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创新审批举措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加力
发布于:2023-10-09 11:03   来源:咸阳日报   

原标题:政务服务小举措 优化营商大环境

咸阳市创新审批举措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加力

提质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咸阳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部署,以营商环境“五聚焦十突破”为抓手,秉承“审批有尺度、也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更有力度”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举措,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盘稳增长、强保障赋能加力。

重点项目“提速办”。对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有序开展,对省市重点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主动提供服务,在立项、规划、环评、水保审批等要素保障方面实行即报即审,对符合要求的实行专人代办、跟踪督办等措施,最大限度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市县联动“帮着办”。制定《保障重点项目帮办代办实施方案》,围绕省市重点项目,逐项目建立帮办台账,组织对全市新建330个重点项目13个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层级进行预判,制定重点项目审批事项“政策包”,实行全流程“提前预审”、批前“帮扶指导”,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的审批工作有序开展。

容缺受理“承诺办”。牵头制定《咸阳市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承诺制”并联审批办法(试行)》,以清单的方式对“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模式的条件、程序、流程进行规范,列明14项事项容缺材料,并对项目单位承诺内容作出规定,对列入年度市级重点项目计划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主要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实行容缺受理、先行预审。

招商引资“全链办”。为最大限度促使项目落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市招商局联合印发了《咸阳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协调服务工作机制(试行)》,为全市1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项目和列入省市年度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项目建立了落地协调服务机制,通过收集初筛、受理办理、情况反馈、协调协商、会议研究等措施,全链条解决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周期长、落地难等突出问题。

关联事项“一次办”。在市县两级审批局2021年以来推出的多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线下服务基础上,全面落实省级推出的“企业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等15项“一件事”,联合相关部门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为目标,不断优化办事材料和流程,线上设立服务专区,对市本级办事指南及时上线运行,线下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高频事项“跨域办”。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市通办”、跨区域办,在全市范围做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梳理形成跨区通办事项目录清单,涵盖了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商事登记、税务、社保等高频业务。咸阳市与西安等14市(区)共同签署了《关中平原城市群14市(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陆续推出两批共39项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服务通办事项,与西咸新区签约“跨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290项,涉及人社、税务、公积金管理等多个领域,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就近办理、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改革红利。

异地评标“不见面办”。积极开通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绿色通道”,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要求,实行专人代办、跟踪督办等措施,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率先在全省使用评标专家动态签名系统,专家签名时间由过去的1至2个小时缩减到10分钟,节约评标评审时间20%左右。

公共服务“一厅办”。以群众关心、企业关注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标对表西安、西咸新区,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功能,逐步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高效审批服务机制。

群企关切“指尖办”。自2022年8月“秦务员”APP上线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加大对全省统一的“秦务员”APP宣传推广应用力度,制作宣传彩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对“秦务员”APP社保专区、公安专区、教育专区等场景式多方应用,让群众足不出户在指尖就能解决日常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做群众身边的“勤务员”。

填补盲时“不打烊办”。7月1日起,市县两级实行周末“不打烊办”服务,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的高频事项,确定了第一批115项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事项,涵盖行政审批、税务、医疗保险、天然气、长安通等政务服务事项,填补了“服务盲时”,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用“小举措”优化营商“大环境”。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婕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