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2023-03-21 16:42   来源:调研与决策   

数字技术赋能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西安超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案例调研

钱   虹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西安超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超晶公司”)作为一家研制钛合金等稀有金属材料及精密铸造产品的中小型企业,面对制造业发展瓶颈,抓住数字化发展契机,通过数字技术“畅血脉”“强筋骨”,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2022年,西安超晶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我省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

一、数字化转型过程与阶段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西安超晶公司经过三个阶段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全价值链、全寿期范围内的数据可视、可查和可追溯,产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第一阶段:管理要素数字化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西安超晶公司与西部超导、西工大等多个企业、高校与研究院所开展研发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经过不断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互动,促进数字化新想法、实践的产生与发展,并形成共同探索数字化应用范式的格局。在不改变原有运行系统的基础上,企业率先将数字化转型规划分散在各部门规划中,明确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引进专业数字技术人才。通过“整合管理型数据”轻资产试点模式,让全公司看到数字化能够带来更高附加值,初步克服认知障碍,引导员工认识、理解并接受数字化。

第二阶段:生产过程数字化

2019年初,西安超晶公司以产品制造为切入点实施数字化转型。首先是生产物料数字化,公司原材料通过IQC自检并打印相应的条码后入库,方便后续生产调料和追溯管理;工厂引入设备管家,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枪、智能终端等数据采集工具,对所有生产设备的监控、点检、报警进行在线操作,实时了解设备的状态;生产操作方面,利用作业指导书对员工作业进行在线指导,对实际生产中员工日产量、产品质量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同时,该公司利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整合设施侧和管理侧数据,实现各工序责任到人,前后工序无缝对接,确保生产高效进行;打通销售、生产部数据,有效避免逾期发货;新产品研发进度全流程管控,前后严密配合,全程管控研发进度。多管齐下,数字技术实现对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全过程覆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第三阶段:组织架构平台化

2020年初,西安超晶公司对技术转化、业务流程与组织优化、数据开发以及运行维护和信息化安全进行需求分析,围绕订单快速交付能力,形成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将原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升级,并上线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实现云服务、资源规划、物联网的融合。在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等各环节业务流程基础上聚焦全员、全要素和全过程,搭建集企业各个部门于一体的共享平台,全面打通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实现企业全场景的无缝管理,确保了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在决策中,采用工业数据分析技术,以数据驱动决策,实现决策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6.西安超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集控中心

西安超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集控中心

二、数字化转型做法与成效

西安超晶公司围绕数字化转型战略,结合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多场景协同优化及决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采取制定保障机制、创造数字文化氛围、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一)生产智能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西安超晶公司通过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积极开展智能制造。在设备设施侧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实现关键设备设施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自动采集。通过物联网实现备料-生产-质检-成品入库产品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管理人员可实时获取物料领料、设备运行、员工工作完成率、生产进度以及产品质量等各方面情况,做到进度可预知、问题可定位、异常可预警、质量可保障、风险可管控。2022年底,西安超晶公司计划完成率达到95%,稀有金属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到96%。

(二)管理平台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西安超晶公司采用金蝶系统,结合研发信息化(PLM)、生产执行管理(MES)、物资需求计划(MRP)、营销信息化(CRM)等数字化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业务流程。通过资源虚拟化、能力服务化和过程协同化方式搭建工业云平台,优化工艺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仓储、质量管理、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流程,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在管理过程中,业务层实时将销售数据转化为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可直接反馈给供应管理系统和生产线,促进物料、设备、员工、产品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匹配。面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研发团队完成设计后,自动计算所需的人力、设备、物料等,通过系统反馈进行智能排产,实现最优排产管理,缩短制造准备周期,提高交付率。转型以来,顾客满意度由92%提升至96%。

(三)决策智能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西安超晶公司利用商业智能(BI)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满足不同人员对于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及可视化需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可通过拖拉拽的方式高效地把数据变为可视化图表,为决策提供全面、精准的分析依据,更客观、及时、全面、智能地精准定位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打造基于数据支撑的风险预测与科学决策能力,促进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设计链条化,实现全场景转型

一是构建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由总经理牵头,成立信息化部门,引入数字化人才,打造“有为专精”的“作战部队”。二是做好全数据链路设计。结合企业特征形成《数据开发利用方案》,自上而下推导需要融合哪些数据,确定数据采集方式等,制定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口径,为后期业务数据的融合奠定基础。三是建立数字化转型监督制度。制定《两化融合信息资源管理程序》,实施两级监督、审核机制对数据开发利用进行监督与控制。深化数字化思维,对所有员工掌握数字化技能情况进行考核,根据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激发全员的数字化转型意识。西安超晶公司制定《IT综合管理规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实际操练,有效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培训器件各岗位人员的操作问题,最终实现全业务场景、各业务单元的数字化转型。

(五)安全防护体系化,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结合企业业务要求与实际情况,以信息总体安全为主线,建立全方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保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备份和恢复等层面数据安全。根据基本要求进行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使系统始终处于相应等级安全状态中。

三、启示与思考

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规划、组织、技术、人才、文化等多方面有效协同。管中窥豹,此次调研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以下三点启示与思考:

(一)“蓝海战略+黑海战略”,重塑企业竞争新优势

“蓝海战略”聚焦于价值创新,企业通过大数据协同实现数字化管理以及人机互联互通,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工作协同效率增加流转速度,形成“即需即在、即时分享”的智能制造业生态。“黑海战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聚焦于价值共生,企业以产品智能化、服务场景化为手段,围绕用户需求与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完成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全过程,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与生态伙伴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最佳的策略是“蓝海战略+黑海战略”的协同模式。利用“蓝海战略”寻找新兴市场,创新技术产品,提升企业价值;利用“黑海战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两种战略模式协同发展,推动建立以价值共建共享为核心机制的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巩固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统筹规划+精准施策,点燃企业转型强引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展开全方位的战略部署,需要明晰企业具体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业务流程、组织管理、技术能力等特点,细化各领域框架规划,以企业痛点、刚需为突破口,梳理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精准定制方案。为实现所有数据的无障碍及高速流通,企业顶层设计时要强化系统思维,采用统一数据标准,对接有标准数据模型和数据接口的数据中心,夯实数据基础。为实现产业数字生态系统,政府可引导建立数字技术应用的统一标准,避免因数据标准不一致导致各企业间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即插即用,企业间数据融合,充分发挥数据规模效应,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实现全链条企业的协同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三)分步转型+技术迭代,驱动企业迸发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从单点应用到局部优化再到体系融合,最终实现生态重构,整体呈现螺旋式上升。这种“小步快跑”式的多阶段数字化转型策略可以避免技术、环境等不确定性带来的决策风险,也可以通过阶段性成果和收益减少数字化变革阻力,增强数字化战略推进的信心,让企业有动力、有意愿持续更新迭代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和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压舱石”,尽管多数企业数字化专业性提高了不少,但是面对“黑海战略”要求,仍然面临着人才和技术的双重挑战。可利用数字化转型应用性平台,让拥有先进数字技术的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制造业企业互联互通,实现数字技术及人才的有效供给。通过“云培训”“云对接”等方式,增进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帮助企业实时更新数字技术,提高要素流动速度和配置效率,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