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帮扶,南京六合区在山阳县精准扶贫的密码
发布于:2020-07-09 09:28   来源:陕西科技传媒网   

2020年2月25日,落户在山阳县中村镇上湾村移民搬迁小区的陕西美佳悦华数码服饰有限公司,在一片欢呼声中开机试运行。这是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对口帮扶联络组,利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400万元,开展后续产业扶持结出的又一硕果。

“我们有地方上班了,在家门口就业真方便,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工资。”4月中旬企业复工复产后,易地扶贫搬迁户魏登菊一边麻利地进行手工作业,一边道出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心声。

扶真贫,真扶贫,是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对口帮扶联络组的初心,也是他们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凝心聚力摘掉穷帽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山阳宁商扶贫协作工作在两地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中省苏陕扶贫协作工作部署和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扶贫成效明显。

一串串详实数字,一个个民生项目,一段段帮扶故事,汇聚成这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园区带村居,发展注入新理念

微信图片_20200709092049

山阳县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工农业基础薄弱,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扶贫工作怎么干?群众增收由何来?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对口帮扶联络组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条件,决定从共建园区破题,为群众长期稳固增收打好基础。

在园区共建发展思路上,坚持把产业往深处引、园区向特色做,瞄准山阳特色资源,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围绕急需的资金、市场、技术三个需求方向,重点帮助解决钱从何处来,效益在哪里,收益怎么分三个难题。

为此,六合区驻山阳联络组确定金鸡扶贫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三个最具山阳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势的产业进行共建协作,根据协作需求,分别采取“资金+市场”“资金+技术”“资金+项目”三种类型。

解决难题有方略,发展产业有思路,园区共建跑出脱贫加速度。在9565万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三个园区快速建成投产。据了解,金鸡扶贫产业园是苏陕扶贫协作以来,全省第一家建成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共建园区,实现养殖规模120万只,日产蛋85万枚,年销售产值预计2亿元,将全县238个村、6719户贫困户以配资入股的形式紧密联结,已实现收益分红1137万元;食用菌产业园共建成基地8个,大棚730个,生产黑木耳1397.08万袋;电子信息产业园已落地投产4个企业,项目全部投产。

针对贫困村基础条件差的现状,精准施行“园区带村居”模式。统筹苏陕协作资金7150万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漫川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将标房租金与旅游经营收益按一定比例量化到村,共帮助全县56个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得稳定收益10万元。同时,研究出台管理办法,指导各收益村通过发展产业、设置公岗、无劳兜底等方式,带动1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微信图片_20200709092101

“食用菌工厂建得好,解决了我们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四口之家,丈夫患脑梗常年卧床,五岁的孩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对于高坝店镇寇家湾村四组贫困户许晓红来说,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高坝店镇,无异于抱了个金饭碗,点燃了脱贫致富新希望。“原来种庄稼不划算,干脆进工厂上班,我就业一年零五个月,现在每月工资200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病人。”许晓红说。

四联机制,连接利益共同体

在深度贫困地区,缺资金、缺项目、甚至缺乏科学发展机制,成为脱贫致富的短板。这种“有牙没锅盔”的现象,山阳也不例外。

在对口帮扶的几年中,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对口帮扶联络组根据山阳县发展实际,创新推行产业联建、物业联营、企业联带、民生联帮的结对模式,不断提升镇村结对帮扶实效。

据了解,六合区驻山阳联络组共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2.45亿元,资金100%全部拨付至县以下协作和帮扶项目单位;共实施协作项目72个,帮助全县238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增收5万元以上,1.72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其中所支持的30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均产生收益并分红。

既要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又要让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四联工作”新机制使两者相得益彰。累计支持3个结对镇村430万元,实施产业联建,帮助发展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和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持续帮助结对镇村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以“物业”联营模式,通过筹集资金购置门面房出租等方式,为结对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扶贫协作平台,引进南京企业与延坪镇西泉村生态养殖公司合作,采取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方式,帮助该村发展蛋鸽养殖产业。帮助结对镇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安全饮水、水毁公路修复、通组道路、便民桥和安置房项目,全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没有产业找物业,这种帮扶模式在山阳屡见不鲜。山阳县城关街办下河村支部书记方先锋告诉记者:“六合区龙袍街道办整合资金167万元,扶持我们村购置商洛市江南世纪城门面房167.82平方米, 年租金收入62430元,贫困户户均收益318元。”

人才交流,智力“充电”送真经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东南孔雀栖西北”的逆向流动,在对口帮扶发挥人才优势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开展人才培训中,六合区选派36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山阳开展支医、支教、支农活动,组织专家到山阳举办专题讲座10余场次,帮助建成山阳县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开展门诊2500余次、手术300余台及远程医疗会诊病例12人,六合区人民医院关节镜微创手术填补商洛市区县级医院空白;支农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当地茶业合作社进行种植、制作等技术方面的改进;选派六合教育专家团来山开办暑期大讲堂,培训基层一线教师600人次;在六合区开设农业产业化培训专题班2次,培训111人次。

微信图片_202007090922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六合区帮扶新理念。他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帮助当地培育特色扶贫产业,在资金扶持之外,重点帮助引进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积极与六合区农业农村局沟通对接,成功帮助山阳开发了富硒黑木耳;通过苏陕扶贫协作平台,引进南京蛋鸽养殖企业与山阳富钰生态养殖合作,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在山阳县延坪镇,建成了商洛市首家规模“鸽业小区”特色畜禽养殖基地。

在劳务协作领域,采取“订单式”技能培训和“定向式”劳务输出,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最直接、最有效、最稳定的增收主渠道。围绕协作项目基地、社区工厂,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670人次,解决就近就地就业2568人;精准对接东部地区用工需求,开展宁商劳务协作专题招聘会30余次,完成贫困劳动力向东部地区转移就业317人。创建南京辅警“定向”输出劳务品牌,连续三年向南京市公安局输送山阳籍辅警160余名,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积极推动两地职校合作,教育协作建立“2.5+0.5”职教模式,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37人,其中33人已与南京实习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与此同时,聚合社会扶贫力量,积极组织南京方面的团委、妇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商会、基金会及爱心企业,共筹集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842万元,帮助建成兜底保障院4所,解决了200余名特困群众生活保障问题,建成儿童福利院1所,发起“爱心”微工程活动,成立了 “希望之星”教育基金,建成了希望书屋和爱心厨房6个,资助各类贫困家庭学生863人。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对口帮扶联络组“三支”人才队伍共筹措价值2.8万元的助学金和物资,捐助天竺山镇21名贫困家庭学生。

消费扶贫,“山”货敲开“南”大门

“两地协作扶贫后,我们山阳的农产品挺进南京大中型超市,不但解决的销售难问题,还卖上了好价钱。”陕西山里山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合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该公司是山阳县本地专业从事生态农特产品开发、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电商化企业。公司自创“五里农心”品牌,主要经营山阳本地干果特产、五谷杂粮、季节性生鲜等多个系列产品。公司以“农特产合作社+贫困农户+线上线下代理销售”模式,从原料选购到包装、运输、销售、服务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严格要求,致力于绿色健康食品、生态农特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创办一流的农特产电商企业。

微信图片_20200709092248

建立市场化消费扶贫新体系,是六合区驻山阳联络组用心用情帮扶新举措。他们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销售网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山阳农产品“走出去”,南京企业“引进来”,以构建供销“一体化”、团购“直通车”和线上“微商号”线上线下助销的办法,持续推动消费扶贫。

“截止目前,累计帮助山阳销售农产品突破5000万元,间接带动23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六合区驻山阳对口帮扶联络组组员、山阳县发改局副局长顾平告诉记者。

探索消费扶贫新途径,强化农产对接补短板,帮助贫困群众多增收,苏陕协作扶贫实现完美结合。目前,山阳农产品在六合区已实现“进社区、进门店、进农贸”的对接模式,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六合展销中心。实施“消费扶贫”工程,加强与六合区总工会等单位的对接,2019年,线上线下共实现销售山阳农产品1300万元,其中孵化电商助销1020万元,六合区消费采购280万元,带动1300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300元。(李军  本报记者  张宏)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