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坪:人山尽“相宜”
发布于:2020-06-04 15:22   来源:陕西网   作者:秦凯风

在贫困面前,他们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敢于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既有凝聚的心劲儿,又有强大的干劲儿、越来越旺的后劲儿。

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 王建平 摄

罗显平做梦都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到蒋家坪。

罗显平是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最近他天天泡在茶山,却忙得顾不上喝一口茶,因为总书记来过之后,这个偏远的山村天天人流爆满。“我们得好好抓住这人气,把总书记交待的‘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事办好。”罗显平说。

老县镇副镇长、蒋家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东称,“五一”期间来村上的游客,超过了过去三年之和。但这陡然攀升的人气并没有让他们乱了手脚,为了这人气的到来,深度贫困村蒋家坪已经为之奋斗多年。

2016年脱贫攻坚以来,“茶旅融合”成为蒋家坪村的脱贫突破点。进村的2米宽土路修成了4.5米宽的水泥路,千亩茶园建成现代示范园区,民宿和农家乐也有了雏形。

“酒香也怕巷子深”。蒋家坪村的知名度远远赶不上他们奋斗出的光景,作为村上支柱产业的茶一度大量滞销。

现在,随着总书记的到来,机会青睐了这个小山村。

难事大事,大家一起来办

蒋家坪,自古就是靠天吃饭的村庄,因为深度贫困,曾压得村干部们喘不过气。

通村的土路,逢雨雪就成为进出的阻碍;“茶旅融合”的发展路上,茶产业缺乏带头人;村民不是住在山腰就是沟底,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都是摆在罗显平和村党支部面前脱贫的难题。

这些还不是全部。村“两委”班子老化,带动发展能力不足。罗显平已59岁。2018年换届时,班子平均年龄近55岁。

针对蒋家坪村和村党支部的问题,县镇两级当机立断,逐个破解。县文旅局在资金和人员上加大帮扶力度;镇党委派最年轻的副镇长杨东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并组建“四支队伍”临时党支部。

副镇长杨东坐镇驻村工作队;熟知各类社保政策的社保站副站长杨蕾担任副队长;第一书记李刚来自县文旅局,配合“茶旅融合”大方向;了解村情的镇退休干部叶世华担任党建指导员。堪称豪华又贴身订制的驻村工作队,给村上的发展注入希望。

“先稳定好村党支部,再注入新的活力,吸纳更多有带动发展能力的年轻人。”这是镇党委对蒋家坪村党支部的要求。班子健全、团结,村上脱贫发展才有主心骨。

罗显平深知要带动村上发展,班子需要年轻力量。2018年换届前,他们开始动员年轻党员回村,现任村监委会主任寇清新就是其中一个。

寇清新靠运输起家,用挣下的钱搬出山沟,在镇上盖起房子。被选为村监委会主任之后,寇清新不知道工作该从哪里下手,上任的第一个星期只跟着看、开会听,第三个月就承包下9户贫困户。

“我们村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难事大事,不管谁分管主管,大家一起来解决。”杨蕾早已把蒋家坪当成了自己的村。

村上的搬迁、老房腾退、产业发展等大事、难事,都成为罗显平、支部副书记陈迪贵和村文书冯朝荣“老带新”的实践战场。

5月12日,寇清新随陈迪贵到了养猪大户罗显清家里。罗显清2018年就已经收到集中安置点新房的钥匙,可他的养猪场还在老宅,因此迟迟未搬。

“一户不有二宅”,统一搬迁之后的村民,要在今年上半年把村上的老宅腾退出来,服从村上“茶旅融合”的大规划。罗显清的养猪场不用搬,但得按照合同向村集体租用。

几人带着政策规定和村上规划,对罗显清细致讲解。罗显清当场和村上达成协议。

34岁的汪显梅,被吸纳为党员和妇联主席。这位年轻的外来媳妇,在蒋家坪村有着不小的名气。

5年前,在家带孩子的汪显梅借着村上发展“茶旅融合”的契机,在进村路口处开起了一家农家乐。

刚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农家乐可以帮助那么多人。直到她在公公冯朝荣的建议下,开始接收村上一些贫困户的山货和土特产作为农家乐的菜品来源。

村民的要价,她基本不还,越来越多群众把家里的土特产卖给她,木耳、土鸡、土鸡蛋、腊肉,只要农家乐能用上、质量符合要求,她都来者不拒。

在通村水泥路修好之前,村民卖个东西很不容易,一个电话过来,汪显梅自己上门去拿。“远没有自己到镇上买菜方便,但村民卖给我就是相信我。”有一次,汪显梅开车来回两个多小时,翻山越岭,就带回来100个土鸡蛋。

这个实在的外来媳妇,成为村党支部发展培养对象,汪显梅不仅入了党,还成为村上的妇联主席,担起带动村上妇女一起致富的责任。

只要一视同仁,村里矛盾就少

到蒋家坪村看望自己承包的贫困户之前,杨蕾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山,这么多的土房子。

那是2017年秋,天下着雨,曲折的山路窄小湿滑。通不了车,只能步行上山,杨蕾接近中午才到了第一户,5组的陈迪富家。

湿淋淋的土房子滴着泥水,阴冷而潮湿。满脚是泥的杨蕾不知道脚该往哪里放,站在外面,得打着伞,不好拉家常;进屋吧,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陈迪富3岁的小孙女看着突然造访的陌生人,满眼警惕。坐下来拉家常的时候,她一会儿碰一下杨蕾的手,一会儿拍一下旁边的凳子,想上前说话却又不敢。

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杨蕾,心一揪一揪地疼,她印象中的孩子是成群聚堆,热热闹闹的。可面前的这个已经3岁的孩子,还不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想找个同龄的小朋友,得走大半天时间,何况也不安全。

采茶 李世峰 摄

改变,在悄悄进行。此前的2016年8月,重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罗显平着手化解村上的遗留矛盾。因为头一年的低保超评,不少群众意见很大,罗显平发动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挨家挨户宣传低保政策,在当年9月重新开会、重新评定。

“只要公开透明公平,他们就没有意见。”在罗显平眼中,只要对村民一视同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2016年,蒋家坪村因交通极其落后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先修好通村路,是重中之重。

修路,罗显平之前不是没想过,可村里没钱,且通村公路有接近5公里经过邻村马安山村。马安山村在山上住的一组村民早已搬走,只剩部分林地耕地需要营务。修路,成了蒋家坪一个村的问题。

2018年,修路资金逐步到位,村党支部必须把路的“权属”问题厘清。资金紧张,没有钱补助,只能打感情牌。

罗姓,是马安山村的大姓。罗显平自掏腰包,把马安山村和罗氏家族的能人聚集在一起,请了整整3大桌,寄希望用家族的影响力,说通反对修路的人。

“蒋家坪不修路,你们也不方便。平时你们想上山弄点东西,车都上不来,还得一点点背回去。”能人带头、政策讲透,最后仍有3户不同意。

罗显平不打电话,直接上门。“上门即为客,农村人其实很简单,道理讲通了都理解了。”最难的一户,还是罗显平的远房亲戚,他骑着摩托车前后去了3次。

凭着这份执着,2018年5月通村水泥路开工,没有一人阻拦。

陈迪富带上老伴和小孙女搬了家。拉着老宅全部家当的车,在新修的水泥路上稳稳地下了山。小孙女上了镇上的幼儿园,玩伴多了,表达能力也强了。杨蕾再去看她,老远一声“阿姨”就喊了过来。

可7组的何志地不愿意搬。何志地是陈迪贵包的贫困户,住在刘家沟的山上,一到多雨的夏季,陈迪贵就得赶紧给他打电话,唯恐房子不安全。

“舍不得山上的这几亩地”,何志地的工作迟迟做不通。陈迪贵没办法,只能给何志地外出务工的儿子何世钱打电话。何世钱的女儿在安康读小学,他每年要花上七八千给母亲租房子陪读。

“平时就你父亲一个人在山上住,还有高血压,多操心啊。你劝劝他,老了也别再想着干那么多活,搬下去多好,就近有医院,你女儿也能到附近学校上学。”

村上帮忙联系了镇中心小学,把何志地的小孙女转了回来,如今老两口一起住在集镇的新房子,接送孙女上下学。

这样的电话,陈迪贵每天都打,给群众解释政策有时能聊上几个小时,他每月话费都在400元左右。

“其实贫困户的好多工作只是开始不好做,要有耐心,像搬迁和腾退这种事,党员干部也得带头。”陈迪贵深有感触。

党员沈付荣的老房子就在茶山下面,因交通不便,儿女上学,被认定为贫困户。村上在集镇的安置房建好后,沈付荣第一个装修、搬迁,腾退老房子。

“不像村干部,天天给村上干那么多事,既然是党员,就得这么做。”讲不出大道理的沈付荣,其实很不舍,80岁的老母亲还是喜欢山里的生活,老宅门口不知几百年的桂花树也是他放不下的牵挂。

冯朝荣也有自己的牵挂。2019年,村上新增的一户贫困户刘广东,是他在帮扶。刘广东本在外务工,收入不低,可天有不测,他因事故瘫痪在床,老板也没钱赔。家里的存款因为住院已经花光,妻子要常年在医院照顾他,还有一个儿子和残疾的女儿在上学,祸不单行。

冯朝荣跑前跑后,帮刘广东办了残疾证,给他全家申请到了低保,他还不断和律师以及刘广东的老板联系,希望能够给刘广东一些赔付,这个缺了顶梁柱的家庭日后生活太过艰难。

自2016年以来,累计实现脱贫197户532人,贫困发生率由45%下降至0.74%,并于2019实现脱贫摘帽的蒋家坪村,20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帮扶包括刘广东家在内的2户9人在册未脱贫户按期脱贫退出,同时做好1户边缘户、1户监测户的防致贫返贫工作。

罗显平知道,解决掉这些难事,蒋家坪村的发展才无后顾之忧。

产业壮实了,乡村会更有韧劲

蒋家坪有着多年种茶的历史,村上今天还有2000余亩1974年种植的集体茶园,可大部分都已经荒废。

在蒋家坪流转茶园,党员罗延会第一个“吃螃蟹”。这个曾担任村主任的茶产业带头人早在2004年,就承包村上430亩集体茶园,10年时间逐步分批改造。首批改造的几十亩茶在第三年开始收获,罗延会没有尝到丰收的甜头,反倒吃了不少苦。

因为老县镇不是传统的茶叶重镇,加工和销路都困难。他每天一早雇人采茶,然后骑上摩托车开始“扫街”卖鲜茶,为此还曾从摩托车上摔下,骨折住院。

罗延会咬牙从长安镇买来旧设备,把鲜茶加工成干茶。卖茶的时间和空间拉长,他不用再那么辛苦,收入也有了积累。

2014年,罗延会与村上的合同到期。村党支部引进凤凰茶业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对既有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建成1000平方米的茶叶洁净化加工厂和绿茶、红茶两条标准化生产线。罗延会成为技术厂长,负责管理茶园。

蒋家坪村一角 李世峰 摄

有了企业带动的蒋家坪茶产业,开始加速发展。2018年“第三批苏陕协作”项目支持凤凰茶业公司60万元资金,完成茶园低改400亩,并在村上启动茶产品营销中心。村党支部也向凤凰公司配股“三变”资金50万元,每年的分红全部给贫困户。

凤凰茶业公司的专业经营,逐渐让蒋家坪的茶有了销路和市场,名气也大了。“秦巴绿茶”和“秦巴红茶”两个商标,在西安等地有6个销售中心,每年生产销售茶叶10余吨、产值800多万元。

在外工作,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党员张龙兵,也被村支部动员回来,成立了绿色原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

罗显平和冯朝荣把合作社流转的200亩荒废茶园,跟农户签好合同之后,顺顺当当交到张龙兵手里,并配股“三变”资金50万元。去年改造出来的茶园,今年已初见成效,收获300多斤干茶。

越来越多的农户拾起了自家荒废的茶园,或种上新的茶苗。茶产业,真正成为蒋家坪村的支柱产业。

有4个女儿,3个还在上学的贫困户周德清,是村上的安全饮水管理员。妻子寇玉兰每年春天都在凤凰茶园采茶,每天收入二三百块。

今年疫情期间,3个在家上课的女儿,抽空也去采茶,挣一些零花钱。

沈付荣租了一户茶山下不用搬迁的房子,带着妻子和母亲又搬了回来。整个收茶季,他们每天要先到自家茶园采茶,再收一些其他农户的鲜茶叶,带回家里手工炒干,等着女儿沈小燕回村来取。

沈小燕2015年本科毕业后回到村上,开始涉足电商行业,并在村上入了党。如今在县国土资源局公益岗上班的她,每天都会坚持在朋友圈卖本村的手工茶。

“最想做的,是把家乡的茶叶等农产品推广出去。”寇清新还会和沈小燕通电话,唠唠村里的产业发展日常,年轻人的理念与想法,给蒋家坪的发展不断注入着活力。

配合“茶旅融合”的思路,2019年,村上花10万元在女娲凤凰茶叶现代示范区修了千米步道,由于离安康市区仅有半个多小时车程,加上县文旅局和镇上的宣传推广,蒋家坪村也有了人气。

去年“十一”,罗延会投资160万元建起的“平安居”民宿开门营业,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就餐。今年“五一”之后,8个提供住宿的房间,每天都早早被预订一空。

“茶旅融合光有茶不行,还要有一系列配套的农家乐、土特产。”提起村上未来的规划,罗显平思路清晰。

为了调动村民发展“茶旅融合”相关产业的积极性,村上争取到帮扶单位10万元作为产业奖补,养鸡50只以上,每只补20元;每养一头猪,补助300元。

贫困户陈敬海今年养起了1000只鸡,土鸡和鸡蛋早早就被预订完。

养了50头猪的罗显清,不仅收到村上1.5万元的产业补助,还赶上好价钱,成功脱了贫。

脱贫之后就要致富。罗显平最看重的,还是“蒋家坪”这块招牌,不能因为来的人多了,就盲目涨价,不保证产品质量。“我们用村规民约约束相关从业村民,致富不能砸自己的牌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村里。

周德清的大女儿外嫁多年,“五一”前和丈夫一起回了蒋家坪,和父母一块热热闹闹开起了“小芳农家乐”,生意红火。

和“小芳农家乐”一起开起来的还有4户,家家都不愁客源。营业前,每户还收到村上订制的价值3000元的招牌。

“五一”当天,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上学的陈迪龙,提前和第一书记李刚联系,要当志愿者,到茶山免费帮前来观光的游客拍照留念。

这天,何志地坐别人的车,从镇上回到村上,去茶山逛了一圈。路上遇见的陈迪贵和他笑着打了招呼:“老了老了,还洋气起来了,也要走一下总书记走过的路。”(《当代陕西》本刊记者 秦凯风)


责任编辑:邓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