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小小西红柿撑起富民大产业
发布于:2024-01-30 09:49   来源:咸阳日报   

1月17日,泾阳县云阳镇小里村的西红柿采摘大棚内,西红柿已经成熟,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景象。

“酸酸甜甜,我们种的西红柿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云阳镇小里村村民高竹玲说。

西红柿生长得好,得益于当地技术员的专业技术指导。云阳镇东街村的王博是泾阳县蔬菜种植技术员之一。当天,王博在西红柿大棚仔细查看西红柿的长势,为菜农种植西红柿提供技术支持。

“这种西红柿的瓤沙,吃起来像水果,所以叫水果西红柿,口味酸甜,特别适合鲜食,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王博说。

“我们在种植环节通过气象观测、温度湿度监测、病虫害监测以及改造棚型、改良土壤、优化灌溉用水和方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三改一提’技术的应用,使西红柿亩产从6000公斤提升到1.1万公斤,这样不仅能提高收益,还能让消费者买到品质有保障的西红柿。”王博说。

这几年,“泾阳西红柿”不仅入选陕西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泾阳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党建+创业+金融”信用贷款工程,以西红柿产业发展特色为出发点,按照“党建引领、信用开路、金融惠农、互促共赢”的思路,实现贷款增信降息,优先安排村民贷款种植西红柿,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创业“无资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泾阳县坚持“党建引领”思路,将全县323名农业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造册,列入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充实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按照“党支部+”发展模式,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抓党建和促发展“双轮驱动”。

如今,泾阳县云阳镇、安吴镇、桥底镇的很多菜农都种起了西红柿。目前,该县西红柿种植面积10.8万亩,年产量65万吨,每年可为泾阳县菜农带来13亿元的收入。(谢涛 记者 崔亦馨)

责任编辑:寇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