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卫生管理方面的最高荣誉,也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品质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
2015年3月,榆林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2021年顺利通过两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如今,巩固创卫成果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榆林始终坚持“弦不松、心不散、力不减”的目标,推出一系列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硬举措,不断优化城乡环境、社会环境、发展环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市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建章立制高位推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整榆林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组和8个专业工作组、4个督查组,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市、县区、乡镇街办、社区四级管理网络,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高度。将各项经费列入了财政年度预算,持续强化爱卫工作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完善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体制。
健康教育广泛深入
榆林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学生为本,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中心城区各中小学校均建立了学校健康教育网络,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多渠道开辟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成率100%。以患者为先,规范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各医院均建立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形成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免费向病人发放健康处方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不断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此外,面向社区、行业、单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干部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统计显示,全市30个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41.70%,国民体质监测人数及合格率分别为18000人、92.4%。11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每年组织开展“5·31无烟日”系列宣传活动。
市容整洁食品安全
榆林市以创造良好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高服务功能的主要抓手,按照《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全方位开展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持续健全,各环节均达到了中省考核指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础设施破旧立新有力推进,创建民生建设项目22个,着力解决事件问题2400多个。“十乱”现象全面整治,拆除新增违法建筑314处,共计27895平方米。公园绿地养护全面优化,全力推动榆溪河生态长廊4A级景区打造工作,总计绿化面积358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市容环境、户外广告、交通秩序、违法建设、渣土运输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活动,持续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保障巩卫工作深入开展。
此外,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全面开展食品小作坊提升、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学校食堂、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专项治理,打击非法交易,切实保护野生动物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双公示”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全市食品安全。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制,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强化二次供水单位监管,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环境保护深入推进
榆林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各项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环境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去年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6,排名全省第四。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全市1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3.75%,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81.25%的要求,消除了劣Ⅴ类断面,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全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功能区噪音持续改善,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平均值为48.6分贝,满足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平均值≤55分贝要求;声功能区环境质量夜间达标率为90%,满足夜间达标率≥7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面推动,处置量2519.3吨,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废物14.02吨,转移至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环境监察执法强力推进,组织开展10次专项行动,对全市在线监控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要求立即整改并立案查处。
卫生管理规范有效
榆林市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持续加强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重点实施学校卫生监督,有力推进放射卫生监督以及消毒产品及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持续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分级量化管理和对薄弱环节的重点整改,全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完善,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从业人员健康合格,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通过持续完善重大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机制,落实落细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扎实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深化医改和改善医疗服务,强化“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保障,从严卫生健康领域综合监管,有效控制“四害”密度水平,全市疾病防控与医疗服务取得累累硕果。累计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10种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市共有大病患者15327人,救治率100%;全市城乡居民电子档案率达91.84%,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100%;累计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市级重点专科22个,加入国家或省级专科联盟52个;80%以上的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