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好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读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发布于:2022-03-16 22:45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薛睿

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了主旨讲话,该讲话以《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题载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这篇重要文献明确了世界各国政党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责任”,提出了建设美好世界的“四条路径”,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贡献的“三点主张”,科学擘画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共同责任

世界各国政党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历史维度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但是人类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却深受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付出了惨痛代价。从现实维度看,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关联和挑战都前所未有,一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关联机遇;二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面对如此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政党“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共同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

世界各国政党要积极调动本国人民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参与,需要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在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世界政党要积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首次提出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尽管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期盼永久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人类始终面临着战火的威胁。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实际上,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战争史,尤其是随着近代以来军事科技的发展,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只增不减。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单打独斗、不迷信武力;强调通力合作,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从根源上消除战争隐患,构建安宁祥和的安全社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新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当前,在资本逻辑的操控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阻碍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对此,他还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要“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现在,有人正在外太空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但这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绿色”发展更是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

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近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中诞生,成立时的任务之一就是结束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陷入的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从1921年到1949年,为实现中国和平稳定、中国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武装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和平的可贵,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动参与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从历史上看,中国在资金、技术、人员、智力等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也由中国帮助建成。当前,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正投身于众多发展中国家,为相关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将为世界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外学来的科学真理。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科学理论。”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以开放、开阔的眼光和胸怀对待世界各国的文明与文化,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文往来和民间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


责任编辑:邓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