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安排重点项目172个 总投资621亿元
发布于:2023-07-06 17:10   来源:陕西网   作者:王思敏 实习生 蒋清

陕西网讯(记者 王思敏)7月6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出席,围绕“当好现代农业国家队 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了解,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藏粮于技看杨凌,农业对外开放看杨凌,陕西农业在全国树起来看杨凌”的殷切期望,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农科城,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全力以赴搭平台、建机制、激活力、聚要素、促融合、强辐射,重点聚力在“打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高地、我国农业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平台、谋准谋深谋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7.6 杨凌

强力推进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农业科技拔尖筑峰取得新突破

全面推进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国家品种测试评价分中心、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正大、大北农、中农发种业等知名种业企业入区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良科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研发中心、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围绕现代种业、土壤改良、农业节水、生物安全、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59项,获全省科学技术奖励12项。

去年,杨凌伟隆种业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今年,杨凌荣华种业成功晋级,成为我省第二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18个非主要农作物通过国家登记,“西农511”“伟隆169”“秦优1618”等6个品种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主导品种,两项种业创新成果获2022年度全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展现新气象

紧紧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根本性任务,出台秦创原农业板块2023年《工作方案》,不断强化种业、果业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要素保障,发放“科创贷”2000多万元,举办成果路演72场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9项、交易额2.4亿元。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研究制定进一步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持续开展“四项服务”(惠企政策、要素保障、解决难题、指导调度),落实“四个机制”(领导包抓、清单管理、督查考核、调度运行),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强信心、稳生产、扩市场。上半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17户,同比增长10.2%。

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高地建设,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按照“优化升级、提质扩面”思路,全面推进“七个提升工程”,着眼区内做强自身乡村振兴,放眼区外做实引领带动乡村振兴。

着眼区内,持续深化“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的“五联一抓”政校企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放眼区外,深入推进杨凌良种及种植模式示范推广“4455”计划提质扩面,18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应用示范基地”正有序推进建设。面向旱区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252场次、2.6万人次,“杨凌农科”品牌效应持续显现。

强力抓项目、优环境、改作风,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安排,紧盯国家和省上“十四五”中期评估,围绕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重点领域,切实加大项目谋划工作力度,策划包装和储备了60多个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高质量项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72个,总投资621亿元,年度投资163.4亿元。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落实落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八大举措精准发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涉农“123”审批服务新模式》等2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研究提出22项任务,持续深化以党建引领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明确11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和工作一线,着力研究和破解制约改革创新发展的各类深层次问题,引领带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形成了大抓调研、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生动局面。

黄思光介绍,今天的杨凌,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从当年一个普通的关中小镇发展成为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农科新城”。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秦创原农业板块、杨凌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落地建成,新增3名院士和110名领军人才,创建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37个,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5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61项,新建示范推广基地237个,转化交易科技成果462项,培育新品种超过500个,输出农业科技人才超过15万人。


责任编辑:代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