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论组织力量对和平村发展的作用

发布于:2020-08-19 10:02   来源:陕西网   作者:王俊拴

在我国农村有许许多多改变了贫困面貌而走向富裕的明星村庄,如大名鼎鼎的华西村,辽宁凤城的大梨树村、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山东寿光三元朱村、陕西西安和平村等等。这些村有的处于平原地带,有的属城市郊区,也有的在边远山区,它们的地理位置各异,自然条件不同,但相同之处则是过去都是贫穷的农村,经过几十年奋斗之后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其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由此而带来的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令人向往。

于是,这些村自然而然地得到媒体的宣传,许多人也来学习、取经,以它们为榜样建设自己的村庄。

但是复制成功者不多,甚至,在明星村的周边地带,同样环境条件下的村庄也是近水楼台不得月的现象更为明显。

都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的村庄,同样的制度安排,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机遇,乃至与当地的明星村有相同的自然环境,为什么村治的结果却差异很大或者完全不同?多年来学界和实务界在不断探讨这一问题。

“人”的差异及不可复制性

我国农村在相同的国家制度安排与社会运行伦理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发展结果之所以出现较大差异,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人,这里所谓的“人”,不是指作为一般劳动力资源意义上的人,而是指那些特定的人,即一个村庄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像明星村那样非常幸运地遇到自己可遇而不可求的带头人,其他的条件都可以复制和创造,唯独其带头人无法复制和选择。

现实中的相反例证是,当原有的作为特殊人才的带头人退出历史舞台后,在其他人的带领之下却使原来的富裕村走向了衰落。

明星村的带头人应该是什么样类型的人呢?有人说是“能人”,由能人治村;有人说应该是“智人”,由有智慧之人治村;也有人说让“富人”治村,能治好家的人一定能治好村;还有人说由“好人”治村,好人能大家都会接受,从而可以团结全村致富;也有人看重“强人”治村,认为强人有力的社会整合才能使村庄发展起来;当然也有人主张“穷人”治村,理由是穷则思变,说不定在他的带领下会背水一战,创造奇迹。

近年来还产生了“电商”治村、“合作社”治村的主张和观点,等等。在我国农村村庄多样化存在的条件下,上述诸种观点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就是说他们都有相应的村庄实践的支持。但是上述观点可能只是一村一寨实践的理论概括,很难说具有普遍性价值。

我们以为,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基于逻辑推理,而必须依据经验的事实。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各地的实践表明,明星村的发展道路虽然各有其特殊性,但其共通性的、根本的经验就在于它们都有一位长期任职的“党员企业家”作为带头人,如华西村的吴仁宝,西沟村申纪兰,以及其他明星村的带头人鲁冠球、郭凤莲、毛丰美、王乐义、李良宝、田雄、贾正方、刘志华、毛雨时、邵钦祥、朱重庆、吴恩福、吴栋才、黄福水、袁贵生、牛扎根、常德盛、刘嘉坤、黄大发、范振喜、白世峰、罗玉英、张联生等等。这些带头人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55岁,党龄从33年到70年不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党委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的时间都在30年以上,正是他们带领群众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才使村庄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使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正因如此,2017年9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把弘扬企业家精神,造就千千万万的优秀企业家,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问题提了出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意见》。

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虽然说它并不是一个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布的文件,但它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06-今日村容村貌及商铺0

和平村今日村容村貌及商铺

“党员企业家”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造就千千万万个“党员企业家”。“党员企业家”是一个“党员+” 复合型人才模式,就是说,村庄发展的带头人首先必须是一位党员而且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党员是政治保障,企业家是才干条件。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党员才能为村庄的事业去奋斗、去拼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生命,而不是仅仅把自己作为一个从事盈利活动的一般企业家。同时,有了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做带头人,就有利于把对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一个村庄由贫穷走向小康迈向富裕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勇气,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之下,才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而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信念的践行,是团结群众并保证广大村民跟着党员带头人走,把党的事业化为实践,从而将一个普通村庄造就成明星村的前提性条件。

当然,“党员企业家”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企业家,是一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特殊人才,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意见》所指出的那样,即具有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的企业家。

不可讳言的是,对党忠诚、运筹帷幄、勇于创新、富有远见、敢为人先、治村有方、兴村有为、清正廉洁的农村“党员企业家”作为特殊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是稀缺人才,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虽然这种素质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但也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党员企业家”。因此,造就和爱护不负党的重托、不负村民信任、不负市场期待、对国家和社会有真正贡献有价值的优秀“党员企业家”就成为我们面临的基本问题。

培养和容错机制需探索

更多农村“党员企业家”的成长,首先必须创造对他们干事业有利的容错机制。前文曾说,明星村庄的带头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村的发展只能靠撞大运,消极等待那些具有特殊才能人才的出现。实际上,营造好了环境,就会加速具有特殊才能人才的产生和成长。作为企业家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是创新者,创造一个过去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就是说“党员企业家”的创新是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可能的与已有游戏规则和利益格局冲突的风险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出现的失误予以容错,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和帮助,有一个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改变对农村干部的传统观念和相关的制度安排。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相比较而言,村庄干部只是“准干部”,其层级最低,重要性最小,可取代性最强,他们的影响只是一村一寨,无关国家大局,这是认识上的偏差。

实际上农村干部尤其是“党员企业家”,他们才是党和国家在农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带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不从这一战略高度认识问题,实现新时代党的农村振兴战略是不可能的。因此,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和完善制度安排,对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至关重要,最后要关注农村企业家的特殊性,充分肯定其作出的贡献。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传统文化浸染最为浓厚的地方,以血缘、宗族或者社会伦理而构筑起来,人们对成就感、声望、社会认可、历史留名的重视有时甚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西安和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白世峰说过一句颇具经典的话:“自己最自豪最舒心最满足的事情就是走在村里乡亲们一个个见面点头打招呼,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亲切问候。”这是一位农村“党员企业家”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个人理念和对群体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集中体现,也给社会关心、关怀和评价企业家提供了启示。

新时代我国农村发展需要造就千千万万个“党员企业家”,这是既符合我国基本制度安排又与现代社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由中国农民创造出来的基本经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相信它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王俊拴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崔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