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记 | 当乡村遇见民宿 夹“新”土墙表里不一
发布于:2023-11-03 11:17   来源:陕西网   作者:王思敏 安小锐 魏月乔

标

青山绿水,山野田园。晨起看朝阳、听鸟鸣,晚间吹晚风、赏明月。“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慢调生活吸引了无数人寻找记忆中的乡愁。

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以乡村民宿为重要产品的乡村经济综合体已逐步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西安市蓝田县依托生态资源,以民宿破题,打造出了重生态、慢生活、深体验、富个性的民宿集群。

乘凉庭院

位于蓝田县灞源镇李家俭村的胡桃树下民宿,占地80亩,共有房屋四栋六间。顺着干净的石子路走进民宿,娴雅宁静的山间小园展现眼前。

民宿负责人李洋是留学归来的青年创业者,看到灞源镇李家俭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资民宿。

昔日,这里旧宅闲置、草木飞长、空无一人,从外面根本看不见里面的样貌。如今,胡桃树下民宿旺季营业额达200万+,日客流量300人+,一处居住休息、赏花观景、体验农趣、享受慢调生活的四星级民宿被广为人知。

留住老房“味道”

在民宿初建时,李洋纠结了很久,是保留老房子的岁月痕迹还是重建让这里焕然一新?

民宿室内

改造房子比新建费用更高,思来想去,李洋决定保留原有老房子的味道。新房虽新,但老房子的旧是无法复刻的,它的斑驳,它的痕迹拆除后就没有了,保留下来更有意义。

民宿正中央的房子保存较好,李洋特意留下了墙上原有的“讲究卫生”四个红字。隔壁房顶上的灵脊已经倾斜破碎,李洋找来当地手艺人重新修复。最边上的房子以前住着一位乡村老师,李洋特意把这户改成书房,教师的儿子喜欢养花,他又在房子后面新修了花园。

“房子原主人住时是什么样,我们就尽量留住它的独特的元素,保持住原来的风格。”李洋说。

从基层的防水、防潮 、地暖 、隔层到房顶的换瓦换椽保暖加棉,再到内部的装饰粉刷增添家居,无人居住的古村老屋转眼“变身”成四星级民宿“新”居。

老房子

守住工艺文化

四五月份种瓜种豆、六七月份摘瓜吃果,种水稻、挖红薯、喂鸡鸭、听故事,在胡桃树下民宿,不仅可以体验乡间采摘活动,品尝风味地道的农家菜肴,还可以了解当地乡村文化、风土人情。

民宿两公里处有一座传承了四代人的百年老油坊,虽已荒废,但里面的设施仍然保存良好。在李洋的建议下,村里与帮扶单位一起重新修建了它。

李家俭村百年老油坊

李洋认为,百年油坊已不再使用,但李家俭村的榨油手艺和榨油文化却不能失传。为此,他与村委一起向村里老人们请教榨油技术,又一一了解清楚油坊的文化历史,将老油坊发展为民宿乡村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

“客人们来到油坊,看着油坊里的百年老物件,听着油坊里的百年老故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李家俭村的民俗文化。”李洋坦言,通过民宿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李家俭村是他最大的收获。

胡桃树下民宿庭院

“盘活”特色农产品

李家俭村地处秦岭脚下,这里种植、养殖着大量山核桃、香菇、蜂蜜等特色农产品。

为了“盘活”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李洋从村民手里收购回2000斤的山核桃,将它们压榨成食用核桃油,从村集体大棚购买香菇,一部分用于餐饮,一部分制成香菇酱,又从村里养蜂厂收购回百花蜂蜜,通过注册商标、加工检测、包装出售给民宿游玩的客人们。

“选择做乡村特色农产品,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想把村里的资源利用起来。今年端午节我们售买了一批,顾客们的反响很好。”李洋介绍,胡桃树下民宿通过民宿+产业的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销售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民宿餐厅

“有些人问我,为什么不找代工做农产品加工,而是选择自己做,费时费力费心血。最大一个原因是我们担心代工厂会不选择本地的原材料,如果不用灞源的核桃、不用村李家俭村的香菇,不用村民们的蜂蜜,那我做农产品的意义就没有了,我们一定要保证所有东西都是当地的。”李洋说。

旧楼穿新衣,乡村换新颜,游客慕名至,村民有发展。胡桃树下民宿逐渐带领当地村民告别“以山为食”的生活,吃上了“旅游饭”。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