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周秦风韵 探寻文化新景
发布于:2024-04-18 13:53      作者:席彦兵

近日,“赫赫宗周 灿灿宝鸡”全媒体行采访活动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成功启动。采访团走进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等地,深度探寻报道宝鸡文旅资源禀赋和独特人文风貌,挖掘周秦文化历史内涵,展现宝鸡在积极探索遗产资源保护、扎实推进文旅商体融合、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激发文创活力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针对性措施和工作成效。

“‘赫赫宗周 万邦之方’,西周王朝经历了我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代,西周青铜器也多以浑厚凝重,花纹繁缛、铭文价值高而著称。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宝鸡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时期,成为驰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宏斌介绍,数万件青铜器在这里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而宝鸡各县区广大村民成了名副其实的“护宝人”。

岐山县位于宝鸡市东北部,全县有仰韶、龙山、商周等文化遗存817处。20世纪70年代,岐山县京当乡农民董宏哲在与同村村民一起取土作业时,与本家叔叔一起挖出一个冒着绿光的青铜器,董宏哲抱着挖出的青铜器赶到县里报告。考古专家在抢救发掘过程中,先后清理出大大小小37件青铜器,其中(亻朕)匜被誉为“中国青铜法典”。

1975年,宝鸡扶风县白家村农民白小飞家在盖新房挖地基时挖出一只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酒樽,后鉴定为西周冬簋。

还有凤翔一位农民犁地时意外挖出一朵美丽的青铜莲花,这件文物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国宝的虎簋,现已成为上博镇馆之宝。

2003年1月19日,宝鸡眉县马家镇杨家村村民王宁贤、王拉乾、王明锁、王勤宁、张勤辉在取土时发现青铜器窖藏,市县文物考古工作者闻讯立即赶赴现场,连夜抢救清理出沉睡地下2700多年的27件旷世国宝。多位专家评价杨家村窖藏为“21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外在气势恢宏,内里庄重肃穆,一列列排布整齐、造型各异、端庄优美的文物述说着周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有一件镇院之宝,今年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部分设计灵感便来源于这件宝物,它就是1963年出土的何尊。上方呈圆状,方便舀酒,下方呈方状,体现‘天圆地方’的观念。底部122字铭文中写有‘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二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刘瑞雪向采访团介绍。

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挖掘周秦文化元素,将文物内涵借以新颖实用、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呈现出来,何尊乐高积木、“国尊”系列贵金属文创、逨盉金属冰箱贴、何尊冰箱贴、“中国”钥匙扣、青铜器纹饰桌垫、凤凰于飞胸针……兼具实用性、趣味性、环保性的文创产品使文物不再束之高阁,越来越广泛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立足“学术立院、管理兴院、服务强院”理念,在国内外举办以宝鸡青铜器、玉器等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创建“金属文物修复中心”,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周秦文明论丛》《青铜铸文明》等系列图书,全方位让文物“活”起来。

“今天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就有3000多件,包括著名的何尊、伯格卣、秦公镈、秦公钟等上百件一级文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表示,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文化传承、权力象征和艺术表现的载体。“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让我们看到了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代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