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中央”

——眉县汇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整体力量”

发布于:2023-01-11 15:03   来源:当代陕西   作者:张 军 杜深华 赵娇娇

最近,在“中国猕猴桃之乡”眉县,尽管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猕猴桃销售一度受挫,但由各村党支部书记领衔的“突击队”的主动联络下,各路果品电商交易平台高效运转,猕猴桃发售形势渐入佳境;在镇村,党组织担纲乡村治理“主力军”,一场场着眼小处却事关长远的强村富民改革加快推进;“人才+技术”厚培产业基础,让乡亲们增收致富有了更加可靠后盾和接续力量……

如何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各方力量资源,打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合拳”。眉县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以“六个全域化”建设为抓手,统筹农村党建与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基层治理、突出人才支撑等重点任务,着力在“整镇推进、整县提升”上下功夫,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锻造胜任乡村全面振兴的高素质“领头人”队伍,让村党组织站在乡村治理的“舞台中央”,激发各方面人才踊跃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逐步形成以党建“合力”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选好“领头雁”,筑强战斗堡垒

“咱村现在变化真大,有了超市和厂子,在家的收入比跑外面挣得多,还能管好老人和娃,回来就不出去了。”这是齐镇南寨村务工返乡人员张军林的真情流露。

近年来,南寨村因地制宜,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服务群众上找结合点,发展多元产业,全村农产品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集体经济年收益25万元。

看着如今干净整洁的硬化村道、绿意盎然的中心广场、熙熙攘攘的商铺超市……,谁能想到两年前这还是个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万元的“薄弱村”。

张军林感慨道:“以前受山区地形和传统种养的影响,村民致富增收门路窄,发展没后劲。我们那个时候,就盼着有一位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头人。”2021年2月,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落在45岁的张召军身上。

“当选了,就一定要让乡亲们日子过得更好。”张召军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村民诉求,谋划村里发展。两个月家访座谈,63条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科学实用的五年发展规划,“党支部+合作社+互联网+农户”的发展路子,“入股+分红”的分配机制,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交出的一份新答卷。跑项目、争资金,投资80万元高标准建成集电商、农资、超市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涵盖林下养殖、无菌苗木培育、猕猴桃仓储优选及电商销售、堆漆彩绘非遗传承及葫芦、香菇种植培育和中草药培育及深加工6大产业。同时,通过种植向日葵、韭菜、苜蓿,探索发展“假日南寨”乡村游,靠山吃山让村子走上了绿色生态致富路。

目前,南寨村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五统一分”(统一规划建设、提供苗种、生产标准、技术服务、保底收购,分户生产经营)的利益联结方式,采取“电商+微商”“零售+批发”销售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聚人、育产、延链”上辐射带动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

“让村民们有参与感,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是乡村治理的强动力。” 张召军说,前些年村里的大事小情,干部做干部的,村民干村民的,没融到一块儿去。现在不一样了,村民都追着干部问发展、谋良策。

“‘好当家’带着我们奔出了‘好光景’。”村民们信服张召军不仅是对他一心为大伙的认可,更是看好这位曾经的“市场经济弄潮儿”敢想敢干的魄力和能力。眼下,张召军正在谋划怎样为乡村产业链、供应链建链、延链、强链,在绿色转型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眉县县委组织部引导各村,采取定向培养、能人回引等办法,及早发现、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重点鼓励激励本村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这四类人员回乡任职。2021年,出台“八项措施”精准回引495名“四类人员”进入村级班子。

换届换出了新气象——村干部平均年龄43岁,较之前下降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30%。像张召军这样的一大批骨干力量成为农村带头人,“头雁效应”日益显现。

“选好人是为了干好事。全方位提升发家致富领路人的素质能力,应该是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强筋壮骨’的首要之举。”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博介绍说,从2021年开始,为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只围绕几个亮点、典型打转的问题,眉县组织开展夺标“四美”红旗深化“整镇推进、整县提升”活动,紧盯产业美、乡风美、治理美、生活美四个方面,从抓党建、促发展两个方向入手,提出“六个全域化”工作目标:以“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一肩挑’素质能力提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3个全域化目标,筑强农村党建基础,建强一线战斗堡垒,强化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基层治理推进、新民风建设弘扬”3个全域化目标,壮经济、优治理、转民风,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撬动各类资源同向流动、合理配置,保证乡村振兴资源整合、步调整齐、力量聚集。

QQ截图20230106095946.jpg

党群一条心,汇聚致富合力

山林茂盛、碧水如练,汤峪镇的汤峪村是眉县久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漫步其间,田野纵横,民居错落,小广场、小亭台精致漂亮。

“这是党员带头,大家比着干的结果。”汤峪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伟说,整治村容村貌,谁也不甘落后。村里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早些年,家家户户各自为政办农家乐时,因为缺乏集中规划,不少村民自建的鸡窝鸭舍,破坏了西府民居的美观质朴。2021年3月,一次集体夜话会上,乡亲们围坐一堂。党员杨志强当场表态:带头先拆自家的鸡窝。他还动员其他村民一块干,“村子美了,人气有了,钱就能挣来了。”不到一周时间,杨志强家屋外的鸡窝就不见了。

党员作示范,乡亲们纷纷动手规整自家的房屋场院。紧接着,大家筹资投劳,建广场、栽树种花,忙乎了2个多月。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许多游客在纵情山水之后,又更加留恋起别有情趣的农家小院……

怎样让群众思想上有触动?眼见为实!马红伟领着村民到那些乡村旅游搞得好的地方实地参观。一次参观结束时,他高声问:“我们的美丽乡村,建得好不好?”“不好!”“哪里不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美丽村庄建言献策,改造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党员带着群众干,困难一一化解。近年来,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村,汤峪村依托国家5A级景区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经营户73户,其中“金牌农家乐”52户;依托地热温泉资源优势,先后建成温泉酒店及度假村数量达20余家,各类民宿更是星罗棋布。培养了一批懂旅游、能致富、促振兴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乡旅产业链。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有255个乡村入列。汤峪村就位列其中,是宝鸡市唯一获此荣誉的村。

“像汤峪镇这样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党员喊得应、群众跟得上、党群一条心,更多体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如何破解产业遭遇的困境中。”汤峪镇党委书记薛辉告诉记者,越是发展好的村,越注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同在汤峪镇的屯庄村,地处猕猴桃最佳适生区,村民年人均果品收入达2万元左右。即便如此,村里对管护技术、品种改良等“优化工程”从未放松过。村党支部书记岳文洲说:“每次选育新品种都放在党员的果园里,他们大多是有着高中初级职称的职业农民。技术过硬、群众信得着。”同时,村里还借助县中医医院的定点帮扶,发展猕猴桃果树幼苗套种板蓝根,以预防市场风险,保证群众收益。

“现在,支部领着跑、党员带头上、群众一起干已成为眉县农村基层党建‘四美’夺标、‘双整’创建最显著的实践特色。”任博说。

QQ截图20230106095927.jpg

“选、育、用”并举   注入人才活水

在金渠镇宁渠村猕猴桃百亩示范园里,陕西猕猴桃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刘占德带领他的团队忙着为果农讲解猕猴桃标准化种植技术。入冬后,这样的培训班已经举办第三期了。现在,眉县围绕猕猴桃产业柔性聚集的高层次农业技术专家就有20多人。

“刘专家是我们的大财神,在他的指导下,不仅家家栽上了‘致富果’,村里猕猴桃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说起刘占德,村党支部书记崔建龙直竖大拇指。在刘占德的示范引领下,宁渠村不仅大规模连片栽植猕猴桃,还因种植标准化、科技化水平高,连年增产,使群众增收致富更加稳定持续,是全县猕猴桃技术推广示范村之一。在外人看来,是猕猴桃撬动了这个村产业振兴的支点,但乡亲们都明白,是“人才+技术”将宁渠村人的致富梦变成现实。

专家的“传帮带”让眉县果农们不约而同将学习规范化种植新技术从“自选动作”变为“自觉行动”。128名拔尖人才带动培育了958名职业农民。

近年来,眉县为强化猕猴桃产业发展,十分注重精准“选才”,出台了《眉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坚持注重实绩、注重贡献、注重基层的评选导向,把立足岗位促发展作为衡量评选对象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分配拔尖人才指标时,向农林类和卫生健康类等与乡村振兴工作联系紧密的领域倾斜,切实强化人才助力产业振兴的作用。

“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我们的张书记。”28岁的徐志胜是齐镇南寨村的一位青年电商创客。近期随着粉丝量的快速增长,他每天都要直播两场。仅在2022年销售季最初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猕猴桃等商品的交易额就达20万元。他说的“张书记”就是张召军。

两年前,徐志胜回到家乡。这位有着三年军龄的退役大学毕业生,想干带货直播,但缺少启动资金。张召军经过考察,认为小徐的综合素质过硬,决定个人担保帮助他获得银行贷款。

问起张召军作出这个决定的初衷,他说:“推进乡村振兴,回引人才是方向,人才回流是趋势。留住人才关键是留住人心。留下干事创业的心。”他认为,年轻人有闯劲,重要的是及时帮助他们做好事业、职业规划,真正让回乡的青年人有事干,能干成事。现在,南寨村正在逐步建立适应本乡本土人才创新创业的帮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竞相奔涌。

在汤峪镇楼观塬村太白山中草药基地的加工车间里,楼观塬村党总支副书记段建东正在带领数十名村民对成品金银花进行分拣包装。

“段书记可是我们村的‘大人才’!”村民们纷纷说。六年前,他是眉县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挖掘培养的第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现在,他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典型。

“通过‘双向培养’工程,开展农民上大学、村干部学历提升等活动,先后将132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土专家’和‘田秀才’,将98名农村经营性实用人才和技术能人吸纳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力。”任博说,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发展前景的持续可期,与人才储备、业态结构的变化调整,使得人才在产业振兴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凸显,提升区域性人才资源整体质效将是眉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与发展极。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