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如山
发布于:2020-04-28 09:27   来源:陕西网   

  一直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心湖每每泛起类似的念头,却不知如何动笔,就这样拖着有好些年了。

  这一次催促我下决心挤出时间,动笔写这篇回忆性的文字,源于不久前与老师的一次短暂的会面,彼此谈了许多小城故事、陈年往事,翻捡起一片片蒙尘的青春记忆。

  从蒙学开始到走向社会,在我学习成长的经历中有几十位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我受惠于他们的敬业奉献和关心关爱,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还对这个社会有益有用的人,他们的恩情我铭刻于心,没齿难忘。时间和岁月是销蚀、磨灭记忆的魔刀,许多老师已无法准确说出他的名姓、忆及他的容貌,但记忆深刻、时时念及、时隔三四十年还经常联系的虽为数不多,但仍有三四位,冯云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先生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从1984年秋季到1987年夏季,他教了我三年外语,还当了一年班主任。之所以称老师为先生,一有不忘师恩、谨记老屋中堂悬挂的“天地尊亲师”的古训,有敬重的意思;二是老师在几十年间不断学习、成长、进步,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界声名鹊起、成绩斐然,当过关中、陕北几所省级重点高级中学的校长,其学识、情怀、担当和成就在教育界赫赫有名、堪称大家,许多人只闻其名就已肃然起敬,谋其面、听其言更是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老实说,我与老师见面没有这种感觉。见面很自然、也很亲切,先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老师,彼此稍微寒暄几句,接下来就像兄弟一样勾肩搭背、谈天说地、无话不能说、不能讲,旁人根本猜不出一个是先生、一个是学生。先生只年长我七八岁,由于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心胸豁达、不嗜烟酒,虽年逾六十但看起来就像四五十岁的老小伙子,英俊、潇洒、浑身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与老师相识于县城东寨坡的洛南中学校园,高中一年级他没给我们代课,教的是八四级文科毕业班。因为他20多岁的年纪、一米八以上的大个,浓眉大眼,面部轮廓俊朗,不折不扣的算是他们那一批青年教师的颜值担当,或许也有可能、几乎肯定是我的那些情窦初开的少女同学心里、梦里的男神模板,所以很早就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甚至知道他结没结婚、妻子在哪儿、漂不漂亮等。同时,还有同学从84级学兄学姐那里打听得知他外语课讲的很棒,大家都爱听,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严格,治学态度严谨,等等。心理就很期待,什么时候能听他讲课,成为他的学生。我的期待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班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重点班,就是现在讲的“火箭班”,教师子弟就有20多个,其余都是初中专上线、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录取而继续读高中的尖子生,教师配备自然要比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强很多。果然,高二他就正式成为我的英语老师。秋季开学不久,就听说他所带的毕业班高考外语成绩在全省名列第一,而且遥遥领先。那一年他在省内教育界初露锋芒、声名大振,还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而且那时他仅仅只有二十七八岁,风华正茂、事业有成,我们都在心里为自己能在老师的门下感到很骄傲、很自豪,有意无意地在家长、同学那里宣传、显摆。

  课堂上他严肃认真,目光犀利、如炬有神,声音洪亮、坚定有力,讲解清晰、易懂好学,让人印象深刻,总觉得一节课的时间过得飞快。课堂外他活力四射,笑声朗朗,嘘寒问暖,经常和学生打球、聊天、开玩笑、做游戏,完全没有做老师的矜持和威严,像兄长一样融入学生之中,让人可亲可信。特别是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初中外语基础差的学生,他格外关注、关心,鼓励我们大声读、大胆说,还一遍一遍给我们做示范,两个人在一起用外语对话就像“吵架”,每个音节都竭尽全力吼出来,直喊得脸红脖子粗。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说我们教的、学的都是“疯狂”英语,正是这种“疯狂”式的教学加深了记忆、培养了语感,也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兴趣,使他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进步神速,受益匪浅。

  先生敬业,这在当时的校园是出名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日常教学中他乐于奉献、勤勉负责、能吃苦,更表现在他注重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升丰富提升自己。他经常拖堂,每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准备充分、安排的满满当当,有时会挤占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下雨天,若有那个班级的体育课因天气原因改为自习课,他会逮住机会、及时补缺,讲上二三十分钟。下午第四节课课表上没有安排具体内容,他也会时常到教室进行小考,或者讲解试卷,因此也常常和班主任和其他老师有些小误会,即便是其他老师当面或背地里埋怨他几句,他也从不往心里去。他批改作业很仔细,很细微的差错都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提醒。他经常搜集各种试题、自己命题进行小考测试。那时候没有现代办公设施,刻钢板、油印试卷是个费时费事的体力活,他一个人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忙到晚上十二点钟。那时,他在我的师母谷老师任教的西关中学住宿,冬天常常因为不愿打扰门卫大爷而翻两道大铁门回家睡觉。他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坚持自学提升的同时,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给自己的大桶里加水、添水。他后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荣誉、收获的鲜花和掌声,在我们学生看来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先生仁爱,这在许多学生心中是有公论的。那时间学生生活条件差,吃不饱、穿不暖很普遍,但学习态度端正,很刻苦。晚自习结束、教室熄灯后也常有学生点煤油灯看书学习,路灯下、教师宿舍的窗外常有借光苦读的学子,他看见了常常给予鼓励,督促早点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冬天还嘱咐学生跺跺脚、活动活动,以免冻伤。学生一日两餐都是玉米糁子做的糊汤饭,从家里带的咸菜几天就吃光了,肚子里缺盐少油水,他就经常叫家庭居住偏远、生活困难的学生到西关中学谷老师哪里吃一两顿有点油星的“调和饭”,我就去过几次,虽然只是下点挂面或者是烩点面片,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吃一顿面食,其感觉无异于今天在五星级酒店品味美味佳肴,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温暖。

  先生和蔼可亲,像宽厚的兄长一样呵护我们成长。在我高考失利返校补习时,他成为我的班主任,不仅一如既往的教书、授课,更注重培养我们判断是非、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理念在短短几年上升了一个层次,我毕业没几年他就成为洛南中学的副校长。我们班级有130多名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大班级,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名字、家庭情况,甚至有没有偏科、哪一科相对特长哪一科比较薄弱等。然后根据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测试成绩,逐人找同学们谈心,热情鼓励大家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正确对待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不向命运低头认输,立志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作为他委任的班长,我缺乏毅力和韧劲,学习上的情绪化倾向明显,成绩忽高忽低不很稳定,他就经常找我谈话、及时敲打提醒、苦口婆心劝导,的确花费了好多心思和精力。临近高考的前十多天,老师看我还比较用功,搞得灰头土脸、蓬头垢面,也由于前面欠账较多心理压力有点大,就问我周末回家不,我说“不回”,他就邀我去他老家灵口镇放松一下。周六上完课,他用自行车驮我过景村镇、古城镇,来到离县城八九十里远、洛河边上他的老家灵口,把我介绍给他的父母亲和兄弟。他的一家人都很宽厚仁爱,对我和蔼友善。我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语中,丝毫没有看出他们对先生突然带一名脏兮兮学生回家有任何诧异和不悦,由此可见他的家风淳朴。安排好吃住,他就没有再理会我,忙着和父母絮谈到深夜,第二天早上他也忙忙碌碌,走亲访友、处理事情,因为先生毕竟有几个礼拜没有回过老家。我一个人满腹狐疑的看一会书、睡一会觉,不知老师这么远带我到他老家的真实用意和目的。到了中午,他叫我跟他到洛河边,我才知道他让我来灵口老家原来是游泳戏水、同时也顺道打理个人卫生。我们在一丝不挂地在水里洗泡了几个小时,前朝后代、南来北往地谈了几大箩筐的话,等锤洗过、晾晒在大石头上的衣服干了之后,才骑车返校。至今回想起来,一些情景还历历在目,老师的关心、教诲、鼓励使我彻底释放了压力,也提高了最后十多天冲刺学习的效果。当年高考,我顺利上线,进入机关,有了今天这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能遇见冯老师这样的先生、这样的兄长和朋友,对我的确是一件幸事。教育的力量不在于你传输给学生多少知识、多少方法,而在于传道、在于完美人格的培养,在于做人的示范和实践。老师教给我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仅仅帮我拿到了一张录取通知书,但老师给予我热爱生活、宽厚仁爱、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品德和亲身示范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使我至今受益,且永生难忘。

  春风暖绿江南岸,桃李芬芳又一年。感念师德师恩,聊作此文存念。愿老师活力依旧、永远年轻,继续做引领他学生、朋友的候鸟和季风,年年叫醒满地的新绿、岁岁吹暖满湖的碧水。

  (本文作者王新华,系洛南县委组织部干部)

责任编辑: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