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统筹兴水利 纵横连通润民生
发布于:2024-04-19 18:04   来源:调研与决策   作者:原晓军

全域统筹兴水利   纵横连通润民生

——渭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路径

原晓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渭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水网规划建设为基础,以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为载体,立足市情实际,加强资源统筹,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与发展要求匹配度,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

13.陕西龙首渠龙首坝引洛古灌区

陕西龙首渠龙首坝引洛古灌区

一、系统治水,水利兴民惠民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南蓄、中节、北调”的发展思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价值,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水源灌溉工程建设,先后建成50多个大中型灌区和蒲城袁家坡、临渭区龙背等一批城乡集中供水工程,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抢抓机遇推进灌区持续发展。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及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灌溉制度、用水计量装置和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洛惠渠、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领头羊作用,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上下功夫、在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上深研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出经验,全力加快“可控、可视、动态”的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灌区建设。建成大型灌区8个、中型灌区44个,灌溉总面积55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49万亩,年用水量11亿立方米,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管并重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着眼实现全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因地制宜完善区域供水保障工程网络,努力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常态化“敲门入户”排查农村饮水安全隐患,突出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村组统筹,做好季节性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推进地下水超采区划定,逐步关停渭北“380”岩溶井和中心城区自备井,全力确保城乡居民喝上优质、放心的饮用水。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294处,集中供水率达到99.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3%,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建成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57处,受益人口278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66%,居全省第一位。制定出台《渭南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全面加强稳定水源、集中供水、保障能力、运行管护“四个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三)节水优先严格水资源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渭河保护条例》,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教育,配合做好黄、渭、洛等主要河流水量调度工作,渭河华县、北洛河断头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城区自备井关停、地下水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稳步推进。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深入推进节水创建工作,建成陕西渭华干部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节水教育基地4个,澄城县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全市县域节水达标率达80%。强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积极推进富平县中水利用、蒲城县再生水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全社会再生水利用率不断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水权交易,不断提升工业用水总量,盘活水资源指标存量,全省首个水权跨行业交易签约仪式在港口抽黄灌区进行。

(四)多管齐下推进水系生态治理。一是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坚决清理整治侵占破坏库区水域岸线等违法违规问题。加强河湖水域岸线分区分类管控,突出严标准、严巡查、严打击“三严”管理,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通、区域联合、社会联防“四联”协作,织牢织密防控安全网、智慧河湖网、执纪监督网、宣传保护网、社会监督网“五张网”,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厉打击渭河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工作模式在全省交流推广。持续强化渭北黄土台塬、北洛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力筑牢“生态屏障”,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二是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综合治理”原则,不断完善法律规范、体制研究、工程建设、监督监管、信息化监测等方面措施,有效防范临渭、蒲城等县市区地下水超采区水位下降和区域范围扩大。三是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坚持把河湖水源涵养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性治理的重点,持续深化河道清理整治,常态化开展北洛河、湭河等河湖生态补水,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努力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循环通畅、生态良好的供水格局。

二、实践复盘,水利建设发展问题尚存

全市水资源总量13.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6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主要表现为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水源利用量、利用率、供水品质、用水安全性等方面问题需持续改善。

(一)骨干水源利用量不足。现有各类水库110座,总库容仅为2.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不足2亿立方米。南山主要支流12条,年均径流量4.3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量不足可利用量的30%。洛河因缺乏控制性工程,每年约有3亿立方米雨洪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在此交汇,多年平均径流量487亿立方米,实际多年平均利用客水资源量仅7.2亿立方米,三大河流上的主要工程供水量不足工程设计能力的50%。

(二)优质饮水保障待提升。临渭区北部、蒲城、大荔等区域地下水多为苦咸水,矿化度较高,地下水水质条件较差,难以开发利用。渭南主城区人口已达70多万人,日生活用水量接近12.5万立方米,而涧峪水库日供水量仅4万立方米,用水以黄河水、地下水为主,难以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饮水需求。

(三)岩溶水开采需管控。现有“380”岩溶井410眼,日开采量20万立方米以上,作为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水源,承担着200余万人的供水保障任务。“380”岩溶水系统属隐伏型地下水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储量、补给区域不明,经过多年开采水位严重下降,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将直接威胁渭北居民用水安全。

(四)行业用水效率不高。农业用水占比较高,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5%左右,但田间设施配套率差,跑、冒、滴、漏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65%,中水利用率不足5%,城镇集中供水管网年漏损率约12%,超过国家不高于10%的要求。智慧化水平不高,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水务基础设施监测能力不足,信息相对孤立,整体系统不协调,大量信息在数据模型分析中作用发挥效能不高,智慧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行稳致远,谱写高质量水网建设新篇章

锚定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目标,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加大客水资源利用力度,鼓励支持再生水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顶层设计,完善全市水网规划。结合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渭南市水网建设规划》,建设关键性水源和渠系输配水及连通工程,构建“三纵五横”水网格局,形成“互联互通、丰枯调剂、多源统配”的供水网络,有效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以渭河为中心,渭河两岸及以南地区积极实施引汉济渭三期工程和南山支流优质水源工程联合调度,渭河以北地区充分发挥黄河古贤水库、东庄水库和区域骨干水源工程联合调度作用,有效解决全市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问题。

(二)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方向,优先实施一批条件成熟、带动明显、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全面提升渭南供水保障能力。一是加快推进东涧峪水库建设,持续引导秦岭山泉水进城,着力改善渭南主城区居民优质饮水需求。二是着力实施北洛河佛里水库工程建设,改善下游生态补水,替代渭北“380”岩溶水,解决渭北旱塬高效农业用水问题,填补没有上亿方水库的空白。三是强力推进潼关县人饮抗旱水源地建设、大荔县城乡融合发展供水、华州区桥涧峪水库二期工程等,逐步实现区域供水标准化、规范化,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夯实基础。

(三)坚持项目引领,彰显工程调度作用。充分把握国家近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谋划策划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列入中央和省上盘子,确保更多水资源留在渭南、造福渭南。一是持续推进南山支流综合整治,规划建设大夫峪、仙峪、石堤峪等10座水库,预计增加库容3350万立方米,让更多山泉水留在渭南境内。二是积极衔接引汉济渭三期(渭南段)工程,确保年1.26亿立方米优质水进入,从根本上解决渭南主城区、华州区、富平县饮用水质安全问题。三是加快实施湭河水库清淤改造,增加有效库容近600万立方米,并通过黄河水源置换工业供水,把更多优质水留给城区居民使用。四是持续推进和衔接东庄水库、引汉济渭三期、“古贤水库”供水工程,把泾河水、秦岭水、黄河水等客水源源不断引进境内,着力破解资源型缺水问题。

(四)坚持节水优先,实现智慧水利建设。始终把节水优先放在水利工作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依托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积极实施灌区节水工程。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依托大禹节水集团,以石堡川灌区建管一体化为试点,加快末级渠系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建设,为推动后期实施百万亩扩灌、黄河清水上塬等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二是全面加快非常规水利用。及时总结富平县中水利用成功经验,加快蒲城县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积极编制《渭南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全力推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韩城市及澄城县矿井疏干水开发利用项目,不断扩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领域和规模。三是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以东雷抽黄灌区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大中型灌区信息化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水利现代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四是全力争取国家用水指标。加强与黄委会和省水利厅沟通协调,力争解决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港口抽黄、禹门口抽黄等重要供水工程取水指标问题,全力落实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水源置换、优化配置和用水指标申请。

(作者系渭南市水务局局长)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