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梢”到“枢纽”——勉县如何“借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发布于:2020-06-29 14:30   来源:陕西网   

大到医疗养老,小到生活环境,群众需求多元化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在升级,城市治理面临挑战。

难点在基层,痛点在社区。面对“上面千条线”,仅靠社区自身力量“单打独斗”早已无法满足治理需求。

2016年以来,勉县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县、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引领各方资源下沉,把社区从“行政末梢”逐步向“治理枢纽”转变。

激活“微细胞”  

火花桥是连接县城南北的交通要道,以前这里有一个“桥头市场”。交通拥堵严重,闭市后遍地垃圾,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社区整治多次,频频出现反弹,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勉县县城

“能解决的都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顽疾。”火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海燕说。她将桥头市场乱设摊点、环境整治难的问题列入“问题清单”上报给勉阳街道办,希望能寻得一良方。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治理的最末端。由于权力限制,“看得见管不了”成了社区治理难的病根。

摸到病根后,勉县深化拓展“双报到”制度。火花社区桥头市场乱设摊点、环境整治难的问题,很快就放在了辖区15个“双报到”单位领导的办公桌上。

县直机关党组织根据社区需求和单位实际,策划“六共四联”项目,通过系列活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今年1月,火花社区联合“双报到”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多个职能部门齐齐集结社区,对桥头市场进行综合整治。

“桥头市场处于交通要道,卫生脏乱差影响城市形象,也存在安全隐患。”县城管局负责人说,想要彻底解决,就得给市场“搬家”。

日上三竿,50多名党员走进人声鼎沸的桥头市场。一边做动员解释工作,一边清扫垃圾,不时向商贩和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在醒目位置装上提醒标示牌。

县城管局将桥头市场摊点全部取消;城西派出所协助解释动员;其他党员负责宣传协调。几天后,商贩顺利搬进农贸市场,火花桥头彻底换上新装。

“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固定的摊位,下雨也照常出摊。”卖菜的张阿姨说。

“这几年,共驻共建项目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也让社区在治理上更加有底气,腰杆更硬。”陈海燕说,这都得益于“双报到”制度。

“双报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机制。解决了社区因权力有限、资源不足而解决不了的难题。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芳说,把力量下沉到社区,实行“双报到”,就是让社区由“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

火花社区有勉县县城“西大门”之称,是一个村居民混合居住的社区,近几年,是重点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拆迁工作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从2016年开始,火花社区已完成拆迁6条街,涉及1300余户。如今,拆迁工作接近尾声,剩余未拆迁的30多户成了陈海燕的一块心病。若不及时落实,将会影响城市建设进度。

勉阳街道办借助“双报到”制度,将拆迁任务清单上报给县直机关工委。县直机关党组织按照年度策划的共驻共建项目,细化任务,分解到人。

入户走访、宣传动员、政策宣讲……“双报到”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配合社区,逐一化解拆迁难点痛点。30多户拆迁困难户全部有了着落,陈海燕松了一口气。

为避免“报而不到”“一报就走”,县直机关工委将“双报到”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内容。有效化解基层治理中条与块的矛盾,聚焦社区这一“枢纽”,“集中力量打胜仗”的优势逐渐凸显。

资源沉下去 

定军山镇民安社区是由社会保障房组成的一个纯居民社区,可安置5500户居民,社区的6个小区分布在不同街区。目前,社区入住2460户,住户来自勉县四面八方。

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的跃升,许多新要求也浮现出来。大到衣食住行、医疗养老,小到生活环境、体育健身,群众需求更加多元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面临更高标准和要求。

对于民安社区来说,9名工作人员管理服务1.6万居民,这让社区党总支书记晏桂元倍感压力。

社区现有资源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县民政局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设立9大便民服务驿站。

“驿站由我们统一装修,公开招募,社区居民商户优先入驻。经面试、公示,最终确定名单。”晏桂元说,严格入选条件,让优质的服务常驻在居民身边。

在外面剪头发15块钱,在社区不到10块就能搞定。电饭锅、洗衣机出了故障,一个电话,十分钟不到,师傅就上门来修理。平价超市、裁缝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游乐场……民安社区应有尽有,为居民提供“一条龙”服务。

周丽英今年67岁,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去年,勉县妇联“凝聚巾帼力量,共建和谐社区”项目改变了她的生活。

留守妇女手工技能培训

县妇联选派手工协会专业老师来社区现场教学,提供各类手工技能培训,将一些订单交由她们完成,定期来收购商品。

每场培训都座无虚席,其他村(社区)妇女也前来学习。周丽英掌握手工技能后,主动当起其他姐妹的老师。如今,周丽英和姐妹们订单不断,居家就能工作,还有一笔很不错的收入。

晏桂元说,县妇联这项共驻共建项目,解决了民安社区30多名妇女就业问题。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相互交流间也丰富了她们的精神生活。由此带来的附加效益是矛盾纠纷少了,社区更加和谐。

2019年以来,全县策划各具特色共驻共建服务项目56个,设计活动214场,解决问题89个。

“唱戏”不搭台,再好的“曲目”也难以长久。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和城区党组织分布实际,勉县建立4个功能各异的党群服务中心。

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城区党员和居民的教育家园;武侯镇党群服务中心是游客的“爱心驿站”;创客党群服务中心是创客的“加油站”;城西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是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活动阵地。

2017年12月,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它设置5大便民服务站、市民成长学校、休闲洽谈区和党性教育基地。

2019年,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就举办活动110余场,党性教育、专题培训、业务交流、义工活动、手工课堂等,活动形式多样。

去年冬天,勉县卫健局“健康卫士,时代先锋”项目,开设的中医养生讲座,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王贯中出生中医世家,是勉县当地有名的中医,在疑难杂症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县卫健局邀请他到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中医健康讲座,专家现场授课,和老中医面对面交流,对老百姓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讲座当天,慕名而来的周边居民把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堵了个水泄不通,听课中,群众积极提问,专家现场解答。

“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后,为资源汇聚提供平台。城区党员有了学习教育共享阵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民服务。”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干部杨芬说,各类定制服务项目,免费为城区党员群众开放,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架起连心桥。

扩大服务圈 

二中路将勉县县城划分成东西两个片区,城西是密集的商业聚集区,有非公企业65个,个体工商户1200余家。

2016年6月,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城西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之初,县市场监管局在个体工商户中开展“寻找党员”活动。

从1200多家个体工商户中摸排出5名党员,成立城西小个专联合党支部。这一举措,将党组织向商圈有效延伸,县市场监管局非公党工委有了联结商户的“纽带”。

廖学文就是摸排出的5名党员之一。30多年前,廖学文在新疆部队当兵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退役后回到勉县土产公司工作。

1997年,他从土产公司停薪留职,开始经商,在县城做起电动车销售生意。经商后,廖学文参加组织生活需要回到原单位,很不方便。直到2016年,城西小个专党支部再找到他。

廖学文找到组织后,凡有党支部的学习和活动,他每次都最早到。他知道自己记性不好,学习时总是认真记录,便于反复研读。

在和党员相互交流中,廖学文学习到了不少经营管理的“法宝”,店铺的服务水平也随着不断上升。如今,他的店铺已经被勉县市场监管局评为“党员示范店”。

华晟房产公司党支部书记胡忠明(右一)看望老人

在一次学习会上,联合支部党员得知联盟社区老党员李桂兰,年轻时被评过全国先进妇女代表,晚年生活却过得十分艰辛。8名商户党员深受感触,自发组织上门慰问李桂兰,为其送上生活用品和慰问金。

“看望困难党员,走访贫困户,廖学文总是冲在最前面。”年轻党员夏阳说,每次活动都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这些老党员是最好的老师。

夏阳是长鑫财务公司职员,长鑫财务是青年创业成功的典范,总经理李贤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2018年年初,县委组织部和人社局牵头成立创客党群服务中心,给中小企业和想要创业的人提供服务阵地。

以李贤为首的青年创客有了政府支持和阵地支撑,“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应运而生。

2020年4月15日下午,创客党群服务中心座无虚席。第54期“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如期举办,这期的主题是《新媒体助力产业振兴消费扶贫》,涉及农特产品的中小企业代表相互交流经验,碰撞火花。

创客沙龙每月举办一次,青年创客在这里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孵化新的创业灵感。李贤说,这里是青年创客“加油站”,帮助创客让梦想照进现实。

张嘉元家住茶店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初想要做餐饮生意,尝试几次以失败告终,就在他想要放弃创业,外出务工时,遇到“沔水摆渡人”。

参加几次创客沙龙后,张嘉元依托自家老茶园和制茶技能,开办茶叶加工厂的想法逐渐清晰。

“创客沙龙能帮助对接资源,申请创业贷款,还有‘军师’帮忙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张嘉元说,创客沙龙就是一剂强心针。

8万元的创业贷款到手后,张嘉元的茶叶加工厂就办起来了。自己的老茶园也焕然一新,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当代陕西   卢阳)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