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以冷水鱼产业为主的渔业高质量发展

——以佛坪县为例

发布于:2023-11-08 09:55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好发挥渔业在发展县域经济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佛坪县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等,加快推进以冷水鱼产业为主的渔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状

近年以来,佛坪县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追赶超越目标,结合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坚持走质量兴渔、绿色兴渔、科技兴渔道路,以模式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优布局抓转型,调结构促升级,打造佛坪渔业全产业链建设,在产业发展、资源养护、科技投入、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佛坪县渔业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散到精,结合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走上了以冷水鱼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快车道。佛坪县全面打造生态渔业、特色渔业、品牌渔业全产业链,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开发力度,基本形成了以冷水渔业为主打、三产融合为特色、资源养护与利用并举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佛坪县境内重要的三条河流(椒溪河、蒲河和金水河),水资源较为丰富,聚集了佛坪县主要的冷水鱼养殖企业。全县发展鲟鱼、鳟鱼等普通冷水鱼养殖(繁育)场19家。其中,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水产良种场1个(鲟鱼繁殖),市级现代渔业园区4个。全县冷水鱼高密度养殖水面达到400亩,年产量约600吨。

在杂交鲟养殖中,通过亲鱼的引种和技术引进,全县鲟鱼养殖企业已培育出多种鲟鱼种鱼,全年生产杂交鲟鱼苗达到100万尾,为全县及周边鲟鱼养殖企业提供了优质的鱼苗。在商品鱼养殖中,截止目前统计数据,全县出口到越南杂交鲟鱼近100吨,大大提升了佛坪县冷水鱼品牌形象。

在佛坪县的水域中分布着许多野生珍稀鱼类,其中一些野生鱼类是潜在冷水鱼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如秦岭细鳞鲑(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多鳞白甲鱼(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国家一级保护鱼类)、红尾副鳅、齐口裂腹鱼、蛇鮈、大鳍鱯等等。2020年,佛坪县成为全省首个实现秦岭细鳞鲑人工规模繁育的县区,仅2021年繁育的秦岭细鳞鲑达到5万尾。2023年,通过科研人员等方面的努力,秦岭细鳞鲑人工规模化繁殖获得成功,获得受精卵近100万枚,出膜鱼苗70万尾,预计可获得1龄鱼苗达到50万尾。全县已有秦岭细鳞鲑养殖户2家,人工养殖子二代秦岭细鳞鲑数量达到60万尾。

在椒溪河和蒲河等低于海拔900 m的河流范围内,分布有数量丰富的多鳞白甲鱼。仅在椒溪河,初步估测,每1km的河流中至少有100万尾多鳞白甲鱼。多鳞白甲鱼将是佛坪冷水鱼养殖的又一潜在鱼类。

佛坪县渔业发展现状,以及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全县渔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形势分析

(一)利好方面

1.政策保障有力

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促进渔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渔业生产布局、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生产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水产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渔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陕西省“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省农业农村厅等十厅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农业农村厅《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四大行动”实施方案》、汉中市农业农村局《汉中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为佛坪县开展特色水产养殖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水产养殖生产的规划布局,为佛坪县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

2.地理位置优势

佛坪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境内溪流纵多,流量充沛,优越的冷泉水资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佛坪县全年四季分明,是大熊猫家园和中国山茱萸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水质清澈,拥有发展冷水鱼产业的显著区位优势。

3.产业发展格局

佛坪县水产养殖以山泉流水为主要特色,形成了陈家坝镇、长角坝镇和岳坝镇三个区域为主的集中养殖区,以土著冷水鱼商品养殖为主,兼以休闲渔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佛坪县水产养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居多,规模化投资的养殖企业逐渐增多,养殖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目前,佛坪县现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达到5个。尤其秦地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陕西省首家水产品出口企业许可,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政府高度重视

佛坪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镇村主导、主体参与、农户融入、精准受益”的产业发展机制,以冷水鱼为主的渔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聘请省内外专家组建了秦岭冷水鱼养殖专家工作站,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相关方面积极参与佛坪特色水产养殖发展。

(二)制约方面

1.渔业产业发展空间

佛坪县水资源丰富,但是可用于水产养殖的地理空间极少,并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原先渔业用地严重被挤压。同时,佛坪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质保障区,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水源地,是长江十年禁渔、秦岭保护、水源地保护等政策的重要实施地,为了涵养水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佛坪县渔业的发展空间客观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渔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

由于冷流水养殖对水源要求高,主要在山区发展,但山区具备养殖条件且有一定规模面积的土地较少,加之冷流水养殖基地建设基础投入大,后期养殖技术要求高,同时由于近年来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使冷流水养殖无法大规模发展,只能因地制宜,根据条件适量发展,导致发展规模小、速度慢。

3.苗种繁育薄弱、引种风险大

目前,佛坪县除大鲵外,只有佛坪县景齐鲟鱼繁殖开发有限公司和秦地南农林科技开发公司从事鲟鱼的苗种繁育。但繁育的苗种数量满足不了当地需求,其他养殖品种均需从外地引进苗种或受精卵,引种风险较大。而且鲟鱼养殖作为一个常见的冷水鱼养殖品种,无法通过增加产量与全国的同行竞争。

4.养殖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佛坪县养殖一线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土专家为主。随着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的逐步加深,养殖人才成为了制约佛坪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渔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民资实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商业资源少也制约着佛坪渔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5.品牌建设正在起步,三产融合工作尚待深入

佛坪县自然环境优越,冷流水水质优良,所生产水产品品质较高,也深受市场认可。但冷流水水产品均没有注册品牌,也没有对产品进行大力宣传,产品质量和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区域性水产公益品牌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是佛坪县渔业目前的短板。服务业与渔业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紧密,相关业态还比较少,产品深加工环节基本缺失,水产品经济附加值不高,与水产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二三产业融合尚在推进中,缺少鲜明的区域性产业带建设,很难吸引消费者慕名前来体验与消费,时而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和积压滞销等问题。

三、廊清思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牢牢把握发展方向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渔业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拓展食物来源、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按照“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各行各业“围绕旅游做配套”的工作定位,以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和安全统筹,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渔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提高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全面提升冷水鱼产业质量和竞争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二)努力实现美好愿景

1.渔业产量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立足几个主要的特色冷水鱼,并开发新的养殖鱼类,以苗种繁殖为核心,以特色冷水商品鱼养殖为主要产业引领,发展苗种繁殖,提升渔业产量。并在现有养殖水面基础上,实现以鲟鱼为主的冷水鱼产量1000吨;完全掌握多鳞白甲鱼和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技术,全县秦岭细鳞鲑亲鱼存塘量达到50万尾,每年参繁亲鱼2万尾,每年繁殖苗种至少在50万尾;加强多鳞白甲鱼的人工养殖与产品开发,向市场供应多鳞白甲鱼鱼苗100万尾;加强杂交鲟的养殖和苗种的本土化供给,每年向市场提供杂交鲟鱼苗200万尾以及商品鱼100吨,年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

2.水生资源养护管理与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0万尾以上,以增殖放流土著鱼类为主要手段,提升椒溪河等多鳞白甲鱼和秦岭细鳞鲑保护和管理水平,增加野生资源种群,进一步达到生态平衡。结合渔旅融合发展,争取椒溪河等自然水域有限区域内的渔猎许可,通过开展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宣传和体验渔猎活动,创新水生资源养护管理方法。

3.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建立佛坪县秦岭冷水鱼产业研究院,并申请建立佛坪县冷水鱼产业市级专家工作站。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冷水鱼人工繁殖技术攻关和相关产品深加工的研发,为冷水鱼养殖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争取联合专业院校和研究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才8-10名,培训至少50名技术人员,形成专业的队伍,为冷水鱼养殖、育种、疫病和产品开发提供保障。

4.渔业生产领域安全健康

坚持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整治,结合农业农村部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细化措施。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考核机制,形成长效机制,渔业安全生产无事故,实现水产品无公害生产率达到100%。

到“十四五”末,全县渔业产业科技投入明显加强,以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鲟鱼和大鲵等土著冷水渔业养殖及其种苗人工繁育基本实现数据化管理,渔业技术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投用;渔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有序改造提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渔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完成。“佛坪冷水鱼”公用品牌基本建成,“佛坪冷水鱼”系列产品产销两旺,预计年度渔业产量达1050吨,产值3000万元,带动就业1.5万人次,实现税收200万元。

(三)打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抓好现有渔业稳产保供

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接续中发展”的理念,稳步对现有渔业生产经营能力实施有序改造提升,着力抓好现有水产品稳产保供质量和水平。

2.科学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一是管好用好县域大水面,向域内河流滩涂要食物。树牢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走“三生融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宜渔则渔,对域内河流滩涂进行系统摸排,结合境内地形地貌实际,合理规划布局渔业养殖生产区域,有序扩充养殖规模。二是全面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发挥池塘养殖在苗种培育、商品鱼生产中的作用。三是积极推行设施渔业建设,有效解决渔业养殖空间小及养鱼与用地矛盾。

3.依靠科技提高供给水平

一是坚持本土优质鱼类苗种人工繁育与科学引进外来苗种并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解决土著鱼类种苗人工繁育和外来鱼苗种引进推广难题。二是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渔业养殖生产标准,提炼推广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经验。三是不断拓展以秦岭细鳞鲑和多鳞白甲鱼、大鲵、杂交鲟等土著冷水鱼为主的特色渔业养殖生产规模、提高渔业供给质量水平。

4.切实提升资源养护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以境内自然河流域为重点的定居性的、小宗的渔业资源普查,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信息库。二是对使用境内全民所有的水面、滩涂,从事养殖生产和水产品经营销售主体依法实施养殖使用证和捕捞许可证管理。三是确定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及采捕标准,促进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四是对渔业水域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防止破坏渔业资源。

5.强化渔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以提升水产技术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构建“一主多元”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守住渔业发展底线。二是以秦地南水产专家工作站为依托,组建服务于县域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专家团队,为全县渔业发展提供高效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三是以有效发挥职能作用为目的,切实加强渔业管理服务部门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职能部门履职能力水平。

6.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切实提高县域内渔业生产经营与兄弟县区和省内外渔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域外机构共享共赢合作水平。强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水产研究所等专家团队合作,组建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佛坪县冷水鱼养殖研究院”,解决渔业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以及全县渔业产业延链、扩链等问题。二是实施“佛坪冷水鱼”公用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佛坪冷水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工作,打造实实在在的具有佛坪区域特色的优势品牌。培育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水产育苗、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增强佛坪渔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用科技创新推进佛坪渔业可持续发展。以示范户为载体,在养殖模式进步和生产设备进步两个领域重点实施创新推广,促进渔业生产技术跨越式发展。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标杆,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养殖场的管理向高水平看齐。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践行“企业为主、政府督导、品牌引领”的新形势下渔业生产管理方式,促进养殖方式向标准化转变。

四、突出重点,绘就佛坪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以 “提质、绿色、高质量”为统领,突出冷水性品种养殖特色,抓牢实现绿色高效发展的六条路径,进一步推进资源养护工作,不断加强三产融合,绘就佛坪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一)紧盯任务持续发力

1.加快秦岭冷水鱼产业现代化建设

冷水渔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转型升级。要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在生产方式和手段上,开展苗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齐头并进,向市场提供优质苗种和商品鱼。要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强化尾水处理,落实减药行动,提升智慧化生产水平,开展产品初加工,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建设。

2.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以建设“佛坪冷水鱼”公用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具有佛坪特色的休闲渔业模式,推进全县冷水鱼产业与大熊猫文化传播、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渔业模式。将养殖生产与旅游、休闲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休闲渔业产业集群,来佛坪品尝秦岭细鳞鲑,体验网捕垂钓多鳞白甲鱼乐趣。

3.强化渔业资源养护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评估放流效果。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依法依规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明确全县渔业资源重点保护种类与采捕标准,持续做好渔业主功能区的水质检测工作,以及渔业重点养殖区域的疫病监测工作。

4.提升渔业设施信息化水平

以建设“智慧渔业”的理念,在配备相应设施装备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水体实时监控、饲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病监测预警等信息化技术,提升智慧化和设施化水平,提高渔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率。

5.确保渔业生产及水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宣传、隐患排查和执法工作,积极探索渔业保险新模式,建立健全渔业生产安全预警及应急机制。做好投入品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相关制度,扎实开展水产药物减量行动,在生产环节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6.完善渔业服务支撑体系

积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佛坪县秦岭冷水鱼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并动员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服务工作,建立佛坪县渔业协会,打造合作交流平台,培育有规模、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支持新型市场主体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鼓励引导年富力强的新生力量进入渔业领域,在已全面设置渔业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持续补充专业人才,强化培训提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佛坪县生态渔业管理及生产队伍。面向佛坪县生态渔业发展的切实需求,开展生态资源养护、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水产品加工、渔业设施装备等技术研发,培育地方渔业科技骨干力量,加快渔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强化科技服务力度。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近三年内加大资金投入,在冷水渔业突破发展、生态渔业创新建设、三产融合协调发展、渔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渔业资源养护能力提升、水产良种普及和新品种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组织化建设、渔业服务及保障体系建设等领域实施5大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项目,推动佛坪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1.成立政产学研为特色的佛坪县秦岭冷水鱼研究院

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专家团队组建佛坪县秦岭冷水鱼研究院。以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大鲵和杂交鲟等冷水鱼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开发,养殖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产业健康发展与野生资源保护齐头并进。开展以杂交鲟为主要引进冷水鱼的苗种繁育工作,实现优质苗种的本地化。配合省级疫病监控、预警、协调、应急处置和病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县级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机构,强化队伍及其工作能力建设。联合县域企业开展各级科技项目和产业项目的申报实施,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促进佛坪冷水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实验室面积至少200㎡,配备仪器设备20台套,基本满足科技人员的研究需求。

2.改造渔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冷水鱼养殖园区

支持建设不同类型的冷水渔业产业示范园区,包括以优质苗种繁育为主、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支撑模式,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模式,养殖、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渔旅融合模式,以及养殖基地+出口的生产创汇模式等,带动冷流水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冷水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园区5家以上(包括3-5家大鲵养殖示范园,每家500万),建设3个以上原良种繁育基地,其中包括2-3个冷水鱼杂交鲟良种引进繁育示范基地,2-3个土著经济鱼类秦岭细鳞鲑和多鳞白甲鱼等育繁推一体化基地。以示范园区为基地,完成秦岭细鳞鲑、鲟、虹鳟、大鲵、多鳞白甲鱼等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冷水鱼园区建设。

对现有基础设施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针对池塘淤积严重、塘埂边坡塌陷等进行改造提升,重点进行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加强增氧设施及投喂设施的配套等,着力提高渔业工程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以发挥池塘养殖在苗种培育、商品鱼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池塘土建水平提升,设施智能化配套”的思路进行建设改造,重点进行尾水处理系统、清淤、护坡加固、渔业机械及信息化设施配套等建设。

3.促进渔文旅融合协调发展

依托佛坪县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渔业生产特点,按照“近城、靠景、依产”的思路,打造集生产、餐饮、旅游、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渔业基地,支持建设具有带动作用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渔业特色小区建设路径。研究申请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单位秦岭细鳞鲑的经营许可的可行性,开展秦岭细鳞鲑规模化前期的产品研发与销售模式探索。申请特定时间段特定水域内的野生多鳞白甲鱼的生态捕捞或垂钓许可,吸引游客参与捕鱼体验。建设佛坪秦岭珍稀土著鱼类活体馆。

积极推行鲟鱼、大鲵等冷水渔业主要产品的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重点推动分割产品的生产,扶持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和加工型农民合作社,完善配套水产品冷链建设。加强与盒马生鲜合作,拓展水产销售,让游客从来佛坪看大熊猫吃冷水鱼转变到来佛坪吃冷水鱼看大熊猫。

4.推动渔业资源养护能力提升

结合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在椒溪河、蒲河和金水河等重要河流及秦岭溪流中全面开展水生生物普查,摸清渔业资源家底,为资源养护和开发利用打下基础。同时,切实开展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并做好秦岭渔业资源养护。

配合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完成外来入侵物种的普查工作,清楚掌握县内主要入侵水生动物状况。建设秦岭细鳞鲑繁育基地2个,1个多鳞白甲鱼繁育基地,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示范点和2个省级增殖放流站。创建1个以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齐口裂腹鱼、川陕哲罗鲑和红尾副鳅等秦岭土著珍稀鱼类为主的种质资源活体库和1个科研与教育中心。

配合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跟踪调查多鳞白甲鱼和秦岭细鳞鲑野生资源动态变化,积极开展本地土著鱼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重要水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力度。加强渔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持续规范地在椒溪河等河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并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养护长江流域渔业资源。

5.加强渔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绿色、有机水产品和地理标志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认定认证工作,发挥秦岭高山流水、泉水等优势,结合地理资源、文化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并配套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大品牌营销推介,推动品牌水产品产地直供餐桌,支持品牌水产品体验店建设。力争认证3个渔业品牌“三品”:佛坪鲟鱼、秦岭细鳞鲑和秦岭多鳞白甲鱼3个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品牌水产品体验店3家以上。

以佛坪县冷水鱼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点,持续壮大冷水鱼产业链,助推当地群众共同富裕,必将在全省乃至全国树起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面闪亮品牌!

供稿单位:中共佛坪县委统战部     调研人员:王东、马国炜、谭娟  王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