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全面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
发布于:2020-07-30 17:05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近几年来,韩城市围绕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破解发展瓶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域内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2018年底,累计实现减贫2442户8461人、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剩余贫困人口806户1385人,贫困发生率为0.58%。2019年度完成减贫173户446人,剩余633户93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8%,贫困人口已降至千人以下。韩城市成功上榜全国小康县市100强,荣膺首批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城市。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4月25日,在韩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韩城市对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部署,“以全面小康为统揽,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坚决啃下硬骨头,全面完成硬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韩城全面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

发展产业助推脱贫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韩城按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对所有困难户全面实施帮扶,市级层面建立5位书记共抓脱贫机制,每个镇办确定一名市级领导担任脱贫攻坚前沿“总指挥”,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做到市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联村包户,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派驻和村企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韩城始终将产业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本之策,全市特色产业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达55万亩4000万株,已基本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花椒产业全覆盖。特别是依托花椒特色产业,全市182个行政村,172个村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覆盖率达94.5%。其中,5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全部具备正常运转条件,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同时科学谋划布局产业扶贫项目,全年共确定产业扶贫项目40个,在有条件的47个贫困村谋划花椒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园47个,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质量。

创新模式构建格局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韩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大扶贫格局”。全市61家企业包联全市51个贫困村和11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累计消费签约逾3000万元。各企业、金融机构注重向贫困劳动力常态化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实现就业2504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产业分红、土地流转帮扶等形式,不断深化村企结对帮扶成效。党政工青妇齐上手,各行业协会、慈善机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合作援建、智力支持、就业带动、捐资助贫等方式,全面助力脱贫攻坚,促进贫困村和低收入村均衡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明显。聚焦产品销售难问题,搭建扶贫产品销售平台,与天猫、京东等签订扶贫产品线上交易协议,搭建贫困户产品销售平台。动员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带头示范,社会各界积极购买扶贫产品,奉献一片爱心。

全面整治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系统化思维,把脱贫攻坚作为推进农村综合整治的一次重大契机,统筹抓好村级班子整建、农村改革深化、文明乡风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化为发展优势,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精准扶贫违规、违纪问题进行通报处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变组织优势为扶贫优势,变党建活力为攻坚动力,以“过硬党支部”助推“脱贫加速度”。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所有行政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实践联合社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加快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建立镇(办)、村级产权交易机构,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办法,推动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培植孟益沟、柳村等一批“三变”改革示范村,真正起到典型引路、启发思路单位作用。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扶志+扶智”活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度,设立爱心超市62个,鼓励贫困群众主动作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开展积分兑换,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把着力点放在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方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共21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2套,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以综合整治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支持。

今年,韩城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在全市农村范围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压茬推进“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对已脱贫的,从细微处入手,逐村逐户逐项全面“回头看”,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强化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扎实推进各级反馈意见和自查问题整改。对未脱贫的,分门别类开展帮扶,深化扶志扶智行动,织密特殊群体兜底保障网,保障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重点抓好农村危房和饮水安全问题整改,6月底前完成7个移民搬迁小区基础配套和农村危房改造,彻底解决季节性缺水和管护性缺水问题。积极拓展产业扶贫路径,启动脱贫攻坚普查和建档留史工作,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责任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