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额1.44万亿元

榆林市高效推动“三个年”活动持续走深走实
发布于:2023-05-30 16:29   来源:陕西网   作者:王思敏 实习生王玲

陕西网讯 5月30日,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胜利,榆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光伟,榆林市发改委主任崔渊出席新闻发布会,围绕“贯彻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林篇章”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1

张胜利表示,对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榆林来说,营商环境突破年是前提,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风向标,没有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就没有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是支撑,对于市域经济和县域经济来说,抓高质量的项目就是抓高质量的发展,只有一个个的高质量项目,才能支撑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是保障,因为干部是决定因素,无论是一流的营商环境,还是高质量的项目,最终都要靠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来保障,这是管总和管根本的。

着力六个突破优化营商环境

榆林市组织三个调研组赴全国16个城市,进行深入调研。学习先进城市典型经验调研组、借鉴相近城市做法调研组、难点堵点问题调研组,三个调研组形成了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的50条;配套这50条,又制定了22个实施细则,形成了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的整体政策框架。

大厅之外无审批。在市县两级组建政务大厅和市民中心,梳理审批事项637项。同时,积极推行清单式和信息化管理,坚决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

全程代办制。对省市县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全面推行代办员制度,在政务大厅和市民中心设立代办总长,形成项目代办制度体系,企业跑变为干部跑。

红蓝章制度。主要解决审批互为前置的问题,蓝章是通行证,红章是确认章,解决在审批环节互为前置,形成死循环的问题。

体验官制度。在全国聘请30位经济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体验官,不打招呼、不亮身份、实体审批,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

最多查一次制度。除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由职能部门单独组织,每个月进企业检查一次之外,其他的各类检查由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统筹征集,让企业平静运行、平安运行。

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坚决贯彻落实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配套出台榆林市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的若干意见。

四方面推进高质量项目    

守好项目建设底线。提出了三个绝不走的老路,绝不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老路;绝不走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绝不走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速的老路。

确立项目建设方向。结合榆林市情和资源禀赋,围绕四大板块和10条产业链推进榆林高质量项目。2023年,确定市级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额1.44万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350亿元,各类项目推进良好。

确定项目建设抓手。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科技创新,依托秦创原榆林能源实验室和中科院洁净能源研究院榆林分院这两个平台。一手抓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推进榆林的转型发展,推进榆林建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集群。

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六个一”推进机制。一季度开工一批;一季度观摩一批,带着干部和企业在榆林12个县市区轮流观摩;一季度考核点评一批项目;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每个月召开一次招委会;一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现场办公会。

增加干部三个意识 提升干部综合能力

增强干部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榆林形象,要求各级各类干部都要做榆林营商环境和推进高质量项目的宣传员、招商员和办事员。

增强各级干部的市场意识和法治意识。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榆林干部六大培训基地,其中有企业家培训基地、干部培训基地,还有科技人员的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6批次512名干部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组织了12.4万名“五级五长”,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工厂,到田间地头,到厂房车间开展“三问三访”。组织了211名干部,深入到全市停产和半停产企业蹲点帮扶,解剖麻雀,找到症结,解决问题。组织了258名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为企业和群众做好科技帮扶工作。


责任编辑:崔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