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全“利” 玉米大县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发布于:2023-11-29 17:17   来源:铜川日报   作者:记者 郭雷 通讯员 田亚南

20231129073509787-19-a3d3e.jpg_scale.jpg

图为秸秆打包回收 通讯员 张国玲摄

近年来,宜君县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和安全意识。以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为目标,积极谋划、精心部署,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农户参与的方式,扶持培育秸秆还田、收储运、加工利用等市场主体,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技术、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及先进技术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形式,以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把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产业“致富路”。

今年秋季,宜君42.13万亩玉米喜获丰收,农业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创新升级,让宜君玉米无论单产还是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也让辛苦一年的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然而堆在田间地头的玉米秸秆却成为群众心中的负担。作为产粮大县,玉米秸秆处理是衔接种植的重要一环。就地焚烧极易引起山火,同时影响生态环境,国家早已明令禁止。如何处理好秸秆,宜君县坚持疏堵结合,让生态和生产双赢,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在宜君县宜阳街道办黑家河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芸龙最近又多了一个身份——秸秆禁烧巡逻员。他每天和各组长拿着小喇叭穿梭在村里主干道路上、走进田间地头,逢人就讲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益处。

“秸秆不能烧,烂在田间,影响后续耕作,还易滋生病虫害,现在秸秆还田就解决了生产的大问题了。”村民王飞说。

在宜君县五里镇村民王飞的玉米地里,一台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收割的同时对秸秆进行初步粉碎,就地还田。“现在用联合收割机把秸秆粉碎后,再用旋耕机把土壤深翻,使秸秆渗入到土壤中慢慢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对土壤有好处。”说起秸秆还田王飞俨然成了个“小专家”。

哭泉梯田景区里,当地群众利用玉米皮变废为宝,经过群众巧手变平凡的玉米皮成为样式精美、造型独特的手工艺品。手工艺玉米皮编制,使用的是韧性好的植物纤维用手工编制成工艺品。被剥下的玉米皮,在阴凉处风干,经过染色加工处理后编制成各式各样的草帽,草鞋,装饰,花瓶。时尚美观的同时还环保耐用,受到了旱作梯田景区往来游客的广泛好评,也成了当地旅游特色。

在棋盘镇黄埔寨村久久丰有机肥厂内,利用玉米秸秆、家禽粪便等堆肥制作的有机肥,通过再循环利用的模式,实现了农业绿色发展高效循环利用,科学有效地处理并解决了传统农业带来的环境影响。

“有机肥厂在构建农业循环链条上发挥了改天换地的作用,一方面,肥厂吸纳消化了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固体废弃物,不焚烧秸秆,烟霾天没有了,畜禽粪便封闭处理变成宝,空气变得清新了;另一方面有机肥回田,减少了土传病害,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增加了村上种植玉米的产量,提升了品质,提高了价格,真是生产者开心,消费者放心。”黄埔寨村姜超恒说道。


责任编辑: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