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我们带来澎湃动力

——干部群众回味习近平考察时的谆谆嘱托

发布于:2021-03-02 17:51   来源:陕西网   作者:梁芝芳 秦凯风

主持人

梁芝芳  《当代陕西》记者

秦凯风  《当代陕西》记者

嘉    宾

郑小东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

陈   璇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

杨居侨  平利县老县镇党委书记

安   怡  柞水县小岭镇党委书记

杨   东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赖胜涛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第一书记

罗显平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村民

陈迪友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村民

肖青松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

卢传财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

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郑小东:脱贫不是终点。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论”提出的1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家坪村,在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里加上“人”的角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的同时,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给我们平利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8

蒋家坪村一角  李世峰|摄

罗显平:蒋家坪村之前有相当大一部分贫困户,是因为交通不便、没有安全住房、没有主导产业致贫。近一半的贫困户搬到了镇上的社区,离地和茶园远了,为解决这部分人的生计,镇上的社区工厂发挥了大作用,像陈敬翠、陈迪友这些村民,农忙时上山采茶,农闲就进厂挣钱。有了新房,出门也方便,还有了挣钱的门路,日子越过越好。

郑小东:每个地区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贫困特点都不一样,平利县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脆弱的自然条件、不利的地理位置、落后的教育卫生等,让群众长期遭受贫困。

陈  璇:摆脱贫困,最基本的是稳定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我们聚焦这一目标,订规划、添措施、补短板,用足用好国家每一项扶持政策,努力使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种扶贫资源都发挥最大效益。

杨居侨:平利县推行了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在县上的统一安排下,各村总队长统揽各项重点工作,统领村级帮扶力量,把“关键少数”、精锐力量聚集到村到户到人,把脱贫摘帽指标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构建以村为基本单元、以户为主要靶向、以人为主要对象的脱贫攻坚“一线作战体系”,脱贫效果非常明显。

杨   东:得益于所有干部群众的努力,我们村的贫困面貌有了巨大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又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十几年前的蒋家坪村贫困的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路不通、自己人走不出去,外面人过不来。

安   怡:发展产业,才是一个地方脱贫致富的关键。柞水县把木耳产业确定为脱贫攻坚主要产业,累计发展木耳2.8亿袋,木耳发展模式入选全国10大产业扶贫案例。我们小岭镇金米村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赖胜涛:金米村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支撑,组建金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通过支委联产业、党员联农户,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联双带”模式,将全村贫困户都纳入进来。

陈  璇:脱贫,都有一个动员启发、转变观念、增强信心的过程,每个村都有由等到动、由懒变勤的奋斗故事。我们的干部要善于从立志鼓劲入手做工作,通过扶信心、扶知识、扶民风、扶志气,鼓励大家树立“我要富”的自我发展意识,敢于同贫困斗争、敢于向新生活奋斗。

肖青松: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亲眼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这几年的脱贫攻坚,我们村有了现代观念,有了给人希望的产业,我们现在就盼着发展得更好。

27

柞水县金米村电商主播通过直播售卖木耳   邵瑞|摄

对走富路充满底气

陈  璇: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是对我们的特殊关怀,更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为我们带来了全国关注的大福气、加快发展的大机遇和追赶超越的大考卷。

习近平总书记夸赞牛背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让柞水的优良生态广为人知。2020年,我们接待游客1031万人,同比增长4.3%;总书记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使得柞水木耳成了网红产品,线上、线下销售3000余吨,同比增长近5倍。

同时,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对柞水木耳发展专题研究并加大支持,商洛市委成立了柞水木耳工作专班,多家电商龙头企业云集柞水。可以说,市场关注、政策聚焦、优势叠加,让柞水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好、各类要素更加齐全。

安  怡:以前谈起小岭镇,都知道是工业重镇,厂矿企业集中。绿色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小岭面临的突出矛盾。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坚定不移加快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我们要树立更高眼光,跳出小岭看小岭,统筹辖区4村1社区,集中资源办大事,推动木耳产业向三产融合方向发展。这样一来,我们的产业结构就不单一了,经济底子夯实了,办起事来就更有底气,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杨居侨:和小岭一样,老县镇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重镇。不过,老县镇发展旅游也有很多优势。一是交通优势,到安康15分钟,到平利县城半个小时。二是人文优势,在上千年的历史里,大多数时间,老县镇都是平利县城所在地,200多年前一场大水灾,县址才从这里迁走。这块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烟云里埋藏着许多人文宝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已发现汉墓群、西城虎画像砖、李自成兵困车厢峡古战场遗址、道教圣地平安宫等50余处文化文物遗存,极具旅游价值。三是女娲山品牌的优势。老县镇就在女娲山脚下,目前女娲大殿已基本建成,正准备建观景台,可以观日出、看云海、拜女娲、祈洪福。

郑小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平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美丽乡村,推动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现代农业上,着力在特色、质量、融合上下功夫,发展10万亩茶、10万亩绞股蓝、10万头生态猪、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富硒粮油“五个十万”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田园观光、乡村康养等富民业态;在新型工业上,着力培育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毛绒玩具、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新社区工厂产业规模和质量;在美丽乡村游产业上,集中打造最美乡村游、秦巴风情游、人文景观游三条精品线路,力争把蒋家坪村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秦巴山区因茶脱贫因茶振兴示范基地、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实践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平利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

罗显平:有了规划,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我记得很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来之后问起了我们的住房问题,还有居民饮水、茶叶收成、价格、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他关心的都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的问题,都是特别实在的、跟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一点一滴的事情,我们现在有着浑身的劲儿,保护好我们村子环境的同时,想要发展、想要致富。

赖胜涛:现在家家都有一本致富经,一些村民学习掌握新技能,逐渐成为身怀绝技的致富能手,有的家庭一年增收十几万元。通过先进带后进、先富帮后富,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靠勤劳、靠技术、靠市场挣钱的路子。

对奔小康充满信心

陈  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既是政治任务,又是时代考卷。全县上下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更足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了,形成了上下一心、低调务实埋头干,激情高涨、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干事局面。

26

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社区工厂

郑小东:我们成立了宣讲团,给全国人民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到老县镇来的故事。包括罗显平、江慧丽、陈敬翠,每一个干部、每一位群众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当成精神激励。带着这份精神激励,服务乡村振兴,党员干部要带好头。

杨居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我们每个干部群众的骄傲,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之下,要更加小心谨慎、全面细致地给老百姓做好服务工作,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改变镇村面貌,三年五年之后,真正能走到全省全国的前面,让全国人民记得住我们。

元旦前,我们搞了文体活动,各个村“四支队伍”组成团队,进行拔河比赛。为什么要搞呢?习近平总书记在老县镇中心小学讲到,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党员干部得带头,这种活动能让群众看到干部的精神状态,也能被激励。我们要凝聚一种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调研精神宣讲好、领会好、落实好,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和全体群众勤劳致富、自立自强的内心动力。

安  怡: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指导部署和殷殷嘱托,为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的干部扑下身子、倾情投入,与村里的党员、干部并肩战斗,很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驻就是三四年,吃住在村里,天天走家串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谋划思路,推动落实,协调解决问题,甚至过年过节都坚守岗位。

杨  东:习近平总书记来,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下的认可,可以说成了一个榜样,榜样就应该事事走在前头。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关注多了,机会也就多了。现在,我们蒋家坪村的干部越是节假日越要忙,但有了奋斗目标,我们丝毫不感到累。

罗显平: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得有年轻人、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蒋家坪之后,引来了返乡潮。不少在外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干一番事业。村里的人也变化很大,大家都相信,好日子必将越过越红火。

陈迪友:2020年5月起,我开始负责村集体的350亩新茶园和300亩老茶园改造。村民知道是要发展集体经济,都愿意出力,流转茶园的时候工作也好做,改造时工人也好找。我们村的人都知道老茶园的历史,现在想想,上世纪70年代,那么苦的情况下,老一辈还能把茶园种起来,现在这么好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还来看望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卢传财:政府扶持我们,不是抚养我们。党和政府努力帮咱,咱自己更得努力干,不能捧着金饭碗,还等着别人舍饭。要是再脱不了贫、富裕不起来,那就辜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当代陕西   梁芝芳  秦凯风)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