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园区经济”对陕西发展的借鉴(上篇)
发布于:2021-05-19 15:33   来源:陕西网   

编者按: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大背景下,苏陕协作架起了江苏与陕西“携手奔小康”的桥梁。近年来,在江苏干部入陕挂职工作的同时,每年也有大批陕西干部到经济更加发达的江苏各地挂职,学习先进经验。江苏干部北上助力陕西脱贫攻坚,陕西干部南下学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苏陕一家亲,携手奔小康。

2020年9月份,以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孙喜民担任领队的33名陕西干部作为第四批赴苏人员,前往江苏挂职学习。挂职是方式,目的是学习。我们将陆续邀请苏陕挂职干部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讲述他们的挂职心得体会。借鉴江苏经验,促进陕西发展。

以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地方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江苏拥有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级开发区及各类产业园区。强大的“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经济”为什么会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本文拟从规划引领、招商引资、土地集约、金融促进及营商环境等多维度,对推动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进行探究,并希望能给陕西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江苏的产业园区聚集了门类齐全、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企业集群,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80多家在江苏投资,大量制造业企业也在江苏集中设置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江苏省共建设产业园区1374个,较陕西的278个多了近4倍。

江苏“园区经济”优秀成绩单的背后,有一套行之有效,且可供各地借鉴的发展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519153335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让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坚持高质量产业布局,前瞻性地谋划未来一直是江苏“园区经济”的“纲”。缺少精心统筹考量的瞎布局、乱安排,不仅不会发挥“园区经济”的作用,反而会影响资源有效利用,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这方面江苏人如今有一个共识,他们认为发展经济必须统筹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区域分工协作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因素。只有综合评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只有坚持高标准布局园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培育代表性企业、才能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抓要害,攻核心,同时发展多翼产业梯队建设,打好组合拳。

今天东边亮,大家一窝蜂地朝东边涌,明天西边亮,大家又没头脑地往西边奔……不加仔细分辨形势、集中所有资源只干一件事,鸡蛋都往一个篮子里放,会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往往收效远不如预期。园区只有差异化错位发展,才能形成合力。江苏非常重视对产业园建设的合理规划。他们认为,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形成以提升地方产业结构为目标的省级高新园区的产业部署,从而促进和形成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标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的分工格局。

正是因为有这样清晰的认识,江苏省内各城市的园区产业都是根据“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园区集约”的原则,因地制宜布局产业。以优势产业为基础,明确各自的产业定位,从而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错位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能更好地助力“基地型、龙头型”高端战略实施。

通过打造区域产业龙头企业,并以此为依托逐渐完善产业链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比如南京制定了汽车、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五大产业沿江发展战略,每个产业都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一两类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基地型、龙头型项目。

创新招商模式

多措并举推进“双招双引”

江苏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规模、质量、科技含量,积极发挥市场化渠道和重大活动平台作用,运用资本力量和大数据精准定位,以商招商。

江苏省各级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统揽当地经济全局的“一把手”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和动态考评制度,以政府通报等形式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在招商方式方面,江苏强调综合性招商与专业性、专题性方式招商相结合,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化招商作用,如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实施“百渠工程”积极与中介机构合作招商,取得较好成效。

此外,江苏通过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招商代表,广泛应用科技手段,建立了信息获取、分类、筛选、分析、处理、配送、跟踪、落实的快速反应平台,实现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信息互动,促进提升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打造招商引资强效平台。近年来,江苏省举办江苏发展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等大型平台,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的汇集,对招商引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以无锡为例,主要领导带队主动出击为当地寻找商机已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新常态。多年来,无锡市领导亲自带队出击,每年上半年到外地举办大型活动,年中派小分队分行业促进,下半年按项目与企业对接,无锡的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一路攀升。

同时,江苏各地都鼓励、促成各类机构组织当地企业家来江苏上门“找商”。江苏每个城市每年都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洽谈会,适时推出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实现当地经济和企业效益双赢。同时开展“触网”招商与“云招商”,打造线上线下的闭环招商平台。

以商招商,狠抓深挖项目潜力。一方面重视新引进金融机构、研发中心、投资公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项目,发挥以商引商的效果。如无锡根据日本企业对本土银行服务依赖性强、往往跟随本国金融机构进行产业转移的特点,引进日本瑞穗和东京三菱两家银行到无锡设立分支机构,带动了一大批日本企业跟进投资。另一方面深挖现有企业潜力,推进“工厂总部化”,培养、扶持销售总部、研发总部,提高对地方财税的贡献能力。

同时,注重发挥先入企业的示范和连锁辐射作用,加速形成“扎堆效应”。如苏州太仓市作为中国的“德企之乡”,最初引进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落户,这家在太仓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德国企业,如今生产的安全带弹簧占全球市场份额70%。在克恩—里伯斯的示范效应带动下,20多年来,舍弗勒等370多家德企相继落户,其中近50家是行业内“隐形冠军”。落户德企总投资超50亿美元,超过一半德企落户后增资扩产。年工业产值逾500亿元,年吸纳劳动力近3万人,集群效应明显。

微信图片_20210519153351

创新土地利用

提高亩均贡献能力

当前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趋紧,重大项目落地承载空间严重不足,创新盘活现有低效土地及厂房资源,推进低效产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再开发,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的法门。

一是强化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迈进。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低效用地上统筹布局高端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开发由“平面”向“立体”拓展。设立示范园区,坚持立体开发,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立分层规划标准,综合考量建设方式、投入总额、建后成效等情况,对新建或拆除重建的多层高标准厂房,给予一定扶持,激发企业“向上”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在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新产业、新业态的科研用地中,兼容研发与中试、科技服务设施、项目及生活性服务设施,允许同一宗地兼容两种及以上用途。相应配套供应指定区域商品零售、住宿餐饮、商务金融、城镇住宅等建设用地,推动相关区域功能多样化转型,形成城市综合功能一体化片区。

近年来,江苏始终保持总量适度、结构优化的金融投入趋势,金融改革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推出金融类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比如,去年上线的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研发建设,整合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引入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及担保机构,面向江苏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信息对接。平台为江苏产业园区的入区企业提供较好的金融及担保服务供给。

在地方国有投资平台市场化建设运营方面,江苏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厂房、服务平台、孵化器等设施大多由地方国有投资平台建设运营,在具体招商引资中充分发挥投资撮合“筑巢引凤”支撑作用,政府和管理部门在协调和政策方面提供服务,授权地方国有投资平台围绕政策目标充分开展市场化运作,决策运营流程与市场契合度较好,取得成效显著。

创新支持方式,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如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引导增加对集成电路、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逆周期行业有效信贷投放,建立投保贷联动模式,为科技企业匹配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转变政府职能

从改革创新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的好坏逐渐成为市场主体选择的“定心丸”,成为衡量地方发展的“潜力股”,成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金招牌”。

江苏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支持,构建更加专业的管理机制和多元的融资机制,搭建多层次招商体系,成立以国有、集体资本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营主体,参与低效用地的投资、开发和运营,探索实施规划平衡、用地配套、审批改革、容错纠错等举措办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构建更可持续的共享机制。探索企业长租自管、政府统租统管、企业自主改造、街村利益分成等运营机制,健全专业招商与合作招商、产业招商与资本招商相结合的多层次招商体系,推动好的优质项目、创新项目优先落户低效用地,进一步激活低效用地“造血”功能。

微信图片_20210519153345

在金融、税收、土地利用等方面对高新企业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对符合城乡规划、项目准入要求、不改变土地用途的项目,允许企业可以通过转让方式盘活再利用存量产业用地。鼓励企业采用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低效产业用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可以兼并重组低效用地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扶持。为园区内企业进一步减“缚”,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允许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出让合同约定的产业项目整体转让。根据企业反映的需求允许以栋、层为最小单元,进行分割转让。同时,鼓励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取得的产业用地,可以通过协议出让、公开出让方式变更土地用途。

积极推进有关部门人事绩效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重商亲商的良好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形成政策快速响应供给机制,优化企业行政服务的办事效率。

[作者徐军团系西安经开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副主任、综合保税区管理办(综合保税区招商服务局)副主任(副局长),现挂职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副区长;董毅系西安市财政局金融合作处处长,现挂职江苏省盐城经开区综合保税办副主任;岳海莉系西安市临潼区投资合作局局长,现挂职江苏省太仓港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任博系宝鸡市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现挂职江苏省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强系共青团铜川市委副书记,现挂职江苏省盐城高新区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