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党的“好声音” 浸润百姓心
发布于:2023-09-15 15:00   来源:咸阳日报   

白露已过,秋意渐浓。

“一年四季,我都乐意守在这儿。”9月12日,在秦都区红色记忆博物馆内,62岁的魏德军照惯例清扫院落,给各展馆开门通风。

博物馆内,院落干净整洁,树木掩映中各展厅古朴生香,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和藏品记录着峥嵘岁月。

“老兵讲故事”,用活红色新阵地

“我常给来访的人讲英雄刘愿庵的故事,他是咱秦都人,坚守革命信仰、不向强权名利低头的故事令人特别感动。”魏德军说。

魏德军是秦都区双照街道肖何庙村人,1982年从部队退役。缘于从军经历,他自觉承担起了老一辈革命精神的宣传员。

2008年,在多方筹划下,魏德军创办了秦都区红色记忆博物馆,该馆自当年8月开馆,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播红色革命思想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022年,秦都区组建“三小三大”理论宣讲团。作为该宣讲团成员之一的魏德军,以“三小三大”理论宣讲活动为契机,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以“老兵讲故事”的形式,采取情景化宣讲和体验式教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汇于博物馆日常讲解中,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里。今年,魏德军宣讲次数已达200余次,宣讲受众超3200人次。

从“敏求知”到“思践行”,从“硬输出”到“软引导”。

2023年,秦都区在推动党的理论宣讲路上不断探索,利用“三小三大”理论宣讲团、乡村振兴宣讲团、“8090”宣讲团等20余支“老中青”特色宣讲队伍,创新理论宣讲传播模式,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靶向”宣讲,致力打通党的理论政策进基层“最后一公里”。

乡村第一线,宣讲更能接地气

8月中旬,在秦都区双照街道大魏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军正在给草莓园工作的乡亲们宣讲。作为双照街道星火宣讲团成员之一的高军,常常利用乡亲们休息、喝水间隙,将党的最新政策和个人想法分享给大家。

用乡音传递“党音”,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大魏村结合村子实际,先后开展主题宣讲、理论宣讲20余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惠农政策及时传递给了群众。

“村里正在整治村容村貌,那我们就把宣讲搬到项目现场,一方面让群众现场感受,一方面让群众能更好理解党的政策。”8月28日,秦都区双照街道庞南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盟也同样将理论宣讲搬到了群众工作现场。他就美丽乡村建设中“千万工程”进行了宣讲。

从群众最关切、感受最深刻的问题出发,变“以我为主导”为“以群众为主导”。2023年,秦都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时刻聚焦社情民意,既明确“规定动作”,又创新“自选动作”,把理论宣讲搬到文化广场、社区课堂、农家书屋、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受到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英雄故事会,传递政策新力量

“八一”前夕,吴家堡街道秦皇北路社区“英雄故事会”如期举行。环境优雅的社区书店里,11名退役军人齐聚一堂,既学理论又叙战友情。本期“英雄故事会”的宣讲员张帆,既是秦皇北路社区第一书记,又是吴家堡街道“8090”宣讲团成员之一。

“英雄故事会”从“学习语”“讲英雄故事”“谈心得体会”几个环节入手,把新时代部队英雄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引导辖区群众学习英雄故事的同时,也以英雄精神筑牢了信仰、照亮了前路。

在探索理论宣讲的过程中,秦都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网络,支持辖区各街办及行业部门根据区域及行业特点,组建形成了区、街道(部门)、社区(村)三级基层理论宣讲网络,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宣讲内容“实”、语言“鲜”、方式“活”。在此期间,吴家堡“8090”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巾帼女子宣讲团等20余支“老中青”宣讲队伍脱颖而出。

“通过这个平台,既锻炼了我们年轻干部,又拉近了干群距离,既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又服务了群众,让惠民政策惠及群众,真正架起干群连心桥!”张帆讲道。

如今的秦都,“三小三大”理论宣讲受欢迎、入人心,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巡回宣讲16场次,建成家风馆、兰言讲堂等宣讲平台30余个,打造“晴天音乐会”、“小院议事”等宣讲品牌20余个,制作“我们这十年”“二十大精神进基层”“二十大时光”等线上宣讲作品共计90余期,开展主题宣讲320余场次、受众3.9万余人次,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让党的“好声音”飞入百姓家、浸润百姓心。(崔巧玉)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