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闻真滴的先行者 | 张友渔
发布于:2021-06-21 15:56   来源:陕西网   

探索新闻真滴的先行者——张友渔

(1899——1992)

12、张友渔

张友渔,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新闻学家、政治学家。原名张象鼎, 字友彝,曾使用忧疑、忧虞、友渔等笔名,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新闻、通讯、杂文和社论。曾任《国民晩报》社长兼总编辑、《世界日报》主笔、《时事新报》和香港《华商报》总主笔、《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社长,著有《新闻之理论与现象》《报人生 涯三十年》等影响深远的作品。

1899年1月,张友渔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跟随父亲念私塾,自学英文、数学,对政治时事和报纸有很大兴趣,19岁发表第一篇作品,其新闻事业也由此开始。

1923年,张友渔考上北京国立政法大学。其间任山西《并州 新报》驻京记者,同时担任《东方时报》《世界日报》和《世界 晚报》特约撰稿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时,张友渔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两个朋友一起买下国民党的《国民晩报》,并任社长兼总编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直至被捕入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友渔先后在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特科、华北联络局工作。多年担任《世界日报》主笔并在北平多家大学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时事新报》和香港《华商报》总主笔, 救国会领导成员及该会重庆生活书店总编辑。解放战争时期,张友渔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社长。

张友渔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新闻播活动的新闻学者。“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他最为著名的观点,被广为传播。他不断研究统制新闻、报刊舆论等新闻学的基本问题,撰写的许多重要文章,推动了我国新闻思想体系的发 展。

新中国成立后,张友渔结束了30年的报人生涯,幵始长期从事行政、立法工作,曾任北京、天津副市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

张友渔对于新闻事业始终倾注极大热情,不断呼吁社会关注新闻立法。他常对人说:“人们叫我法学家,我说我是个新闻记者。” 他在八九十岁高龄时,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笔耕不辍。

1992年2月26日,张友渔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文字来源:书籍《中国红色记者》、网络等

责任编辑: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