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的楷模 | 恽代英
发布于:2021-06-21 15:29   来源:陕西网   

中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

(1895——1931)

6、恽代英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按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恽代英1931年就义前留下的豪迈诗篇。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岁时,恽代英就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义务论》,其后又发表了《新无神论》《怀疑论》《文明与道德》等文章。大学期间, 恽代英在《光华学报》《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共发表各类文章80余篇。1917年10月,他与黄负生等组织武汉地区最早的进步团体“互助社”,提出“伺候国家,伺候社会”的主张。

1919年,恽代英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又与林育南等人创办了利群书社,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阵营。同年秋,他翻译并发表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部分章节。此后,受《新青年》杂志委托,他还翻译考茨基的《阶级争斗》,此书对毛泽东、周恩来、 董必武等革命家的思想向马克思主义转化产生过深刻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恽代英回上海与邓中夏等人ー起创办并主编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他亲自撰写并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和几十篇通讯,使《中国青年》迅速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张、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右派的舆论重地。行文中,他不是用空泛的大道理去说教,而是用亲切而浅显的语言,结合青年人切身利益,将革命理论娓娓道来,从而影响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恽代英在上海主编了中共中央机关《红旗》杂志,负责中共上海地区党的机关报 《上海报》的编辑工作并编写《每日宣传要点》,热情赞颂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及闽西根据地的成就。

通过办报以传播新思想、新理论,从而唤起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是恽代英长久以来ー贯坚持的办报思想。他认为舆论是ー种重要的社会力量,“现在一般反动分子,不但用武力来压迫我们,并且会用舆论来压迫我们,如他们所鼓吹的反赤论调。”因此,革命工作者务必要利用好这种特殊的力量为革命信仰的宣传服务,使之成为压制反革命的正面力量。

发挥报刊宣传具有的巨大组织作用,也是恽代英的办报理念之一,他认为政党机关报必须发挥报刊的组织作用。他主编的《中国青年》一直承担着团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积极帮助各地团组织和青年组织从事建团建党活动。恽代英以《中国青年》《红旗》等报刊为战斗的主要阵地,通过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发展党、团员,培养党、团活动骨干,为五卅运动、广州起义等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在南京监狱中被杀害,年仅36岁。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牺牲19周年题词,对其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文字来源:书籍《中国红色记者》、人民网、网络等

责任编辑: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