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盘活三资 “小切口” 做好集体经济 “大文章”
发布于:2024-04-19 17:41   来源:调研与决策   作者:城固县委

聚焦盘活三资 “小切口”   做好集体经济 “大文章”

——城固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的调研与思考

城固县委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合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载体。城固县将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作为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的有力抓手,从“资产底数、资源管理、资产处置、资金来源”等方面着手,通过清底子、抓规范、强监管,进一步盘活资源资产,初步实现主导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面、群众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多方共赢。

11.城固县沙河营镇梁家庵村果蔬基地

城固县沙河营镇梁家庵村果蔬基地

一、清理盘活强力推进,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成效显著

(一)强化“三级联动”,合同清理规范到位。充分发挥党委牵头拉动作用,运用法治思维,突出制度保障,注重社会参与,县、镇、村“三级联动”助力合同清理规范工作扎实推进,先后三次共审查出问题合同6792份。一是“专班+专业”联动,解决“谁来干”。成立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宣传培训、业务指导、督导检查、联审联查等工作。按照“账内与账外同查、书面与口头同清”的工作思路,建立调度、通报、督查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完成问题合同整改6705份,规范合同5924份。二是“联审+会商”联动,明确“怎么干”。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把问题合同研判关、联审关、会商关。建立专班联审联查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逐一梳理研判,对不规范合同提出初步整改意见。镇级自然资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审核组进行二次审核,报县合同清理规范专班审核形成终极联审意见。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联审意见与承包方进行会商,依法依规分门别类实施整改。通过整改,共收回土地5060.7亩、资产1577万元,追缴欠款762.34万元。三是“监督+追责”联动,确保“干得好”。把合同清理履职尽责情况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健康开展。出台《城固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审查问题整改指导意见》《城固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县级专班巡回镇村督导检查,及时查办整改走过场、虚假整改等现象,对新签订合同统一备案、编号、公示,从源头上遏制不合规合同增量,共新增合同价款5.01万元、新增收益1500余万元。

(二)聚焦“三个确保”,闲置资产摸排到位。按照“一户不漏、一间不少、一块不落”原则,对闲置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印发《城固县农村集体闲置资产统计表》,建立台账清单,认真分析研判,为盘活闲置资产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明确盘活对象确保底数清。按照闲置资源、闲置房产、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分门别类,对工矿厂房、基层粮库、办公用房、农村小学等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动态工作台账,切实保证闲置资源资产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二是明确盘活重点确保发力准。集中力量对闲置资源资产的地理情况、占地情况、经济属性、使用情况、产权权属、抵押质押、债权债务、盘活意向等情况进行调查研判,优先将地理位置优越、产权清晰合法、房屋整体安全、使用功能正常的闲置资源资产作为盘活重点。三是明确盘活红线确保标准严。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宅基地管理、传统村落保护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村上报、镇备案、县审批”程序,杜绝侵占耕地、大拆大建、违规开发等现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加强备案审查和执法监管,严防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强迫农民“上楼”安置、违法收回农户宅基地等行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三)推行“三个一批”,闲置资产盘活到位。紧密结合产业招商、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三本规划”,探索建立闲置产业招商引资、闲置房产租赁运营、闲置宅基地与农房管理自营与租赁运营相结合的盘活路径,实现全域资源盘活,乡村全面振兴。共盘活闲置农房53宗11.66亩、宅基地12宗2.92亩、土地520.2亩、林地466.3亩、水面70.4亩,累计增加集体收入300余万元,带动16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一是招引自营盘活一批,“小厂房”蝶变“大资源”。通过出售形式盘活区位优势明显的闲置资产,实现“易主新生”。沙河营镇沙井社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机制,购买原镇塑料厂打造国家级农富合作社。同时,与佰瑞猕猴桃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延伸猕猴桃示范种植、品种培育、订单收购、电商销售、花粉生产、职业农民培育等产业链条,建成陕南首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年产值近1200万元。二是租赁招商盘活一批,集建地抱出“金娃娃”。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招引大型企业落户运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提高闲置资产变现能力。沙河营镇通过厂房租赁形式招引2家企业落户,盘活原镇玻璃厂和原硅砂砖厂闲置资产,就地吸纳30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4.2万元。五堵镇巧用链式思维积极招引中药材深加工研发项目,吸引陕西康业晟邦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6000平方米现代化、一体式综合厂房,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为村集体增加年综合管理费2万元。三是合作运营盘活一批,闲置地成了“产业田”。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运营,培育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崇济远泰、汉鸿农业等14家经营主体,以沙井猕猴桃全产业链、司家铺果品基地、梁家庵精品果蔬园为支撑,建成3000亩猕猴桃、2000亩设施蔬菜园和1000亩精品葡萄园,建成汉中最大蔬菜供销产地,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

二、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三资”清理盘活需持久发力

(一)统筹推进力度还不够。部分镇村对闲置资产的规模、分布等家底摸排不够精准,对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的模式、布局、项目储备等掌握不足、统筹不够,立足全局“一盘棋”角度思考谋划不够,增加了盘活难度,迟滞了盘活进程。

(二)主动探索意识还不够。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资产资源处置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造成履约困难,加之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门规范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的法律法规,对集体闲置资产身份认定及管理、继承等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致使部分镇村存在等靠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农村闲置资产处置上行动迟缓,存在“上热下不热”现象。

(三)管理运营能力还不足。部分镇村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运营集体资产资源,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经验,在生产经营上更多依赖上级引导或包办,易引发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管理经营不善等问题。

(四)群众思想认识还不够。部分群众对宅基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认识有偏差,造成废弃倒塌农房或闲置宅基地长期存在,村集体无法及时收回和重新分配,影响村庄规划建设,强制拆除又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增加不稳定因素。

三、持续做好盘活文章,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一)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保障。一是科学合理布局。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引领,结合乡村建设行动,突出差异化发展,在县域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框架内,围绕村庄节约集约用地科学修订村庄布局规划,优化土地空间资源要素配置,合理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二是注重政策激励。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办法和村干部奖励办法,对收益分配及村干部奖励的基本原则、范围对象、程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三是建强干部队伍。结合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把一批懂经济、善管理、敢作为的高素质人才推选为理事会负责人或班子成员。加大镇村干部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考察学习,提升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能力水平。

(二)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多元利用。土地整治类。对村庄周边与大田相连的闲散建设用地,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将闲置宅基地和相邻散乱土地统一复垦为耕地,腾出土地指标,增加土地收益。综合利用类。将废弃房屋、坑塘、荒片综合整治利用,种植绿化苗木、果树、茶叶、药材等,打造“闲地经济”“庭院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协商分成。发展产业类。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厂房、冷链仓储,或采用对外租赁、统一招标方式将老旧房屋改建成精品民宿,或建成农家乐、休闲游乐场所。入股收益类。农户将整理出的闲置土地、房屋以资源形式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并参与收益分红。设施改善类。拆除闲置农房、收回闲置或超占宅基地建设停车场、文化活动广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三)优化工作环节,维护群众利益。一是搭建利用平台。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自然资源经营权、使用权等通过租赁、购买、托管形式在管理平台上流转运营,提升资源整合效率,实现闲置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实行闭环管理。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的订立、鉴证、登记、档案管理等,确保规范有序、有效监管。规范村组签订集体经济合同等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确保程序规范。全面落实“村账镇管、组账村管”要求,实现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分账管理、独立核算,确保财务管理有序。三是规范权力运行。持续深入开展“小微权力”专项治理,常态督导涉及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事项,确保村级权力运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实现村干部“看图做事”、村民“照单监督”。对于集体经济体量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廉政风险高的村(社区),由县纪委监委通过日常监督提级、专项监督提级、线索处置提级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

(四)健全管理机制,确保规范有序。一是优化项目审批。建立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项目报批机制,对于可复耕的连片闲散土地,简化报批程序,明确项目立项、规划、施工、验收各阶段具体步骤和要求。加快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息化管理。二是做好结合文章。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等方式,科学合理盘活农村闲散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的叠加效益。三是加强执法监管。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防止违法占地和农地“非农化”“非粮化”,流转土地签订合同要符合土地管制规则,合同期限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价格合理清缴及时,保障农村土地利用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