻,心中曾有的家国情怀无形中被悄悄点燃……

85c0e6ec99929af3ef74514d1353673

  张海毅(右)在基层可解情况

  脱贫之路需要翻山越岭

  初到丹凤,白天下乡入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托人借来当地县志细细翻阅起来。这也是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想要尽快融入当地,县志是了解当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最好帮手和途径。

  丹凤,方圆2438平方公里,全境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区。境内的秦岭大山在驴友眼中是美丽风景,但在当地群众看来,却意味着交通不畅、信息不顺、生活不便。人们普遍认为,是大山阻碍了这里的生产和经济发展。

  由于缺乏大面积平整的建设用地,工业制造业项目很难在丹凤落户,导致这里工业基础薄弱,规上企业数量甚少,县上财源乏力。而财政的吃紧则意味着当地很难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大多数农民仅能依靠种植中药材和畜禽散养谋生,增收渠道十分有限。正是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从1987年开始,丹凤就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当时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23元,全县贫困人口多达十七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状况得到了一些改观。尤其是近年来,经过丹凤几代人三十多年的不断奋斗,到201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7.2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40元、9116元。

  尽管变化很和成绩都很显著,但丹凤县的贫困现状仍然严峻,脱贫压力依旧很大。2017年年底,全县依然有6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到22%,这些依然还在为温饱发愁的父老乡亲,就是我们脱贫攻坚要帮扶的对象,也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要攻克的堡垒。丹凤的脱贫之路,需要持续的翻山越岭、爬坡过坎,但,这个坡,不低,这个坎,很深……初到丹凤,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时,我提醒自己说:你的压力不小……

  “梅花路”,苏陕友谊路

  花瓶子镇是丹凤东南角的一个偏僻小镇,这里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群众数量巨大,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镇。

0ae755382bcd1b6c225fbe1a9636480

  张海毅和村第一书记研究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年初到花瓶子镇调研,镇党委书记彭巍把我带到一条土路边,这是镇上一直想修的一条路,它一头连着花瓶子镇镇政府,一头连着花中村,由于建设资金有限,道路迟迟无法开工,导致花中村和周边村落的1800余名群众每到镇上办事,都要绕道8公里才能到达镇上。

  在平原地带,8公里不算多远,但在山区,8公里就意味着群众每次出行,都要在路上多花近一个小时,农民辛苦种出的山货,运送出山也就极为不便,而且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一条路,成为制约花中村群众脱贫的最大瓶颈。

  闻听此事,我和镇上同志就站在路边,细细算起了工程账,这条路总长2.6公里,建设成本大约147万左右。回到县上,我立即向县长汇报,并与后方南京市雨花台区联系,寻求各方支持。

  经过反复研究,县上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支持50万元,雨花台区对接帮扶花瓶子镇的梅山街道承诺支持40万元,雨花台区政府再一次性支持50万元,就这样,道路建设经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凑齐了。

4abd6e6af5e501cecd72c006e50d2b7

  “梅花路”的背后是苏陕情

  2018年12月,道路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9月,道路全线贯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路网和群众出行,看着崭新的水泥马路,当地群众喜不自禁、欢欣鼓舞,把它亲切地称作“梅花路”,并按当地传统,在梅花路边树起一座石碑,以此来纪念雨花台区和梅山街道给予花瓶子镇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黑沟村的夜晚再也不“黑”了

  2019年7月,我到包抓的土门镇调研督促脱贫攻坚工作,回县城的路上,我随机挑选了一个村来抽查,一来熟悉熟悉乡下路况,看看民风民俗;二来抽查一下村干部和四支队伍的在岗履职情况。

  车子开到土门镇黑沟村,已是临近傍晚,村干部和四支队伍的同志此时都还在村委会忙碌着,这让我很放心。随后,我让黑沟村村支书柯艳杰陪我在村里转转,看看村容村貌,顺便和村支书谝棒一下,了解一下干部们的思想动态。

  一路上我们谝得很愉快,当谈到村上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时,村支书柯艳杰想了想,说这两年国家政策好,村里道路都修通了,老百姓家里通了电通了水,住危房的,县上都安排做了改造,现在各个生活都不错,要说问题,就是群众反映进村的道路两边没有路灯,晚上群众进村出村,都要摸黑前行,群众都戏称“黑沟村真黑!”

  柯书记接着又说,他们村委会曾经找人咨询过太阳能路灯的价格,连路灯带安装,大概需要10万元左右,但村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有心无力,所以安装路灯的事一直就这么耽搁着,“张县长能不能想想办法,帮我们解决一下?”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期待。

  群众之事无小事。回县城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打电话给土门镇党委书记张建成,跟他说了此事,建成沉吟良久,说他想办法在镇上经费中挤出5万元支持此事。一半的经费就这样解决了。

  剩下的5万元找谁呢?我想到了和黑沟村结对帮扶的雨花台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于是打电话给雨花青企会负责人。她很爽快地答应帮我们在会员中筹集这笔经费,8月29日,雨花青企会的5万元捐款如约而至。

d9a08254768912f816e1ebf20858f45

  南京雨花区捐赠给丹凤山区的路灯

  12月初,黑沟村的所有路灯全部安装到位,群众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摸着黑前行了,黑沟村不“黑”了!

  两年的挂职工作已经期满,今年11月,经本人申请,组织上同意我在丹凤继续挂职两年,不为别的,既然自己参与了丹凤的脱贫攻坚,我就想亲眼看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按照既定计划,丹凤将于今年脱贫摘帽,戴了30多年的贫困县帽子,今年有望摘掉,这是多少代丹凤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我能躬逢其盛,并参与其中,这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骄傲。

  两年前,丹凤于我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是一个不曾去过、也不会前往的地方。但人生何处不相逢,我因为苏陕协作而来到这座美丽的县城,不仅和丹凤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人生还开启了一段快乐的新航程。丹凤,就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作者张海毅,苏陕协作挂职干部,现系陕西省丹凤县县委常委、丹凤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