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经营 | 乡村的“轮轴”

思维决定出路,经营决定效益

——金米村与蒋家坪村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于:2023-04-21 20:40   来源:陕西网   作者: 刘甜甜 徐旻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那么,该如何推进产业振兴?

柞水县金米村、平利县蒋家坪村,这两个陕南大山里的村庄,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性可以比较,这些共性或许可以被总结为乡村振兴可借鉴的经验。

最大的共同之处当属于两村都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运用、适时的政策帮扶,发现和培育了真正具有高质量可持续的“一村一品”,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

深入调查分析,本文用产业的带动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度、涉农企业的发展成效、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等指标来类比两村产业的兴旺程度。

“求量”到“求质”

金米村位于小岭镇以东四公里,距柞水县城28公里,紧邻水阳高速凤凰西出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辖五个村民小组,490户1718人,耕地948亩。

2018年,村集体为了发展产业,流转了400亩连片土地。也是在那一年,柞水把木耳作为主导产业,把乡村旅游、林下经济作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主两优”的产业架构,金米村被纳入规划,成为农业园区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金米村共建成170座黑木耳大棚,占地150亩,另有地栽木耳190亩,杂果园60亩,早园竹与地栽木耳套种130亩。2023年,陕西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智慧化农业园区投入运营,整个园区占地31亩,以种植金耳、银耳、玉耳为主。

在这些产业中,黑木耳“一家独大”,2022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更是逐年攀升。2019年共种植黑木耳143万袋,带动32户、127人参与木耳种植,人均纯收入9657元。到了2022年,每个数字几乎都成倍增长,种植木耳500万袋,带动150户、600人营务木耳,人均纯收入17210元。

图片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2020年是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之后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目前,考虑到环境承载力、劳动力等多方因素,500万袋的规模基本达到顶峰。在木耳产量逐年攀升的过程中,金米村的发展思路也经历了由“求量”到“求质”的转变。

蒋家坪村位于平利县老县镇西南部,距镇政府七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540亩(其中水田187亩),林地1.8万亩,辖七个村民小组375户1192人。

全村耕地以发展玉米、油菜、大豆等产业为主。此外,蒋家坪利用林地发展茶饮产业,新建“陕茶一号”精品茶园350亩,改造山地老茶园800亩,茶园面积达到2750亩。全村发展了市级茶叶示范园区一个,新型经营主体七家。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0亩、大豆复合种植面积345亩、林下养鸡3600只。

从基本村情可以看出,茶产业毋庸置疑是蒋家坪村的首位产业,并因此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2022年,全村共产茶5吨左右,经济效益400万元。其带动效果从脱贫攻坚期间就已明显表现出来。2017年,因为茶叶面积较小,当时带动32户、130多人因茶脱贫。到2019年时,有106户、348人在茶产业上务工。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茶产业的带动成效基本上趋于稳定,此后每年保持在186户、400多人,通过务茶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2022年,蒋家坪村人均纯收入13450元。

图片
图片

对比两村的发展现状,有许多共同之处。主导产业明晰,带动作用强,且都是因地制宜的好产业。金米村在人均不足五分地的情况下,发展大棚农业,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蒋家坪利用林地发展茶叶,既实现了致富的初衷,又获得生态效益。金米村有种植木耳的传统,蒋家坪有发展茶叶的历史,两个老产业重新焕发新活力,这再次证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主导产业,农业发展有了方向,农村改造有了支撑,农民收入有了保证,乡村才会得到振兴。

“内生”与“外援”

金米村木耳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图片

金米村木耳培育园区  邵瑞/摄

第一阶段是2019年到2020年,政府扶持、脱贫户参与种植。在柞水县“一主两优”产业布局下,金米村建起大棚,规模化种植木耳。由于金米村在2017年脱贫摘帽,因此村集体选择优先让脱贫户参与木耳种植。有“借棚还耳、借袋还耳”模式的鼓励作用,农户只需要投入劳动力便可参与种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第二阶段是2020年到2022年,农户大规模参与种植。金米村农户可以通过种植木耳、管理大棚,或是在木耳菌包生产厂、木耳分选线上务工等多种途径获得收入。这一阶段,上级政府的推动,中博农业、陕投等企业的介入,都是木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且,乡村旅游初见端倪,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参与旅游开发,他们自发成立了农家乐,投入资金发展民宿,内生动力有增大的趋势。

第三阶段是2022年以后,鼓励农户自主经营。为了增强产业的可持续性,原来农户参与种植,拿到收成以后再扣除成本的做法不再适用。产业发展必须能经得起市场考验,为此,柞水县改变“双借双还”模式,鼓励农户在种植木耳前自行购买菌包,在销售环节可以自主寻找市场。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为了刺激金米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四个阶段指未来,金米村正在谋划发展订单农业。期待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市场问题,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相比于后来居上的木耳产业来说,蒋家坪村的茶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累。上世纪70年代,茶叶就成为蒋家坪村的主导产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市场、外出务工潮的影响,许多茶园被荒废,产业发展就此停滞。2004年,当时的村委会主任从农户手里承包了一批茶园,试图让茶产业重新焕发活力。无奈的是,受技术、市场、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茶产业仍然发展缓慢。

图片

蒋家坪村村民忙采明前茶  陶明/摄

关键的时间节点出现在2014年,蒋家坪引进一家企业,全面升级对茶产业的管理,注重品牌打造。此后几年,茶产业核心区形成,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在那一年,蒋家坪开始改造荒废的老茶园,通过吸引年轻人回村和培养经营主体的方式带动产业发展。直到2022年,一个包含了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社带动经营、驻村企业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得到确定。在蒋家坪的七个村民小组中,除了六组因为土地分散还没有发展茶叶以外,其余六个小组都有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带动,内生动力驱动产业发展的特征比较明显。

从历程上看,两个村庄都抓住了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机遇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论是政府、对口帮扶企业等“外援”力量,还是村集体、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内生”力量,都对产业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向乡村振兴过渡阶段,把握好“输血与造血分寸”是产业振兴的关键问题。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输血”是必要的,但过了这个时段,培养造血机能,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金米村通过改变经营模式调动村民主动性的做法,蒋家坪村努力培养经营主体的行动,都是积极正向的应对问题之举。

“一村一品”到“三产融合发展”

当金米村和蒋家坪村在一产上的发展看到天花板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三产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这与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高度吻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金米村能人大户的探索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善于思考的资深耳农们发现,如果只是机械地种植黑木耳、然后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出售,他们只会拿到每斤30元的辛苦钱。不甘于这种现状,一些农户联合起来注册品牌,对木耳进行简单的筛选,随后分等级销售,收益翻了一倍,附加值有所提升。进而,他们还开办了农家乐将木耳做成菜品卖出去,价值更是得到攀升。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指的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耳农的探索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考察,金米村和蒋家坪村都为二产、三产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

金米村的二产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近些年,柞水县将木耳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全县策划包装了40个总投资158亿元的木耳全产业链项目,引进25个总投资27.38亿元的补链强链项目,带动发展木耳的初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销售企业落户。木耳粉、木耳茶、木耳锅巴、木耳啤酒等深加工产品在不断出新,利用全产业链思维打响“柞水木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这种背景之下,金米村申请打造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即将被投入使用。中博农业建成的菌包生产厂,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120人就业。中博农业、村集体分别建成一条木耳分选包装生产线,这大大提升了木耳附加值,将利润留在了当地。虽然金米村没有深加工生产线,但放在全县考量,它仍然是整个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随着一产、二产逐渐成熟,金米村顺势发展起了旅游业。这些年陆续建起木耳大数据中心、健身步道、荷花池、房车营地等旅游新业态,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农家乐、民宿,先前规划的杂果园、早园竹也将成为旅游一景。如今的金米村,亭台、步道、文化活动广场错落有致,随着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设施的完善,景区将有质的提升。基于这些,金米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同金米村一样,蒋家坪村也受到平利县足够的重视。平利对蒋家坪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重点是打造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出将示范村的打造同4A级景区建设相结合,其目的就是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茶旅融合、农旅融合,增强产业带动功能,实现促农增收的目标。

在更加详尽的规划中,蒋家坪不只是一个村,而是一个可以带动老县镇、甚至是平利县的原点。2022年春,蒋家坪景区已经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这个景区的概念包含了以蒋家坪为中心的五个乡村。目前,在整个景区内共建起23户民宿与农家乐。虽然平利围绕着蒋家坪规划了多条旅游线路,但它对蒋家坪的期待又不局限于县内,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串联起平利、岚皋、镇坪,甚至是安康市的多处旅游景点,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从两村的发展现状来看,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达到预计的目标。需要规划先行,需要多方出力,需要招商引资增强力量,或许还需要像蒋家坪景区一样,引进专业的运营公司经营乡村。

(本文刊发于《当代陕西》2023年第7期)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