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不是简单的“买”和“卖”

勉县从“以购代捐”到“农超对接”

发布于:2020-07-07 18:10   来源:陕西网   


3月31日,在消费扶贫签约大会上,勉县与相关部门、企业,共签订消费扶贫意向书21份,消费扶贫协议10份,涉及金额67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16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一个月后的劳动节,“农特产品进古镇、扶贫达人来助力”大型抖音直播活动在诸葛古镇火热进行。十几个身穿汉服的本土网红主播,对着镜头在线推广销售勉县农产品。

…………

这些场景是勉县开展消费扶贫的缩影。

200_副本

汉中市勉县元墩镇龙湾

帮扶单位“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模式虽然改进了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但勉县并不满足于此。近年来,围绕农产品“谁来卖”“在哪卖”“卖什么”,探索出一条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解决了分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为贫困户精准“造血”。

目光从“帮扶单位”移向市场

陕西巴山秦水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主动出击”的消费扶贫企业。

2014年,巴山秦水成立之初,依托原有1800多亩核桃基地,发展林下养鹅,通过人工干预,实现大鹅反季节产蛋,带领当地5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万余元。

之前,山大沟深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村民只能拿到最近的市场零售。为解决这一难题,巴山秦水总经理陆桂琴开始整合周边农产品建立销售平台。

2019年4月,21家具有SC认证的企业和合作社,与巴山秦水签订销售协议。这21家企业和合作社,都是陆桂琴精心挑选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厂家。

巴山秦水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线上平台,以集中采购、福利采购的形式,将农产品销售至全国30多个城市。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去挖掘什么,寻找什么。”陆桂琴说,也要想办法让市场接受优质农产品,实现双向受益。

2019年5月,陆桂琴到漆树坝镇唐家坝村查看茶叶生产加工情况时,发现茶园里长着许多野生蒲公英。她琢磨着,蒲公英做成茶叶会不会有市场。

于是,委托茶园师傅用制茶的方法炮制蒲公英,经质量检测、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包装,一款野生蒲公英茶叶上架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果然不出她所料,野生蒲公英茶叶深受消费者喜爱,一时间供不应求。

一些村民开始上山挖野生蒲公英卖钱,有的村组织动员农户种植蒲公英。未曾想到,过去山上无人问津的野菜,现在却成了致富增收的产业。

阜川镇骆驼项村距离勉县县城大约20公里,地处浅山丘陵地带。近年来,村集体带领村民集中精力发展产业,2018年,这个位置偏远、底子薄弱的村子实现整村脱贫。

“过去,村里都是零散养殖。每逢过节,帮扶单位‘以买代帮’,村民养殖的土鸡总是一卖而光。”骆驼项村党支部书记包自举说,土鸡都是跑山鸡,肉质鲜美,很受消费者喜欢。

2018年年初,骆驼项村3个养鸡大棚和1个冷链加工厂建成,当年买进土鸡苗8000只。4个月后,经过养殖、宰杀,真空包装的土鸡就能走进消费者的厨房。

冷链包装后的土鸡可以保存半个月,这足以让骆驼项村的土鸡销向全国。包自举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鸡能带来10块钱的利润,一年可以养两茬,光养鸡这一个项目每年就能带来16万元的收入。

好东西不愁卖,骆驼项村的土鸡还是鸡苗时就已经“名花有主”了。苏陕对口城市单位以“代养”的方式进行“购销”;来自帮扶单位中铁西安铁路局铁路社区、各站段职工的预购订单也纷沓而至。

仅2019年,骆驼项村发展产业项目给村民带来1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年底,村里又扩建了6个鸡棚。

“消费扶贫的动力强劲与否,取决于生产端产品的品质好坏。”在勉县扶贫办主任薛永军看来,消费扶贫要以销促产,是一个全产业链共同发力的行为。  

平台从“卖米不卖油”整合为百货齐全

4月16日早上八点多,在沔水丽农商贸公司农产品体验馆,泡茶的水还没烧开,副总经理晏晓可就接到来自北京的订单。

北京市永定河公园采购部下单订购了2桶食用油,晏晓可处理好订单后,立即联系物流发货。4天后,勉县生产加工的菜籽油,将会出现在北京市永定河公园职工食堂的后厨。

“这家用户不是勉县消费扶贫签约单位,像这种线上主动下单的客户,是开拓市场的关键,也是重点维护对象。”晏晓可说,虽然只是2桶菜籽油,我们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2019年4月,勉县供销社牵头,整合17家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合作社和企业,组建沔水丽农商贸公司,主要承担农产品线上、线下流通,眼下,17家合作社和企业已增加至22家。

这22家合作社和企业,与沔水丽农签订销售协议,公司指导他们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认证、质量检测,统一推介销售产品。从无认证、无商标、无包装的“三无”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走进商超的正规商品。

一些企业和合作社只懂生产,农产品只能在自己熟识的圈子内销售,导致“好东西卖不出去”“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沔水丽农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逐渐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也给消费者“一站式”购买提供便利。

“‘米厂不管油厂的事’,让消费者在选购生活用品时常常面临‘卖米不卖油’的困境。”勉县供销社主任向利说,商贸公司整合县域农副产品资源,破解了销售各自为阵、质量标准不统一的难题,架起农产品对接市场的“桥梁”。

晏晓可处理完公司事务,匆匆前往尧蕈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养植基地。过几天,有订单要从这里出货,此次前去,就是要抽检木耳质量。

尧蕈生产车间,几名女工正在从堆满干木耳的案头上分拣出残次菌朵。总经理毛俊平说,干木耳由机器分筛后,再经两次人工分拣,才能进行包装。

尧蕈公司地处漾家河以南,光照和湿度正适宜食用菌生长。2015年,毛俊平在这里建起食用菌养植基地。起初,他主要以鲜货销售为主,初级农产品销售辐射范围有限,利润薄弱。

2019年年初,毛俊平开始修建加工车间,购买烘干设备,并注册商标。年底,与沔水丽农签下销售协议,经过加工包装的干香菇、干木耳开始流通市场,不足半年,销售额增长了30多万元。

“有了沔水丽农助力销售,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专注生产。”毛俊平说,实现双赢,就是要找到双方利益连接点,企业有可销售的渠道,消费者有可保证品质的产品。

扶贫方式从“扶着走”变为“带着跑”

顺着骆驼项村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山路崎岖蜿蜒,漆树坝镇唐家坝村就坐落在19公里外的大山深处。

唐家坝村地处偏远、四面环山,全村一半以上人口在外务工。2018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村上现有资源,新建一座1000平方米养牛场,与张红永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养牛产业。

张红永有丰富的养牛经验,为提高牛肉品质,他从甘肃、辽宁引进新品种肉牛,规模从20头肉牛扩充到现在的100余头。

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放牛都是行家,可是买牛犊成本较高。他便想到一个好法子:让村民领养合作社的牛回去养。

村民从牛场把500斤左右的牛领养回去,养到1000余斤再送回牛场,合作社按照重量差10元每斤付给村民劳务费用。

陈启贵今年71岁,是唐家坝村一组贫困户。2019年6月,他与合作社签订领养协议,从牛场领养一头牛。

两个月后,因需照顾生病的老伴,陈启贵将牛送回牛场,一过称,牛竟长了100斤。当天,老陈就从合作社领到1000元劳务费。

“草料加工、防疫、看病都由合作社免费提供,我们只管按照培训的方法养牛就行。”陈启贵说。今年3月,老伴的病好了些,他又从牛场领养了一头牛。

今年,唐家坝村与西乡牛肉干加工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牛肉销售有了着落,村民持续增收也得到了保障。

牛肉有了稳定销售渠道,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看到了市场,也从深层次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张红永说,“村里的老汉听说养牛能挣钱,都争相来合作社咨询。目前,合作社有16头牛被村民领养。”

阜川镇小河庙村是勉县茶叶种植主产区,全村325户1014人,人均茶园10亩以上,茶叶种植加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_副本

游客在诸葛古镇用视频记录炒茶流程

鲁琼是小河庙村村委会主任,也是勉县小河庙云雾香芽茶叶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依靠合作社3680亩茶基地,她以多种带贫模式激发群众发展动力。

春天来临,寂静了一个冬天的茶山被人们唤醒,每年3月中旬到6月下旬,是鲜叶采摘、制茶的时节,也是需要人工劳动力最多的时期。

在今年鲜叶采摘旺季,合作社雇佣的采茶女工一度达到116人,其中贫困户72人,她们大多来自勉县、宁强县。

“只要人勤手快,每天收入100元不成问题。去年,合作社付给采茶工人工资达到70余万元。”鲁琼说,

小河庙村全村有13000多亩茶园,合作社采取订单收购鲜叶的方式,来解决困扰村民已久的技术难、销售难问题。一般农户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按照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合作社从茶园管理、采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对村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鲁琼说,给农户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和技术培训,才能让贫困户走上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道路。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