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铜川全面转型的最亮底色
发布于:2021-03-19 10:50   来源:铜川日报   

“十三五”以来,铜川突出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PM10浓度逐年下降,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关中前列。如今,就连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的朱鹮也来到铜川安家落户。

打好攻坚战 造就生态美

五年来,铜川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喜人成果。

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十三五”期间,坚持以“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为抓手,全力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累计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12.8万户,拆除燃煤锅炉750台1029蒸吨,减煤21.9万吨;建筑工地和道路抑尘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城市主干道和国省干线公路机扫率达95%以上,城市建成区扬尘污染物排放下降15%;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63家;淘汰黄标车及高排放老旧机动车7259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焚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国土增绿植树造林42.82万亩,与2015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一增五降”(优良天数增加,PM10、PM2.5、SO2、NO2、CO浓度下降)。2016-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10天增加到286天,2020年优良天数为关中八市区最多,PM2.5浓度为关中五市最好,综合指数位居汾渭平原前列。

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十三五”期间,桃曲坡和柳湾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宜君县西河水库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54个;全市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3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5个市控断面水质不断提升;17家医疗机构和38家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全处理,日处理污水约14万吨;完成漆水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基本实现长治久清目标,并且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岔口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土壤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十三五”期间,坚持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市农用地详查和企业用地调查圆满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全部划定为优先保护类,9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效保护了146.85万亩耕地;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28个镇240个村,受益人口26.29万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村庄达100%。

青山保卫战全面推进。从2019年起开展青山保卫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勘界定标工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核查销号98个点位,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累计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7885亩、生产矿山338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平方公里。

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上工程、调结构、强管理等措施,落实了121个水环境减排项目、109个大气环境减排项目,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经预测,2020年化学需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分别较2015年削减10.98%(9%)、12.12%(9.3%)、16.75%(15%)、21.07%(20%)。

抓试点示范 促全面转型

铜川曾经是以煤炭、水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典型老工业城市。随着煤炭、矿石等资源枯竭,2009年铜川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可持续城市,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城市,2017年被确定为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区。多年来,在国家、省上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2014-2016年铜川市被确定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2016年被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2017年开始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8年荣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被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成功入围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时被命名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抓示范促主导产业转变。自2013年起,铜川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水泥企业由30多家减少到6家,累计实施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91个,对全市水泥企业实施了脱硫脱硝改造,对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2016年,铜川市主动关闭了21处地方煤矿,实现煤炭去产能1058万吨,占到当年全市煤炭总产能的36.5%。

抓示范促城市全面转型。2017年,铜川被确定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营造林65.8万亩,其中重点工程营造林56.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9.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0多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48.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15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3个村建成“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2019年宜君县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宜君县、印台区先后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在铜川野化放飞并成功孵化,野外可观测朱鹮达百余只,已繁育“铜川籍”朱鹮85只以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渐渐回到了铜川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每个人都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受益者,铜川市已由“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之城。

立足新阶段 开启新征程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守望相助的感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铜川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位居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位居全省第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7%,位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1%,居全省第三和第四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0年,全市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率先在关中地区完成PM2.5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6天,位居关中前列。城市污水处理率95%,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岔口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考标准,完成营造林15万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铜川提早动手,超前谋划,编制了以项目引领为支撑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全国试点,策划“恢复石川河有水”项目75个,试点工作为全国提供了“铜川经验”,得到生态环境部的肯定。

责任编辑:寇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