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范扬州教师援陕支教 却被理想和现实狠狠撞了腰
选择去支教,李立峰说,没那么多想法,就是一个党员的初心。作为一名党员,他总想做些什么。
2018年10月,当首批援陕教师选拔通知下发到仪征市陈集中学时,李立峰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他看来,这是党员教师应有的担当。可是踏上西北土地,他遇见的不是“唱一曲黄土高坡”的豪迈,而是骨感的教育现实。比起气候、生活的种种不便,吴堡孩子的生存现状刺痛着他的心。
当真正走进农户家庭,看见真实的窑洞情况,眼前的一切告诉李立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放眼望去,这口窑洞里唯一能算上电器的只有那台老旧的电视,连照明的电源都是二十年前拖线开关的那种灯泡。
在家访中,他曾一度想将学生带离贫穷,带到扬州求学,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除了用知识改变当地人的困顿,别无选择。
“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有着智商缺陷,家里还有三个妹妹。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这个不满十五岁的小姑娘身上。”想到家访时的情景,李立峰红了眼眶。“如果她离开了,这个家也就垮了。为了这个家,这个孩子默默承担了这么多。当我离开的时候,孩子什么话也不说,就只是紧紧的抓住了我的手。”
自创“低起点”教学模式 老乡送“亲人老师”甜枣
初到吴堡时,由于生活在环境相对封闭的贫困山区,孩子们学习自信心明显不足,课堂上缺乏主观能动性。从教多年的李立峰也感到了“棘手”,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白天,李立峰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甚至一起放学回家;晚上,他改教案、批作业、写论文... ...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好朋友。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使李立峰在教学中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他通过一系列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设计出“低起点、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李立峰的所有付出都被老乡们看在眼里,每一次去家访,老乡们都会捧出一大把红灿灿的枣儿说声“老师,辛苦了,来吃个枣儿”。
妻子追随支教路 三口“蜗居”20平宿舍
第一年支教期满后,在当地学生、家长、县教育局、县政府的多次挽留下,李立峰一拍脑袋说“再干一期”。当他充满忐忑地给爱人徐婷打电话准备感受“暴风骤雨”时,妻子徐婷却给了他一份惊喜——她也要来支教,一起践行教育者的初心。
很快,仪征市教育局选派第二批援陕教师团队赴陕。这一次,徐婷牢牢抓住了机会,追随丈夫的脚步,带着正要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来到了吴堡,圆自己梦想的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个“父母不缺位”的交代。
黄土窑洞、山坡沟涧、贫瘠的黄土地……两位老师支教的吴堡县经济更为落后。走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冲击,扬州支教夫妻档选择迎难而上。
从此,一家三口放弃老家的安逸生活,“蜗居”吴堡县一个不足20平米的宿舍里,高低床、小课桌、铁皮柜……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吃饭都是捧着碗蹲在地上,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其他都可以忽略。”李立峰如是说。
是妻子也是妈妈 妻子成了镇上“网红”
在吴堡支教的日子里,当地的孩子都叫徐婷“徐妈妈”,不仅教他们知识,还给了他们妈妈的呵护。
“我曾经拉过一个小男孩的手,八九岁的孩子整只手上沟壑纵横,还有些细小的伤口。”回想起那一幕,徐婷至今热泪盈眶,小男孩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地打零工,孩子每天一个人洗衣、烧饭、睡觉,为了节约电费,连灯都舍不得开,作业写不完就天亮再写。听完孩子的叙述,徐婷久久不能平复,也就是那一刻她意识到,在吴堡的工作,不仅需要很强的责任心,而且需要更深的情怀。
从那以后,她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徐妈妈”。在徐婷的关心鼓舞下,小男孩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肉,身体逐渐结实起来,人也变得开朗和自信,学习上积极了许多,成绩日渐好转。徐婷付出也被老乡们看在眼里,一下子成了县上的“网红”,不仅家长慕名来咨询,当地的媒体也争相报道。
把爱都给了别人家的孩子,把自家娃带去吴堡,很多人对李立峰、徐婷夫妇不能理解,自己爱折腾,还把孩子搭进去了。
面对质疑,李立峰开玩笑说:“我们也不能只顾自己的理想,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在他看来,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吴堡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学习。令李立峰夫妇欣慰的是,女儿来了吴堡后似乎一夜长大,过去车接车送的上学路,如今都是她独自上学的背影,“我们忙着上课,她一个人坐公交车上下学。”李立峰也曾感到内疚,最忙的时候,女儿高烧都顾不上,孩子一个人躺在宿舍休息,“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
仪征是根,吴堡是魂 支教经历留下深深烙印
2020年新年第一天,李立峰和爱人忙着收拾行李,临别之际学生们给他送了不少礼物都婉拒了,只收下了孩子们写的一封封感谢信和两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刷子。
“刷子是陕北特色,当地人用来刷炕的,留个纪念。”徐婷告诉记者,虽然要离开了,但是他们还是会一直关注这里的孩子,“我想看他们金榜题名走出大山,我也想看他们回到大山建设家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临行前,徐婷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份“厚礼”,在她的倡议下,仪征市仪化三小开展“爱心传递,情暖冬日”捐款捐物活动,为吴堡县第一完全小学筹集善款1.4万元、衣物近300件。
就要离开了,李立峰满是不舍。他告诉记者,仪征是根,吴堡是魂,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经成了半个陕北人,喜欢上了吃面,吃饭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来上一瓣蒜,“我要再去看眼黄土地,在黄土高坡上再喊一嗓子,再激起一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