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产业,发展进“境界” ——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产业联盟”
发布于:2020-11-06 09:58   来源:陕西网   作者:卢 阳

你家有土地资源,我家有产业资金;你家有创新技术,我家有销售渠道……如果各自为战,双方都很难快速发展。

近年来,单打独斗、恶性竞争,已经没有“市场”。汉阴县积极探索“三联”促发展工作机制,采用“支部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盟”的方式,在汉阴县推行融合发展新路子。

产业联盟是目的,也是关键。

“大帮小、强带弱、先进带后进”是联建方式,但不是绝对手段。各村情况大相径庭,联建模式“一刀切”不能成为解决方案。

个性化联建就要突破联建对象、数量、行政区域的制约,实现产业发展壮大和群众稳定增收,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官方搭配” 抱团协作

2018年,涧池镇党委按照“大联小、强联弱、川道联山区”的思路,将全镇22个村(社区)结成联建对子抱团发展。

西坝村地处涧池集镇,大部分村民都在集镇上做着小买卖,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同时,土地资源匮乏也给村集体发展带来烦恼。

与西坝村恰恰相反,马鞍桥村全村1837人,在外务工的村民超过半数。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村里土地撂荒严重。

“两个村都在为土地烦恼,如果结成对子,取长补短,可能会走出发展困境。”决定西坝村和马鞍桥村联建时,涧池镇党委书记刘勇是这样考虑的。

联建之初,产业项目的选择成为两个村面临的共同难题。

涧池镇有自家酿酒的历史,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会酿造几坛甜秆酒,用于春节期间招待亲朋好友。几经调查研究,西坝村和马鞍桥村决定开办酿造厂。

2019年5月,两个村共同投资建立的硒地酿造公司在马鞍桥村移民安置点建成。

酿造厂建成后,马鞍桥村撂荒土地被村民变废为宝,成了原料供应基地。酿造厂与农户签订协议,种植甜杆350亩。甜秆成熟时,酿造公司到田间地头进行收购,农户当天就能见到回头钱。

产业联盟的好处不仅于此,西坝村一直想要发展种植业的愿望也变成了现实。

2018年,西坝村在马鞍桥村流转荒地300亩。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期限为20年,年付租金每亩200元。脆梨、桑树、水果玉米……以往荒芜的土地上逐渐丰富起来。

“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村民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项。”刘勇说:“联,不是帮,要相互受益。联建后,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都逐渐壮大起来,截至2019年年底,各自增收20余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涧池镇结对抱团发展效果明显,其他各镇也相继借鉴探索。2020年,汉阴县委将工作法总结为“三联”促发展工作机制,在全县推广。

在双乳镇双乳村党支部书记沈顺桂眼里,拯救荷塘的不仅是小龙虾,还有镇党委发出的那份联建决定。

从2010年开始,打造千亩荷塘就已经成为双乳村产业发展目标。在2017年之前,400亩栽种着菜藕的荷塘,基本能保证村集体经济呈增长趋势。

沈顺桂没想到,随着菜藕市场的衰退和承包商的解约,2018年年底,菜藕产业的收入已经负担不起农户的田租,荷塘就此荒废。

而此时,相邻的江河村养殖的小龙虾正供不应求。

2019年初,双乳镇党委决定联建,江河村成为双乳村产业联盟的不二选择。

YM@V0~90R8V_)0[I@BQ68%R

△双乳村千亩荷塘

盘活荷塘,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发展荷虾养殖的想法一拍即合。两个村联合成立双乳镇硒莲农业专业合作社,决定携手续写千亩荷塘的发展愿景。

合作社经三番赴湖北潜江考察调研,与聘请的小龙虾专业养殖人员合作经营。两个村实行“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技术”“分块管理、分块结算”的模式进行产业联盟。

2019年,流转土地130亩。至此,荷虾种养基地规模达到600余亩。受今年疫情影响,两村抢抓湖北小龙虾流通受阻、市场货源紧缺的有利时机,广泛联系拓宽销售渠道,“订单销售”供不应求。

荷塘每天产小龙虾近千斤,销售价格稳定在每斤15到20元。今年前8个月,产值达到100余万元,支付村民务工费用30余万元。18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社务工、带资入股分红等形式获得稳定收益。

今年9月,汉阴县“周末哪儿去”系列活动受到许多人青睐。9月4日,在双乳镇荷塘畔举办的“荷塘月色”文艺汇演更是吸睛无数,5000余人慕名而来。

村民在道路两旁售卖的农产品供不应求,3家农家乐顾客盈门,荷花、莲蓬成为游客的必买产品。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荷虾种养殖基地旅游观光苗头已逐步显现。

江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余憧憬着,再流转土地100亩,引进湖北潜江优质虾苗,实行“稻虾育苗”,进一步降低成本。将菜藕改为莲子藕,引进藕带种植,水上有莲子、莲花,水下有藕带、小龙虾,产业附加值将直线跃升。

不拘一格 互利共赢

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的后山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桑园,一条产业园区道路在桑园中蜿蜒而上。

这条路,黄明巧每天至少要走两个来回。搬迁之前,和许多搬迁户一样,黄明巧对搬迁后的生计问题也在脑海里打过问号。

兴隆佳苑社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容纳搬迁户400多户,近2000人。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帮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键,对于兴隆佳苑这种搬迁社区来说,没有产业、没有土地资源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兴隆村和西岭村是距离兴隆佳苑社区最近的两个村,前者是省委组织部命名的全省标准化示范村,后者是“软弱涣散”整顿村。

2019年5月,兴隆村、西岭村和兴隆佳苑社区拉开联建的序幕,三个村(社区)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在兴隆村村委会首次召开“碰头会”,经三方研究成立合作社,发展桑蚕产业的意见也得到一致通过。

合作社在兴隆村流转土地500亩,西岭村800亩,栽种桑树。并与农户约定,一次性支付10年土地流转费用,3年后农户还能参与合作社分红。兴隆佳苑社区没有土地资源,就以带资入社的形式参与。

在漫山的桑园间,散布着10余处白色的房子,这些房子是用来育蚕的蚕室,一个标准化蚕室能满足养殖10张蚕种。

QQ图片20201105111948

△采摘桑叶

“合作社为每个蚕室配套相应设备和20至30亩桑园,农户每年只需要支付1.6万元左右租金就可以发展养蚕6批次60张。”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欧波告诉记者,蚕室的雇主,合作社坚持贫困户优先原则。

距离兴隆佳苑社区最近的一处蚕室,就是黄明巧工作的地方。再过几日,幼蚕就能向蚕室转移了。清扫、消毒,她一刻也不敢马虎。

黄明巧作为育蚕技术人才被合作社重点培养,今年5月,先后被派到恒口蚕种场、双乳产业园等地学习培训。现如今,她已经成为合作社育蚕技术骨干。

“园区建成后,三个村(社区)都有了长效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欧波说,零碎闲散的资源和资产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从“看别人干”到“比着干”,村民增收明显。

“‘三联’促发展,想要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目的,联建形式必须不拘一格。”汉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仁宏认为,联建不应有对象数量的限制,更不该仅仅局限于“官配”。

涧池镇香椿产业联合社就是军坝村、栋梁村和洞河村“自由联姻”的结果。

三个村地处洞河两岸,有着相似的资源分布和自然条件。按照涧池镇产业规划“南茶北桑川道菜”的整体布局,三个村的产业发展可以有多个选项,可是选择什么都会有规模小、成本高的弊端。

为选取适合三个村的产业发展项目,村干部先后3次到四川省大竹县考察学习。从土地资源、劳动力分布、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考虑后,“川地蔬菜,山地香椿”的产业布局逐渐清晰。

2019年,香椿产业联合社在军坝村成立。三个村共投入产业补助资金30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

种植3年后,香椿可到达丰产,提高成活率是头两年园区管理的关键。为解决技术难题,联合社从县林业局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比起各自为战,三个村抱团发展不仅使香椿种植规模化,而且有效节省了成本。”洞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修勇说,三个村共享冷库、技术,统一跑市场、做品牌,使得这部分成本减少到原本的三分之一。

丰产后,每亩香椿能达到5000到10000元的产值,三个村的带头人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刘修勇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香椿市场的稳定性,更多来自于三个村抱团取暖、守望相助的信任。

村企“联姻” 破解瓶颈

在汉阴县,说起漩涡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凤堰古梯田”。

从汉阴县城出发,驱车51公里,蜿蜒而上、崎岖而下。行进1个多小时,古梯田独特的风姿就会映入眼帘。

2013年,汉阴县开始打造凤堰古梯田景区,如今,古梯田农旅产业已初现成效。

漩涡镇田凤村和中营村处于古梯田景区。它们都是贫困村,人口、耕地、自然资源条件大致相当。

2019年,漩涡镇党委决定田凤村和中营村进行联建。两个村都有古梯田,粮油种植是他们的主导产业。

每到秋季,稻谷丰收,两个村都会面临大米加工不便的难题。方圆百里只有几个小型加工厂,一些村民加工大米路途遥远、运输极其不便。

联建后,开办大米加工厂,成为田凤村党支部书记吴纯鹏最迫切的心愿。田凤村出资20万元,中营村出资30万元,两村联建的加工厂就建成了。

加工厂建成后,大米加工、干菜包装,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完成。吴纯鹏说:“村民只需要支付基本加工费用,加工厂盈利后,利润按照两个村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在山区,粮油作物种植是一个很耗费劳动力的产业,许多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仅靠自己村里的劳动力远远不够。

天公作美,因海拔、气候的影响,田凤村的农作物总是比中营村晚熟一周左右。有了这个时间差,两个村的劳务合作更加紧密。

发展农业产业,销售和生产同等重要,汉阴县新鑫米业为他们解除了销售端的后顾之忧。

新鑫米业是一个主要从事大米加工销售的企业,主要以订单模式与贫困村达成合作。中营村就是与之联建的众多村子之一。

2020年,新鑫米业与中营村签订700亩优质稻谷订单。为保障产品质量,公司给农户免费发放种子、肥料,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等到稻谷收获,他们会以高出市场的价格照单全收,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三联促发展,三联是手段,发展才是目标。刘仁宏说:“产业联盟不是村与村的专利,在产业链条的任何环节,都可以建立联盟关系。”

仲夏时节,走进双河口镇三柳村,微风拂过稻田,扬起阵阵稻香,水稻下的小龙虾窸窸窣窣,悠然自得。

泡上一壶清茶,坐在观景亭里,“稻虾共养”基地一览无余。节假日,总能吸引大量游客驻足留影。

除了“稻虾共养”,金银花种植也是三柳村一大特色。

三柳村是中国建设银行定点帮扶村,从2018年开始,村集体流转土地开始种植金银花,现如今,规模已经扩大到300余亩。

“种地,村民个个是能手,可是种药材,人才和技术都相对匮乏。”三柳村第一书记段泽说。于是,他们与安康嘉汇铭药业达成合作,共同发展金银花产业。有了企业的联盟,人才、技术、市场不再是难题。

2019年,建设银行再次援建育苗大棚10亩,烘干厂房一座。今年,精心打造的金银花茶已经上市,有效地延长了金银花产业链条。

三柳村,全村有农户265户,耕地面积仅仅1300余亩。发展产业劣势明显,地方小、人少、地少制约着产业发展向规模化转变。

今年,三柳村把目光投向相邻的凤柳村。凤柳村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很快两个村就达成了共识,计划在凤柳村流转土地250亩,发展金银花种植。

“三柳村产业发展相对成熟,还有企业的助力,与他们联建对我们村的发展大有裨益。”凤柳村党支部书记白自军说,能有效激活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动力,还能把贫困村民镶嵌在金银花产业链上。

产业联盟是“三联”促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承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汉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向诗兵说:“我们要突破行政区域制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效益,实现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壮大和群众稳定增收。”

(当代陕西 )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