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建议
发布于:2023-06-16 16:11   来源:省委政策研究室    作者:张建科

摘  要:近年来,太白县委、县政府聚焦“一县一业”,围绕建设“秦岭绿色大菜园”和全省“菜篮子”基地目标,紧盯高山蔬菜首位产业,以“培育精细菜、创优特色菜、发展有机菜”为抓手,坚持科学化设计、规模化发展、品质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塑造、基础化提升、多元化融合,高标准建设秦西、秦绿等现代农业园区20个,培育黄菜花、盛禾等蔬菜种植营销合作社174家,蔬菜品种涉及28大类390多个。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战略,全县13个蔬菜品种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17个菜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93个,“太白甘蓝”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历经30多年的发展,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年产量45万吨、产值4.5亿元,人均蔬菜收入达1.2万元。聚焦延链补链,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建成塘口鱼菜共生主题农场、梅湾精品民宿以及七里川、马耳山、杨下等高码头农家驿站,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目前,全县86%的耕地种植蔬菜,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支撑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酸甜可口的西红柿、鲜嫩多汁的黄瓜、光滑油亮的紫茄子……在太白秦西绿色蔬菜产业园,88座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座座相连,高山蔬菜长势喜人。历经30多年的发展,太白县高山蔬菜已突破10万亩,涉及28大类390多个品种,年产量45万吨、产值4.5亿元,商品菜产量占全市45%,是全省最大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支撑和太白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太白县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首批种植业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项殊荣,为全国“十四运”指定蔬菜供应单位。

一、背景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年均气温7.7℃,日照时数2133.8小时,降水量700~1000mm,无霜期158天,区内土壤以标壤、淤土、潮土为主,富含有机质,无工业污染,年空气优良天数350天以上,是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最佳适生区,素有“秦岭绿色大菜园”之称,可以说太白的高山蔬菜住的是风景区,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有机质,养分最足、口感最佳、色泽最鲜、品质最优。

2010年前后,随着全国高速路网的全面贯通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全国各地的蔬菜涌入周边县区市场,对太白的蔬菜价格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太白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蔬菜“出山”难,连续几年出现滞销情况,每年烂在地里的蔬菜10多万吨,损失近亿元。全县支柱产业停滞不前,群众增收困难,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辛辛苦苦一整年,不如打工两个月”成为广大菜农的口头禅。

二、做法

(一)科学化设计。县委、县政府以打响太白高山蔬菜品牌为目标,以巩固设施菜、培育精细菜、创优特色菜、发展有机菜为重点,成立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蔬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举县一致建基地、兴产业、树品牌、促营销。每年安排到户贴息贷款2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借贷800余万元,对园区建设、质量认证、品牌打造、龙头企业等给予重点扶持,全县蔬菜产业逐步实现品种多样化、种植精细化、产品系列化、质量无害化,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名优新特品种并举,大路菜与精细菜、露地菜与大棚菜互补的生产格局。

(二)规模化发展。按照“一县一业”发展定位,持续巩固蔬菜首位产业地位,向规模要效益、以集约促发展,不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发展龙头企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投资20亿元,高标准建设秦西、秦绿等现代农业园区20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引进米禾公司发展蔬菜冷链物流,扶持绿蕾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由零散杂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二是壮大合作组织。采取互换、转包、反租倒包等形式,推动闲置、撂荒土地向合作社有序流转,培育黄菜花、盛禾等蔬菜种植营销合作社174家,通过分户生产、订单收购方式,让周边菜农搭上“致富便车”。三是培育种植大户。出台《太白县蔬菜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每年列支300万元对蔬菜专业村、种植大户进行专项奖励扶持,调动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培育100亩以上种植大户200户,实现了农户从“单打独斗”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

(三)品质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保障高山蔬菜产业安全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公布25家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等级名单,落实生产经营台账、索证索票等制度,加大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上提升品质。二是强化过程监管。严格落实产地准出制度,实行田间档案管理,积极落实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监管制度,做到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2021年“十四运”省级监督抽检送样50个,市级监督抽检3批84个,自检速测10374个,合格率均为100%。三是强化产后追溯。整县推进质量追溯和合格农产品许可经营制度,实行身份证管理,建立“合格证+追溯”体系多级平台,全县97家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信息追溯平台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制发蔬菜产业合格证21万余张,确保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

(四)标准化生产。下茬落实“一新二改三化”关键实用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不断推进蔬菜标准化、智慧化、科技化发展。一是严格标准提水平。编写《“太白山”牌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手册》,完善标准化操作规程,首创漂浮育苗技术,建成育苗点103个,每茬育苗1.5亿株。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先后引进起垄覆膜一体机、残膜回收机等先进机械设备500余台,实现了低效能向高效能转变。二是智慧发展增效能。新建互联网远程控制水肥一体灌溉自动化系统、智慧农业控制系统等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形成手机APP云平台智慧大数据管理体系,实现了品种优质化、管理智慧化、产品商品化,带动了全县高山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是培训学习强技能。聘请西农大和科研机构15名教授担任太白蔬菜指导首席专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举办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30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2.5万多人次,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品牌化塑造。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战略,持续扩大品牌规模,增进品牌效益,全力打响太白高山蔬菜金字招牌。一是培育公用品牌。积极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太白县甘蓝、花菜等13个蔬菜品种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西葫芦、花椰菜等17个菜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欧盟、美国有机认证,“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93个,“太白山”“蓁绿”等蔬菜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二是狠抓品牌营销。与中国农本咨询、万企动力深入对接交流,借助农交会、农高会等平台,强力推广太白高山蔬菜品牌。持续扩大宣传面,在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和深度报道,太白高山蔬菜市场知晓率、品牌影响力、群众认可度大幅攀升。三是深化产销对接。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华润万家、盒马生鲜等62家大中超市签订蔬菜购销合同,在徐州、西安等地设立蔬菜直营店和销售专柜,太白蔬菜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今年6月份,太白县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订2000万元蔬菜购销协议,为蔬菜外销蹚出了新路子。

(六)基础化提升。把基础设施提升作为解决高山蔬菜下山难问题突破口,“十三五”期间实施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05个、投资132亿元。高标准建设县乡公路3条,生产道路、通村水泥路169公里,桥隧54座,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80公里,实现了乡村公路沿线和10户以上集中居住区水泥路全部到户。更为可喜的是,投资90亿元的太凤高速2020年建成通车、123亿元的眉太高速加速建设。太白连接关中、川北、陇南的枢纽位置日益凸显,太白高山蔬菜从田间地头进入西安大型商超仅需2小时、“端上”粤港澳大湾区餐桌只需48小时。

(七)多元化融合。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依托5A级景区县城、西北西南最大的鳌山滑雪场,青峰峡、黄柏塬等高A级景区,在景区景点设置农产品销售点位,在拓展销售路径的同时推广了农特产品品牌。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农耕体验,配套建设高山植物园、上河产业园、中蜂生态产业园等民俗文化展示、农产品销售平台,促进一、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了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文明村6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4个,开发蔬菜养生宴、药膳宴等特色美食和蔬菜礼盒,让游客在饱览生态自然秀色之余又品尝到高山绿色有机蔬菜。近五年年均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三、启示

1.政府主导是基础。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推动。我县蔬菜发展起步阶段,以群众个体种植为主,品种单一、产量低、质量差,很难形成规模。政府通过调研分析,将蔬菜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后,从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为群众购买蔬菜价格指数和自然灾害等保险服务,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响应,迅速在品种改良、市场开拓、产品质量、对外销售上打开局面,蔬菜种植规模从开始的3000亩稳定到现在的10万亩,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党建引领是关键。产业发展好,支部来引导。成立基层党组织领建的蔬菜产业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党员+产业大户+群众”“党员+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指导帮助,解决农户种植无序、成本浪费、销售无门等问题。组织部分种植大户、营销人员多批次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同时从标准化生产技术、冷藏贮存、电子商务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了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农村人才,促进了党建工作和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3.科技创新是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暴发,一度成为制约太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安综合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航天科技集团等多家科研院所,聘请技术专家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太白高山蔬菜发展研究院,开展新品种引进、研发与试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采取病媒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首创的漂浮育苗技术一举解决了蔬菜幼苗土壤带菌问题。太白县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科技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4.富民增收是核心。产业兴才能农民富。我县始终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终极目标,按照“量增质更优”要求,通过搭平台、强产业、促就业,发挥集体经济龙头带动作用,采取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入股分红、抱团发展、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把群众牢牢嵌入到蔬菜产业链上,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目前全县86%的耕地种植蔬菜,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2021年,全县种植高山蔬菜10.6万亩、产量46万吨、产值4.8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突破1.1万元。

责任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