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护绿野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和种苗工作站 王玉宝

发布于:2022-04-12 17:03   来源:陕西网   作者:李惠茹 师蕊 武丽

从“不毛之地”到“人造绿洲”,榆林的绿色奇迹,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榆林治沙的显著成效,离不开榆林人民一棵树接着一棵树地栽,更离不开林业技术人员一代接着一代干,王玉宝就是林业大军中的其中一员。他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一路播撒绿色希望,致力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默默地为榆阳区的造林绿化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1996年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王玉宝被分配到榆阳区林业工作站。从此,他便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绿色情结就和榆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微信图片_20220412153951

经济林(山楂)引种调查

主动请缨,深入造林第一线

1999年,榆阳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展开了退耕还林工作。王玉宝主动请缨,以满腔的热忱深入造林第一线,将退耕还林这项暖民心合民意的工程,带到所有渴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农民兄弟身边。

二十世纪初的林业干部下乡开展工作,基本靠步行、骑自行车、搭三轮车,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村组才有摩托车供使用。2002年冬初,大雪封山。为赶在春节前将退耕还林补助款发放到村民手中,他与同事们依然踏上了退耕还林验收的征程。那天他们一行八人清晨出发,由于山路崎岖,再加上大雪覆盖、道路湿滑,他与一位村民一不小心摔进了沟里。当他俩相互扶持爬出深沟,焦急的同事们看到他们满脸满手的伤痕,都劝他回村部休息。可是,王玉宝想到许多村民都期盼能早一点拿到退耕还林款,好好过个年,他就摇摇头,拒绝了同事们的劝说,忍着伤痛,坚持和同事们一起上山下坡,挨地块检查验收,直至完成任务。

“选择了林业工作,就是选择了艰辛吃苦,就得放弃节假日,就得深入植绿第一线,去调查研究,去踏勘实践,大到乡镇林业工作的检查指导,小到造林地块的落实规划。”他说道。王玉宝每天不是与村干部座谈,就是向群众讲解林业新形势、新技术,不是在施工现场指导,就是在安排苗木调运……“只有身处一线,才能记录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随时解决突出的具体问题”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看到退耕还林的工作成绩,以及榆阳区退耕还林取得的成就,他有感慨也有欣慰。感慨的是每一个春夏秋冬,都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走村为串户、翻山越沟中度过;欣慰的是辛勤耕耘换来了一山山的硕果累累和一沟沟的郁郁葱葱。

优化设计,打造亮点

参加工作以来,王玉宝多次参加了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充分做到了布局合理、项目可行、设计规范、资料齐全。同时,也成为榆阳区近几年来林业建设上重点骨干工程,示范工程、亮点工程、民心工程。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北部草滩区大部分荒沙荒地得到有效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自然环境有了极大改观,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微信图片_2022041215402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现地规划、立地调查(左一为王玉宝)

提质增效,打造“塞上森林城”

2020年是榆林市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深入开展“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路生态长廊绿化,对推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疫情,春季植树造林比往年开始时间较晚,为了不误春种时节,王玉宝和他的同事们放弃节假日,每天加班加点工作时间从早七点到晚七点,甚至更晚。白天不仅要为各标段做技术指导、监理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协调村民关系,为顺利施工做好保障。晚上回到单位,还要审核重点区域的绿化设计。

他深知自己身为林业人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这份责任——让家乡多一点绿色的执著初心,更坚定了他“服务林农、造福乡亲” 的人生轨迹!一事专注便是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王玉宝用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他用二十年的执着和坚守,展现的是一名林业工作者的美好形象。

责任编辑: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