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最强大脑”,“双中心”的新较量
发布于:2024-02-28 10:18   来源:秦创原总平台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建设能源陕西实验室、新材料陕西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

这是继设立空天动力、含能材料2个陕西实验室之后,陕西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能源安全、新材料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向开始建设的省级实验室。

省级层面成立实验室,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实现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三大陕西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能源安全、新材料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向。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不断深化,能源陕西实验室的设立恰逢其时。该实验室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抢抓能源科技革命机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由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牵头建设,开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布局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一批中试及示范类项目,突破能源前沿科学瓶颈和核心关键技术。

新材料陕西实验室,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牵头,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围绕金属材料、超导及量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基因工程等五大材料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速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牵头建设,将充分发挥陕西旱区农业领域产学研用优势,攻克一批旱区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并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新路径、取得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即“核心+网络”的“扁平化管理、网络化运行”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业内人士指出,此种实验室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加强实验室与外部信息和资源的连接。此外,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可充分发挥实验室自主权,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动态,科研人员也可更深层次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资源,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通过平台机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共同推进陕西省科技产业发展。

2024年伊始,陕西省科技工作迎来新局面。为实现科技强省的建设目标,陕西将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其一就是实施西安“双中心”建设快速推进行动。

西安“双中心”建设离不开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等科技平台的支撑,高水平实验室为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尤其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事实上,国内的“双中心”城市均把实验室建设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初,北京共有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共有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5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陕西省科技创新“八大行动”中提出,在能源、新材料、旱区农业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以期突破各学科领域前沿技术与“卡脖子”难题。同时,近年来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陕相继落地,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平台资源不断积聚。

目前,在陕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28个,已经构建起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陕西实验室等共同组成的实验室体系。

当下,秦创原建设正由势转能,“三项改革”逐渐打通科研与产业间的屏障,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得以快速转化,并将先进技术融入实际应用场景,通过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将众多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作为西部科技重镇,陕西的实验室力量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知识走向“货架”,在更深层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秦创原启动建设以来,通过实验室力量更多知识从“书架”走向“货架”。

陕西高校圈实验室频频结出科创“果实”,正是这一现象最有力的印证。

2014年以来,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张延超团队自主设计构建了国内首台高温超高速轴间对转动态密封试验平台,形成了指尖密封、石墨密封等主流密封低成本制造工艺。依托该技术,实现部分先进密封产品的国产化,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以及服务重大装备制造业。不过,由于团队缺少产业化经验和产业化所需的测试车间、生产车间、资金等,该项目一直没有进行产业化。

2022年,秦创原发展公司在对市场项目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调研的基础上,与张延超团队多次沟通交流,发现项目有技术成果与核心研发团队,也有确定的订单采购需求,应该支持进行转化孵化产业化。

秦创原发展公司企业经纪人先帮助张延超团队进行了概念验证、技术评估,后帮助团队进行股权架构设计、商业计划书编写、公司商标设计注册、公司网站搭建等。2023年2月,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张延超团队的科研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秦创原 “e 起创”计划入孵企业西安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之路,起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汪焰恩教授的实验室。汪教授团队致力于解决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全球临床难题,实现了医疗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之路。

在2023年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遴选活动中,陕西师范大学钙钛矿太阳电池上游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获得综合第一名,秦创原发展公司帮助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目前,秦创原发展公司已协助项目撰写商业计划书,对接秦创原榆林飞地落实项目办公场地,同时对接省市各类人才政策支持、链接相关基金,助力项目快速发展。

纵观全省,早在2022年底,就已建成20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以及众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所涉及研究领域遍布农业、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材料装备等行业。

在相关人士看来,省级层面成立实验室,将更好地实现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未来,聚焦能源安全、新材料和农业现代化方向的三大陕西实验室,将会引领更多先进科学知识从“书架”下沉至实验室落地开花,直至在相关产业领域结出果实。


责任编辑:崔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