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蓝海,陕西抢占人工智能新高地
发布于:2024-05-01 10:44   来源:秦创原总平台   



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人工智能已取代电子商务,跻身三大主要赛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仅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就约为14.4万亿元。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各地积极推动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近期出炉的《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指出,将围绕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领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在此之前,陕西提出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主要就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千亿行动”,是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系列文件之一,旨在发挥陕西创新资源优势,借助西安“双中心”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强大势能,紧抓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产业链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层。纵观陕西的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呈现出布局全面、融合深入的特点。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

陕西已建设投用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两个重大科技设施。

其中,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的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8亿亿次,位列全国超算中心前三,能满足西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等单位对于高性能计算的刚性需求;而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西北首家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名单”的算力中心,在输出行业解决方案、为下游企业提供算力服务、推动成立教育基地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技术层是对通用技术、AI技术框架以及算法模型等技术的开发,这也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应用层则是人工智能产业下游,主要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垂直领域、多场景下的商业化落地应用。

从上中下三层来看,陕西的优势已然比较明显。

陕西的校企合作已有重大突破,如西安天和防务等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实现了智能骨骼机器人等关键应用的研究与开发。

       此外,在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融合层面,陕西早已“迈开步伐”且逐渐布局。

       如智能制造领域,陕西省以工业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形成了法士特、比亚迪等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生产线;智能驾驶方面,自动驾驶小巴已于2022年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上线运行……



基础先发优势之外,陕西也拥有诸多战略机遇。

2020年3月,西安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跻身“国家队”,此后,《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为试验区建设初步绘制了蓝图。

加之西安“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所迸发的强势动能催动着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车道。

2023年11月,西安举办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秦创原人工智能核心成果展作为预热活动,向外界展示了陕西的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无人机远程调度巡查平台、CFD核心求解器、3D相机、智能载人游船……涉及多行业的人工智能产品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孵化下抢眼亮相。

其中,陕西金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系统已在曹家滩煤矿、榆林机场等能源、政企行业实现了落地应用;西安凌众智飞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远程调度巡查平台可远距离调度管控无人机巡检任务,实时查看巡查数据和快速添加异常标注,进行综合监管和数据统筹分析,在陕西省的应用前景广泛。

根植于陕西本土,陕西的部分人工智能企业已实现了影响力的全国辐射。

在西安城墙的护城河上,常常能看到无人驾驶的游船承载游客泛舟游湖、围炉煮茶。这是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人工智能+无人船舶”应用场景。欧卡智舶2017年诞生于西工大飞天创客空间,成立七年以来实现了飞速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已斩获多轮融资。

西安识庐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两年多,通过Graph AI技术,基于企业自身的业务数据、业务场景等,帮助客户构建智能决策模型。识庐慧图先后获得数百万天使与2000万Pre-A轮融资,目前其合作客户覆盖金融、政务、国防、医疗、电力、应急等行业,与阿里、华为、百度等头部公有云厂商以及国内外一线图数据库厂商达成深度合作。

欧卡智舶与识庐慧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秦创原生态的支撑。两家公司作为秦创原“e起创”计划入孵企业,秦创原发展公司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科创服务,包括资源对接、市场推广、申报咨询、人才招引等,让创业者可以更好地专注产品与市场。

人工智能“千亿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陕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300亿元;2030年突破600亿元,2035年突破1000亿元——目标之下,具体从前沿方向、核心技术、核心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场景等几个方向发力。

本质上,是在科研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壮大等方面发力。

近年来,陕西科技创新创业势头急速“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从6198家增至12208家,绝对数量上增长近一倍,全国排名也由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8069家增至15952家。

其中不乏大量科研人员、大学教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并积极创业,陕西借助秦创原创新生态体系,已经探索出一些新机制、新模式,包括以服务换股权等。

服务换股权,对于那些这些市场经验不足的创业者来说,不亚于一剂良药。

作为秦创原创新生态体系的市场化运营总平台,秦创原发展公司推出的“合伙人”计划,以法人主体加盟科创主体成为其创新创业的合伙人,通过服务换股权,为其提供“专属经纪人+导师”的贴身管家式服务。

2022年9月,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公司核心业务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无损检测,如给火箭做“体检”。谈起缘何成为首个加入秦创原“合伙人”计划的企业,公司创始人杨涛表示:“根本原因是我们意识到在创业过程中,科创企业需要获得人力、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全周期支持。”

西安达升科技有限公司达升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凭借其深厚的科研能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先后为海尔、长安汽车等十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陕西省瞪羚企业。

达升科技先加入秦创原“e起创”计划,后进一步加入秦创原“合伙人”计划,秦创原发展公司在提供系列科创服务之外,最近仅用三天时间,就帮助其落地了百万级别的“秦创人才贷”,完全无抵押,且利率低于市场上大部分企业经营贷款产品,为达升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动力。

“很多能力和资源都是我们小企业所不具备的,秦创原发展公司都在帮助我们积极对接与推进,让我们感知到了温暖与未来。”达升科技创始人兼CEO赵江民评价说,自己切身感受到了陕西科创环境与体系的提升与变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陕西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这些产业细致末梢环节的突破,有望成为未来的爆发点。


责任编辑:崔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