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信号 | 中外媒体聚焦陕西,他们都关注啥?
发布于:2024-03-07 14:12   来源:陕西网   作者:袁晨 牛菲 张小唯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开放团组会议,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法新社、中阿卫视等50多家中外媒体把目光投向陕西代表团。

一问一答间,浓缩公众期待与关注,彰显陕西自信与开放。

央媒关注↓↓

陕西新篇章

新华社: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陕西考察,提出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要求,鼓励陕西要“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请问陕西在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上有什么打算?

赵一德:去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我们深受鼓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一体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我们将发挥好科教优势,以深化“三项改革”试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秦创原等创新平台建设做优“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协同推进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争先。发挥好能源优势,坚持能源工业“稳控转”,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推进能源革命上奋勇争先。发挥好区位优势,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定位,深化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扎实做好开放通道平台建设、横向经济技术协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工作,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奋勇争先。发挥好文化优势,坚持文物保护、文明传承、文化繁荣统筹推进,做深做实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这篇大文章,在建设文化强省上奋勇争先。同时,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改善关中地区空气质量,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让现代化建设的成色更足。

新质生产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能源资源丰富、创新实力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将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打造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赵刚:陕西充分发挥在资源、创新、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相继出台了一批系统性的政策举措,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重点产业链为突破,着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陕西将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突出创新引领、龙头带动、链群协同,实施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锻造新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展延伸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谋划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和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切实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布局和储备。此外,陕西还将通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加速。

延安苹果

人民日报:延安作为革命老区,在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这两年的发展情况如何?延安苹果产业最新的发展情况如何?

严汉平:延安苹果“七上太空”,“洛川苹果”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2023年延安苹果产量464.4万吨,占全国的1/10、全省的1/3,建成智能选果线189条,冷气库储能167万吨,苹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0%以上,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整体脱贫时的11876元增长到16492元、增长38.9%,成为延安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

延安市用好部省共同支持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推进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千亿元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一产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生态保护

光明日报:作为研究黄河生态保护和发展问题的专家,您对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感受?

方兰:2023年陕西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创近2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事实证明,陕西不论是在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还是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好成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一名研究黄河流域的学者,我能感受到整个陕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是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的。

民营经济

经济日报:作为陕西的本土企业,隆基绿能发展迅速,您对近几年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钟宝申:隆基绿能的发展是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尤其是2023年出台了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真正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大国工匠

工人日报:对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提一些建议。

徐立平:要想培育出大国工匠,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方式,实行校企协同育人,尤其要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此同时,企业要为一线技能人员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和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技艺,在交流中促进技术与技能的发展。此外,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持续提高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扩大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外媒关注↓↓

农业合作

中阿卫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助力上合组织农业合作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吴普特: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并在中亚建设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发起成立“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今年初,学校塔什干分校建设纳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访华框架成果;深入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推动建设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文化传承

阿根廷华人头条:今年央视春晚陕西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让我们领略到了陕西璀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陕西的文化文艺工作还有哪些优势?

赵季平:这里不能不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陕西。新时代陕西的音乐仍然在传统和红色的基础上发展着,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新的影响力。陕西在美术、戏曲、文学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长安画派、文学陕军、陕西戏曲都举足轻重。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这些艺术门类都有重要支持,让陕西文艺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综合陕西日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崔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