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兀里红谣”民宿广场,村民为游客表演秧歌(资料照片)。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以前总好奇住在窑洞里是什么感受,现在终于体验到了。”1月22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的“兀里红谣”民宿,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讲述着自己的居住体验。
这里的民宿是由原先的山体窑洞改造而成,床保留了传统土炕的样式,房间里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温馨舒适。
“前段时间,河庄坪镇举办了‘延安过大年’活动。活动上,村民们表演了秧歌、腰鼓和陕北说书等。很多外地游客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感到既新奇又开心。”赵家岸村第一书记史文洁说。
近年来,宝塔区着力打造以陕北自然风情、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为主导的休闲农业模式,成功建设临镇镇石村古村落农耕文化体验区、河庄坪镇户外民俗体验街区、康坪村特色农家院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项目。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乡村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如何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宝塔区各镇一直在探索。
其中,河庄坪镇决定利用当地独特的黄土景观和民俗文化发展休闲旅游,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陕北住窑洞、看秧歌。
赵家岸村依托镇上的规划先行先试。“我们村先后于2005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整村搬迁,村民从山体窑洞搬进美丽乡村新民居后,原来的300孔山体窑洞闲置出来。”史文洁说。2018年,赵家岸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兀里红谣”民宿项目,按照“一院一景一主题”分两期对300孔山体窑洞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21年5月,赵家岸村的“兀里红谣”民宿正式开放运营。村里还配套建设了红谣文旅服务中心、非遗文化长廊,以及耕读文化教育基地和研学步道。2023年,赵家岸村的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为本村及解家沟等邻近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超60万元。
“吃住”问题解决了,“游乐”环节也不能落下。1月23日,在宝塔区枣园温家沟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园区道路上仍有积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最近,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这里采摘草莓。我这里的草莓使用基质栽培的方法,绿色纯天然,品种多样,味道也各有不同。”种植大户张振国介绍。他和妻子在园区承包了4个大棚,主要种植甜瓜和草莓,到了水果成熟时节便开放大棚供游客采摘,去年收入近40万元。
“我们在这里摘完草莓,准备去万花山景区的滑冰场玩一玩。”宝塔区群众万希说。从延安市区开车到万花山景区只需半小时,万希和家人经常在周末来这里休闲放松。
宝塔区万花山镇副镇长秦峰介绍:“我们镇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水果等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千亩花田、山牛生态园、柳沟庄园等一批集农业、观光、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让游客在农事活动中学习农业知识。”
从一家一户的农家小院升级为集吃、住、玩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农业综合体,宝塔区的乡村旅游建设是陕西休闲农业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延安市宝塔区、安康市平利县成功入选。
近年来,陕西各地积极顺应“微度假、深体验”发展新趋势,深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从黄土风情到关中民俗,从陕北田园水果采摘到陕南小镇茶园观光……如今,我省已形成以西安周边地区为核心,以关中平原为主体,陕南、陕北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据统计,2023年,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9536.60万人次,营业收入63.77亿元,带动农户9.5万户。以“休闲农业+”为发展路径的陕西乡村振兴新业态、新模式正不断涌现。(记者 耿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