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仓颉庙“千年古柏群”(下):感受古老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发布于:2023-08-24 09:57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史王萍 通讯员 张延成  

凤凰开屏柏   

“拔地巨柏凌碧汉,文脉永续越千年”。古老神奇的中华“柏群之冠”,每一棵都承载着悠久的岁月,形态各异的古柏,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却依旧屹立不倒,枝繁叶茂,诉说着仓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古树群生,“大佬”云集。仓颉庙内的48棵古柏,被专家和学者称为“绿色的国宝、活着的文物”。仰望古柏,高姿挺拔,气势恢宏,宛如老者说古。由他们环绕守护的仓颉庙,庄重而神秘。在这里,人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据清代《仓颉庙柏》记载,“今看仓圣庙中柏,同一参天皆黛色。五十余株左右排,狮蹲虎踞惊人魂。墓后数株更老苍,旁人指此得地脉。其中岂无枯朽枝,樵不敢折知护惜”。对于仓颉庙的保护,历朝历代、仁人志士功不可没。有毕沅亲撰的“史皇氏碑”,有于右任的“文化之祖”,朱庆澜的“统战碑记”,有启功的“中华文祖”,有徐悲鸿的“仓颉画像”故事等。   

在众多仓颉庙的故事中,“两将军护圣庙”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民国二十四年,抗日将领、曾任陕西省保安司令的熊正平将军,在《保护仓圣庙碑记》中严令道:“照得侯冈仓圣,实为斯文之祖。随备千年文治,创造文字蝌蚪。寺内柏槐成林,各项切实保护。倘有故意破坏,责任尤在会首。特刻石为禁令,树碑永传不朽。”   

1949年,西北野战军指挥部设在仓颉庙,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张宗逊等在这里参加了军民联欢大会和第一次党代会。在部队驻扎期间,有一名炊事员为了生火做饭,把古柏上的枯木扳了下来,彭德怀得知情况后,召开了全军大会严厉批评了这名战士,并于会后,亲手写了道手令,“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均须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格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切切此令!彭德怀一九四九年元月三十日”。   

古往今来,人们将情感与记忆赋予树木,任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古树仍以战士般的身姿屹立着,守护着足下的土地,延续着华夏文脉传承。   

千年古柏群,四海同胞根。仓颉手植柏千年苍翠,根脉相通,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活的见证。每年的4月20日谷雨节气,都要举行盛大的谷雨祭祀仓颉典礼。这不仅是中华儿女寻根、凝心、铸魂的传统盛事,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传统盛典。   

“古柏千秋秀,庙堂文字香。残碑垂伟业,山水共流芳”。仓颉手植柏与古柏群,已成为中华儿女凝聚亲情、文化认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地标。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也是白水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唱响“寻根·铸魂”文旅品牌的具体实践。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和白水县各级部门高度重视仓颉庙古柏群保护工作,出台了《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首次将庙内古柏树纳入法规保护范围。每年聘请专业人员对古柏树进行“问诊体检”,拨付专项资金开展“防虫复壮、加固支护,扩盘养护,生态修复、环境优化”。   

2020年,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的仓颉手植柏籽种太空返回,仓颉手植柏太空育种基地内近千棵太空育种苗长势良好。通过太空种子育苗,更好地延续了仓颉手植柏的基因,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如今,四季常青的古柏群犹如仓颉所造之字,至今仍旧漫着馨香。仓颉庙工作人员每年都在收集古柏的种子。“有一部分籽种非常饱满,这是它茁壮生长,提升自然状态下繁殖能力的重要证据。”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道,3年前,大家惊奇地发现,仓颉手植柏的种子落到地面上,奇迹般地长出1株新苗,说明5000多岁的古柏仍然有繁殖能力。  

立根大地,洒下绿荫,不择细土,不慕繁华,千姿百态的古树和古朴肃穆的古庙,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络绎不绝的游客漫步古柏群之间,或仰视,或抚触,或惊叹……一株株古柏静默不语,却又似千言万语,诉说着古今往事。

责任编辑: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