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青”力量——思政课直抵心灵
发布于:2021-03-29 11:58   来源:陕西网   作者:李惠茹

从“万里赴戎机”的90后北大女兵,到“杏坛吐新绿”的年轻博导;从“以生命诠释初心”的返乡女硕士黄文秀,到冲击在抗洪一线的“00后”年轻战士;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冲锋陷阵,到和平年代的勇担重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起民族的希望,与国家发展偕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微信图片_20210329103535

西安交通大学思政课教学社会实践

据报道,截至2020年8月,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2.7亿,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进入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着各种问题:思政课教学怎样吸引学生?又如何与现实相结合?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入脑”“入心”……这些是上好思政课,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咱孝义镇最有名的就是排洪设施——涝池。涝池两边的雕花石块是古镇孝义的象征,也是如今孝义镇的名胜古迹……最大的变化就是孝义镇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孝义镇的酥梨、黄花菜、芦笋、红薯远近闻名。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03年南刘村的千亩超强无核王葡萄园。70年咱家乡发展变化真的很大……”

这是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工艺专业研究生姚晓莎,在她的口述史成果《日新月异 还看今朝——70载家乡变化》中记录的一段话,这部成果报告获得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2019年寒假实践教学活动成果征集”三等奖。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画’说历史”作品展

在西安石油大学的思政课堂上,学生用方言讲述历史、家乡变化,以图画来写历史话说历史,已经成了特色。

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朱银全,入职西安石油大学,开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有37个年头,现任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

37年耕耘,使他在思政课教学领域有了许多独到见解和创新做法。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要在学理论、重实践、创方法上下功夫。”朱银全解释说,学理论就是要及时学习最新理论精神,讲清楚讲明白;重实践,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纵向比较国家发展历史,横向比较与国外的发展,同时,也要将理论讲透彻;创新方法,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以情感温度融化学生心灵,言行一致,立德树人,也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发挥融媒体优势,多方位育人,更要注重创新学生实践方式,多角度探索提供适合学生参与的实践内容。

在思政课授课方式上,西安石油大学改变了以往教条刻板、枯燥讲解的方法,变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要求,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4个学期我们开展了4大类活动,第一学期采取的是让学生深入校园,刚入大学,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够,主要是大学生关心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第二个学期开设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是让大学生对陕西历史遗迹的考察与分析,让学生写口述记录、编写调查报告;第三学期举办大学生辩论赛,通过对理论和现实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已经举办了20届;第四学期以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为主,让大学生走进工厂和农村,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以此来服务社会、分析社会,效果都很不错。”朱银全介绍到。

这个过程中,西安石油大学探索实践形成的以“素质导向”为特征的“高校思政课‘四元一总’实践教学模式”获得了201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思政课堂不再是“满堂灌”,课堂内容变得“接地气”,学生的参与感由弱变强,获得感逐渐提升,学生也由以前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性极大提高,此类教学方式更是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转变思维观念形成合力用“共进共育”画好“同心圆”

“我们专业课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结合他的所见所闻、现实情况来分析讲解专业知识,不只是教专业知识,也会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样我们也不会觉得乏味无趣,反而更容易接受。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刘锦阳说。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主力军,思政教育不仅是单向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情感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在潜移默化中学比“单纯说教”更易接受。

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通过实施“思想大练兵”讲课比赛、创建旨在宣传党史尤其是陕西党史的“红星陕闪”公众号、鼓励其他专业教师实行“课程思政”、实行领导听课制度、“党员工作站”制度等各种举措,实现全员思政教育和全方位教育,让思政教学走出教室。

办好思政课,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实现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也是专业课老师的事情,同时还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在高校里面,学生成长成才不仅会受到思政课的影响,也会受到专业课的影响,不仅受到课堂教学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实践的影响,所以这就要形成一种合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兵说。

在陈建兵看来,立德树人要贯穿始终,思政课和专业课要同向同行,专业课不能只是讲授知识、理论,还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如果能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渗透,就会形成同频共振;在社会实践中,如果能和思政课课堂理论对接,就能很好的验证理论、巩固理论。”

微信图片_20210329103622

西安交通大学思政课现场

思政课教学不局限于教材教室,不局限于传统教法,而要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代相关联。

“所以,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有‘大思政课’的观念,要有‘大思政课’的格局,要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理念。”陈建兵进一步解释说,培养人要坚持立德为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更为重要,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育人要以德为先,横向展开,纵向到底,这样在所有的课程中就能形成‘大思政课’的理念和格局,思政课就不会是‘孤岛’,育人的整体效果也会明显提高。”陈建兵说到。

融入时代潮流正确价值观既“入脑”也“入心”

在谈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青年时期只有“阳光水分”充足,才能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就是要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阳光水分”。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思政课堂现场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策介绍说,这几年推行并实践“智慧思政”课堂创新。智慧课堂不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也不是简单的“PPT+讲授”模式,而是以“物联网+自动化+数据挖掘”为技术手段,以“PPT+交互+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师及时调节”为环节的综合性教学过程,学生在“情境+感知”中学时并获得理解,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将课堂内的“智慧思政”和课堂外的其它思政教育方式相结合,改观了思政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由“理论灌输”“单纯说教”“假大空”的刻板印象以及“敬而远之”的消极态度,逐步转变为“有趣”“有温度”“原来是这样啊”的新印象以及“尊而近之”的积极态度。

“这种转变和反响的最大意义,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切实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使教师有了职业自豪感。”王策说。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充实自身,课前认真备课,吸收最新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入脑’‘入心’是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王策谈道:“以前,很多老师为了达到教学形式方面的外在要求,导致思政课内容的‘去思政化’现象。要达到‘入脑’‘入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尤其是近百年的中国史进行有机融合,用‘四史’的丰富内容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时事热点的讲解与分析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以及外部世界。

“每周三下午我们会进行思政课集体备课,对教材逐章逐节的过,对教学重点、难点、案例、导入,进行打磨,这个做法既有利于上好课,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陈建兵在介绍中提到,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有“抓手”,集体备课就是个好办法,要在实打实的备课中进行切磋、琢磨,这不仅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而且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也是很好的提升。

在西安石油大学,每年暑期安排教师深入社会和红色基地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先接受教育,之后再把这些知识带到课堂上。思政课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虚拟实践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而且通过教师策划和学生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这不仅延伸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思政教育意义重大,大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小到青年人正确三观的树立、人格的健全,具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举全社会之力,上好青年成长关键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记者 李惠茹

责任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