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特辑】李敬元:信仰如山 初心如一
发布于:2021-06-21 17:40   来源:陕西网   作者:李惠茹 叶建峰 孙问

1

初夏时节,西安暑气渐盛。走进李敬元老人家中,今年已96岁高龄的他正坐在沙发上,屋内家具老旧,陈设简单,干净整洁,墙边的桌子上摆放着笔纸,墙上挂着几个相框,一张张旧照片诉说着往昔的动人故事。

“多少英雄都牺牲了,我能活着,还有什么好计较的。”李敬元是一位老兵,也是一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听党话,为人民服务”“不要计较”“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人”……这些是他经常教育儿女们的话。

1925年6月,李敬元出生在西安市长安县(现长安区)的一户农民家庭,父母早亡,由堂兄嫂抚养长大。家里穷,他不得不去当雇工,吃不饱穿不暖,也饱受冷眼,并且奔走多地,艰难谋生。

520A4886

“为什么参加革命这么勇敢?还是和小时候受的苦有关系,解放人民就是解放自己。”1948年,李敬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期间,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西南剿匪等战斗。后随十五军入朝作战,任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侦察参谋。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曾在一三三团、一三五团军务股工作,后任空十五军孝感场站参谋长,空十五军司令部机场办公室主任,后勤部机场营房处处长。1976年4月转业,曾任西安市机瓦厂负责人,西安市石棉制品厂党委书记。

浴血疆场 保家卫国

几十载光阴如风逝去,曾经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也早已不见,但冲锋战场、枪林弹雨的记忆,身上的道道伤痕,无不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520A4900

“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没有任何亮光,空气混浊。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压缩饼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没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一位在坑道里呆了20天的十五军四十五师摄影员,回忆当时场景的一段话。而这些场景也是李敬元亲身经历过的。

上甘岭战役最艰难的是坑道斗争阶段。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15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没有支援,所有的弹药、补给,都运不上去,坑道里什么都没有,刚开始有雪,但是山头被炸的什么都没有了,电影上演的抢水的镜头,那都是真的。要是有个小水坑,那再脏的水都要弄回来,当时的情况,用的机关枪打一段时间就发热,打不了了,怎么办,没水就直接尿,温度降下来了,又可以直接打。”李敬元时常向儿女们讲起当年作战时的场景,条件艰苦,枪弹密集,一边要找寻物资维持体力,一边还要坚持战斗、守住阵地,“没有水喝,都吃不下去,但也硬要吃下去啊,为了能生存,能打仗。”

战士们就这样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520A4889

“再苦再累他们都能承受,为了胜利,什么都可以干,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优秀品质,我们后代一定要学习这些品质。”李敬元的二儿子李永利说。

以身作则 传承家风

转业的时候,李敬元原本可以留在湖北省孝感市,留在他熟悉的地方,但他还是选择转业回到西安。“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他放心不下抚养他长大的哥哥嫂子。”李敬元的妻子张惠英说。

7X1A3587

知恩图报,孝养亲人,李敬元的这些品质也影响着儿女孙辈们。

“李严,李严……”李敬元对着手机屏幕大声喊着孙子的名字,而在手机屏幕的那一端,是远在西藏阿里的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李严,李敬元的孙子,他也大声回应着爷爷的呼喊。

年迈力衰,大多时候,李敬元总是处于嗜睡状态,人也认不太清,但只要是孙辈们出现,他总能认出来。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为祖国牺牲一切的精神,从小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次援藏机会我很珍惜,也是爷爷从小就教育我的,祖国需要我,我随时可以为祖国奉献微薄之力,因为自己身体从小就不太好,去之前也没敢告诉爷爷,自己是去阿里,怕他担心,只说去拉萨出差半年。”提到爷爷,李严的泪水瞬间盈满了眼眶,语气哽咽。

7X1A3573

“李严去援藏我们都不知道,审核通过了才跟我们说,他曾经做过两次大手术,虽然恢复的很好,但现在每天还是要靠吃激素类药物维持日常生活,家人们都很担心他的身体情况。而且李严从小是在我爸妈跟前长大的,接送上学,和他们感情比较深,怕他们担心,所以一直没敢跟我爸妈说李严去了西藏阿里。”李敬元的大儿子、李严的父亲李永丰说。

在知道了李严去援藏的事实后,老人只是叮嘱李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因为他知道,援藏是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不管多艰苦都要全力支持。

7X1A3630

“冰箱、洗衣机,还有他爷爷吃的药,疫情期间家里买菜、生活用品,都是李严操心买的……”张惠英细数着李严给他们做的事,享受着孙子对他们的爱与关心。

爱国奉献、孝亲敬老这样的品质就在这样的家风中传承了下来。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我爸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对党忠诚,为人原则性非常强,经常教育我们,国家需要、党的需要,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没有谋过私利。”李敬元的女儿李军萍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原本李军萍可以不去下乡,但父亲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仍然让李军萍去湖北农村下乡。

7X1A3621

1982年,李永利结婚,去找当时任西安市石棉制品厂党委书记的父亲,想让他帮自己分套房子,被拒绝了,并严词告诉他:“没有房子,不要指望我给你分房子,厂里员工住房尚且紧张,我怎么能以权谋私?”

“过去涨工资的机会很少,他觉得他工资高,所以把涨工资的机会都让出去了,谁家比较穷,他就把机会让给谁,在这方面,他从来没有争过什么。”李永丰说。

“不要计较,这是他经常跟我们说的话,打仗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次上去还能不能下来,战友们都死了,而他活着,还有什么资格计较,希望我们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做人,也不要去要求什么,给了什么就是什么。”李军萍说。

“当时党员登记,我到厂里去,人家问你爸的入党介绍人是谁,我说记不得了,实在不行你就写张忠发,张忠发是八连连长,回来之后我问我爸,他说不是不是,是石才和(音),他记得很清楚。”李永利说。

7X1A3557

光阴流转,年老体迈,李敬元如山的信仰没有变,如磐的初心没有变,依然那么朴实纯粹、淡泊名利。

“当兵打仗就没想着活着回来”“只要是党的号召,就要冲在前面”“不要给党和国家添麻烦”……从苦难岁月走过的李敬元,蹚过残酷无情的战争之河,历经和平年代的思想淬炼,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示革命军人的本色担当,他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子孙后人,指引着他们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谋福利。

(陕西网记者 文/李惠茹 图/叶建峰 孙问 )


责任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