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蓝”是这样“抠”出来的

——渭南市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综述

发布于:2024-02-26 16:06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史王萍 董献军

“246天!2023年渭南优良天数246天,同比增加36天。渭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7,同比改善3.9%。”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23年12月及1~12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最新数据,这是渭南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最好成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2023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一天一天地争,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渭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渭南蓝”逐渐成为常态,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本身。

从“退无可退”到“背水一战”

坚定不移守护“渭南蓝”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富饶的河谷地貌奠定了渭南农业大市的基础,却也造成了污染物易堆积、扩散慢的特点。特别是进入秋冬季,高湿、静稳、逆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多发,大气环境容量较春夏季明显变小。

  加之,作为全省“老牌”煤炭、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渭南素以“渭北黑腰带”闻名全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布局。特别是渭南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偏重工、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

  不利的地形、气候条件与污染排放因素叠加,很容易出现重污染过程,导致空气质量反弹。

  蓝天白云,百姓期盼,政之所向。面对退无可退的严峻形势,如何打破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成为渭南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科学分析,审慎决策,在无法改变特有地形与气象条件下,那只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紧紧抓住减少污染性排放这个主要矛盾。

  2023年3月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刚一结束,4月,渭南拿出史上最严治理举措,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人一我十”的决心,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决心”,是贯穿这场“声势浩大、力度空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词——

  以科学的态度,制定五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进位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以严格的措施,持续深化涉气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健全“日调度、周研判、月讲评、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一市一策团队科技保障力度,科学精准执法,构建现代化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以过硬的作风,常态化、精准化督查督办。坚持通报、预警、约谈、问责,建立任务、责任、时限清单。对职责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环保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各级领导干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心和保卫蓝天的意识前所未有。

   从“每一微克”到“全面铺开”

     齐心协力打好“组合拳”

  “没有浓浓的烟尘,但还是熟悉的味道。”喜欢撸串的蒲城县市民高平惊喜地发现:“以前出去吃夜市,浓烟会呛到人流泪,现在空气变得清新,环境变得整洁了。”

  在蒲城县,不仅是夜市摊位,全县986家餐饮门店单位、学校食堂,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蒲城国际大酒店行政部经理王莉告诉记者:“企业现装有油烟净化设备四台八组,辐射面积1万平方米,同时请第三方公司对油烟净化设备定期清洗维保,每六个月对排放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排放达标。”

  无独有偶,这场油烟净化行动覆盖全市。目前,产生油烟的8242家企业、门店(摊点)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1000平方米以上的156家“大户”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取缔露天烧烤、违规流动摊点133处。

  “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尽力减少污染排放,从每一微克的指标中‘抠’出蓝天。”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许丰收说。

  像治理餐饮油烟一样,聚焦工业企业、散煤、机动车、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这些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全市上下坚持刀刃向内,精准治污,全面开展了提标、压煤、抑尘、禁烧等多项深度专项治理。

  提标。渭南高新区中联重科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量,年排放量减少17.93吨。泰山石膏(陕西)有限公司工业炉窑完成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减少使用燃煤2.6万吨,减少SO2排放22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92吨。金钼钼焙烧烟气制酸升级改造,陕化集团、渭化集团、陕焦公司启动企业就地升级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向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临渭区南塬18家砖瓦企业全部停产并进行优化升级。

  压煤。加强高污染燃料管控,扩大禁燃区范围,将全市平原地带全部划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我市持续开展散煤治理行动,取缔禁燃区内306户散煤经营户,制定出台新采暖季运行补贴,补贴标准由300元提高到600元,积极鼓励引导群众用电用气清洁采暖。强化重点企业用煤监管,规上非电煤消费量较2022年同期减少近54万吨,圆满完成规上非电控煤任务。

  抑尘。落实6个100%扬尘管控要求,全市在建302个建筑工地全部联网安装视频及在线检测系统。

禁烧。我市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坚持堵疏并举、人技同防。市县镇村落实网格化监管机制,织密织牢监管体系,切实强化巡查管控。市大气指挥部办公室20名督查人员兵分4路,对11个县(市、区)开展巡查31轮次,及时处置焚烧火点206处,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管车。2023年,我市积极申报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切实加大新能源车辆更新替代,更新新能源客车218辆,购置更换新能源公交、渣土车、洒水车91辆;全市共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890辆。实施柴油货车远端绕行,主城区7月至9月劝返分流柴油货车11350辆,日均通行量环比下降80%以上;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路检抽测,路检柴油货车3749辆,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308辆,治理排放不达标车辆机械220台,更新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43台,完成大宗物流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安装36家。

  纠违。我市深入开展“2023利剑治污”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企业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检查企业1426家,环保检测机构16家,发现整改问题96个,查办典型案例1起,行政拘留5人,办理刑事案件4起,处罚364.7万元。同时,持续加大工业企业排放环境监管,严查重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涉气企业环境违法行为357起,处罚2064.3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9起,行政拘留10人,办理涉气刑事案件1起。

  从“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

源头治理啃下“硬骨头”

  “以前由于重污染天气期间限产,我们手里拿着订单也只能干着急。近年来,我们对标世界一流环保技术治理水平,先后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通过产品、生产线、园区绿色化升级改造,全方位打造绿色工厂。”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赵尧轩说起企业环保升级改造滔滔不绝。

  该公司在省、市、区环保部门的帮扶指导下,经过连续的环保设备设施升级改造,目前,正全力以赴着手申报A级企业认定,实现环境治理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益的“双提升”。

  从企业源头抓起,通过实施源头替代,加强过程管控,实现环保绩效升级,意味着渭南市大气污染防治从根本上补齐短板啃“硬骨头”。

  放眼全市,一场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的绿色革命正在进行中——

  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和能耗双控、产能置换标准,坚决控制新增“两高”项目,制定出台重点涉气企业环保绩效准入条件,禁止A(中心城区)、B级以下企业低水平建设。加快工业企业绩效升级,累计完成7家A级、4家B级、5家引领性、39家C级企业改造提升,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工业企业治理动真碰硬。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反馈问题整改,427个问题按期销号;开展工业企业在线联网专项治理,检查企业150家,查纠在线监测违规违法行为56起;开展工业炉窑“回头看”,摸排工业炉窑459台,治理排放不达标9台。

  能源结构加快调整。2023年,渭南建成新能源发电装机128万千瓦,“绿电”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强化煤炭削减,规上非电煤消费量较2022年同期减少近54万吨,圆满完成规上非电控煤任务。

  供热结构日趋合理。实施热电联产清洁供热改造,加快推进45.8公里供热管网建设,采暖季前新增供热面积387万平方米,关停采暖燃煤锅炉270蒸吨,削减燃煤3.5万吨。

  交通运输多管齐下。大唐热电铁路专线,108、208省道渭河特大桥及引线,连霍高速城区过境段市政化改造等重点路网工程前期工作加紧推进。

  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排查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装卸等10个关键环节794处,发现整改问题134个,严格落实夏季臭氧错峰要求,实施渣土车“阳光运输”,强力度削峰降值,臭氧浓度同比下降6ug/m3,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9天。

  驱散雾霾、夺回蓝天,背后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治理能力的日益提升。

  人不负蓝天,蓝天定不负人。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扎实推进,“渭南蓝”已逐渐成为常态,在东西两塬眺望巍巍秦岭,在渭河滩欣赏碧波荡漾,在湭河公园坐看朱鹮起舞……市民纷纷感叹:“渭南的空气比以前好太多了!”

  渭南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日常的言谈举止间表现出对蓝天保卫战的广泛认可。

  “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2023年只是我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3-2027年)的一个开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管理部门与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小奇说。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2024年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新的蓝天成绩单呼唤更多人的努力。一天一天持续去争,一微克一微克继续去抠,全民参与,持续攻坚、久久为功,这份大气污染防治“渭南答卷”,不知不觉成为一面镜子,一把标尺,一堂初心使命的主题教育公开课。


责任编辑: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