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花果插上科技翅膀走出国门
发布于:2024-03-12 09:32   来源:陕西日报   

3月4日,在杨凌示范区菲格庄园的大棚里,刘琳文正在查看新栽种的无花果苗的长势。自2018年在杨凌试种无花果后,菲格庄园已将中国的无花果种植模式带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从学中医药的农业门外汉,到把无花果种到国外的农业专家,刘琳文迈了三大步。

干农活,你搞得定吗?

这是刘琳文刚进入农业行当时面临的最大质疑。

20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双硕士学位的刘琳文与丈夫方瑜决定创业。查阅大量文献、做了系统的市场研究后,他们将方向放在了农业领域。

“考察市场后,我们决定种植无花果。当时,国内的无花果产业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精品果,有着广阔市场前景。”刘琳文语气坚定,“简单来说,我们是想重塑无花果这个产业。”

怀揣着梦想,刘琳文开始全国跑,寻找实现梦想的场所。2017年,在杨凌农高会上,刘琳文找到了机会。

“当时跑了好几个地方,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想法。但杨凌一个招商干部和我们一拍即合,聊得很激动。”刘琳文回忆,“参加完农高会,我们坐车离开杨凌,在高速上就接到那个干部的电话,说是大棚的事搞定了。”

说干就干,无花果梦落地农科城。

2018年,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00多亩、33座大棚无花果苗种进地里。

“我们虽是门外汉,但种无花果绝不是头脑发热。我们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准备。”刘琳文说。

随着项目落地,前期的充分准备很快显出成效。品种方面,刘琳文早先就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选择了好苗子;人才方面,团队从浙江聘请了种植无花果的专家;技术领域,他们选择无花果扦插技术,当年栽苗、当年成果,见效快。

“最开始,团队十几个人,创业热情高涨,挤在活动板房里办公,天天下地干活,条件是差点,但回想起来也算不得苦。”刘琳文笑着说,当时,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周围人的不理解。

一年怎么可能长出果子?

当时有一位农业专家觉得这帮人种无花果是在胡闹,但很快就有了答案。

2018年底,无花果成熟,精品无花果进入市场后供不应求。当年,公司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我们改变了传统农业思维模式,用科技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年那位专家已经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刘琳文说。

通过3年品种试验,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有2个无花果品种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一个叫‘丝路红玉’,一个叫‘丝路黄金’。前者甜度低点,适合鲜食,后者适合做果干等产品。”刘琳文说,“从命名上,你也能看到我们的‘野心’。我们想把这些品种通过丝绸之路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要走出国门,须先练好内功。

2019年,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无花果产业已经搞得红红火火。当年,占地252亩的菲格庄园落地,一个集无花果种植展示、科研加工、文旅观光、示范推广等于一体的无花果文创产业园被打造出来。

“庄园里有连栋大棚、新型日光棚等各种大棚。通过细节调整,我们模拟不同环境进行品种对比实验,想把无花果种植模式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刘琳文告诉记者,2019年,菲格庄园就与俄罗斯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当时,他们用甲醇锅炉给大棚增温,在冬季进行低温条件下试种,并成功出果。

但一场疫情打乱了菲格庄园的发展脚步。

既然暂时无法向外发力,那就先修炼内功。在近乎“停摆”的3年里,菲格庄园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无花果设施栽培等地方标准,确保推广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秩序。这些标准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进行宣传推广,为无花果种植模式走出国门打下基础。

多年蓄力,成效初现。

2022年,通过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牵线搭桥,120株“丝路红玉”“丝路黄金”无花果幼苗被种在乌兹别克斯坦。

这是杨凌无花果第一次走出国门。

2023年4月,刘琳文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考察,看到了当地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通过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与乌兹别克斯坦高校的科研团队沟通交流,建立联系机制。

“除了无花果种植与产品加工,我们还想将完整的无花果产业园模式推广出去。”刘琳文对未来充满期待。(记者 王晨曦)

责任编辑:寇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