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藤编: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
发布于:2024-03-29 17:36   来源:陕西网汉中频道   作者:记者 曹彦强

陕西网讯(记者  曹彦强)3月28日,走进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埋头工作,一根根藤条在飞动的指尖密密相扣,一件件“工艺品”恰如春蚕吐丝般渐渐织就。

_MG_0425

今年50多岁的黄大姐是当地人,每天要接送孙女上下学,抽空就到该公司来做藤编,一个月增收2000多元。

汉中藤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利用山藤、树藤等植物的茎、枝、叶编织成各种器物和工艺品。汉中藤编技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经过千年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艺美术和园林建筑等领域。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传承人陈良顺从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藤编技艺,至今已经做了30多年。

在他的心里,对藤编这项老技艺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从只会进行简单的技法,到今天掌握各种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还想着继续传承并把汉中藤编发扬光大。

_MG_0451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推着自行车卖,到开着汽车卖,再到现在网上卖,变的是销售方式,不变的是对这项技艺的热爱。藤椅的价格由原来20块钱一把,到如今400块到500块一把。从家庭作坊到拥有78名员工,再到带动周边村镇1000余户农户3200多人从事手工编织类产业生产。在陈良顺的带动下,当地藤编业已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

近年来,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技艺”这块金字招牌,南郑区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原材料基地种植+手工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联农带农模式,组织小农户进行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利用农户庭院“方寸闲地”,分工协作,专业生产,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形成了“家家办工厂、户户是车间”的生产格局,推进汉中藤编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带动上千户农户入社,做强做大藤编产业,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南郑区“五编”产业辐射带动7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南郑区藤编年产量可达到34万余件,特色产品远销欧洲等地,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7000万元。


责任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