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力量 赴一场家乡之约
发布于:2024-04-22 17:58   来源:陕西日报   

4月9日,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李洋(左)在胡桃树下民宿指导员工工作。 本报记者 孙丹摄

4月10日,汉中康科微佳食品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员在面皮生产线上作业。 本报记者 孙丹摄

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野口村的野口乡村美学馆(4月12日摄)。 本报记者 许奥博摄

记者  孙丹  许奥博

在我省持续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发展产业。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全新的经营理念,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出大批充满活力的产业项目,成为地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融合  让乡愁有“乡”可寻

耳边是潺潺流水声,眼前是浓郁翠色。4月9日,记者走进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向前,不一会儿,占地80亩的胡桃树下民宿呈现在眼前。

山野的气息让人怡然自得,民宿负责人李洋在院内忙得一刻也不停。

2019年,为了照顾家人,留学回国3年的李洋辞去在海南的工作,回到家乡蓝田县。彼时,蓝田县正依托生态资源,打造民宿集群。目睹越来越多久居城市的人爱上在乡村体验“向往的生活”,李洋有了在村里开办民宿的想法。

调研、选址、建设……2022年4月,胡桃树下民宿在李家硷村正式营业。

“民宿区域有一块空地,我们正愁不知怎么利用的时候,驻村第一书记王鹏建议我们在地里种植金银花等,发展儿童研学、亲子旅游。我们依照这一建议进行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李洋说,“在民宿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帮助我们协调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解决了很多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来这里寻找乡愁记忆,2023年,胡桃树下民宿营业额达到350万元。

四面环山的李家硷村产出山核桃、香菇、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依托这些资源,胡桃树下民宿开发了“秦岭四珍”产品(核桃油、豆腐干、中蜂蜂蜜、香菇酱),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从村民手里收购山核桃,压榨成核桃油;在村集体大棚购买香菇,一部分用于餐饮,一部分制成香菇酱;从村里养蜂场收购百花蜂蜜,加工出售给游客……”李洋说,“2023年,‘秦岭四珍’销售额29万余元,为村集体增加了10万余元的收入。”

村民李西娟见证了民宿带来的种种变化:过去,这里旧宅闲置、杂草丛生;现在,这里旧貌换新颜,不少年轻人想回来创业。

“热爱的事业实现了更大的价值。”看着更多家乡人吃上了“旅游饭”,李洋觉得再忙碌也值得。

传承  变“老作坊”为“新产业”

4月10日,西乡县,天蒙蒙亮,薛军就和父母来到公司,开始新一天的面皮制作、包装、销售……

面皮是汉中的地方风味小吃。2021年之前,薛军的父母就在西乡县经营着一家面皮小店。

“2020年,父母的实体店遭遇经营瓶颈期,竞争压力很大。”薛军说,“极少走出县城的父母拥有制作面皮的好手艺,但缺少新的经营思路。和父母商量后,我决定回西乡发展电商,打通面皮生产、预包装和销售链条。”

2021年,大学毕业半年的薛军回到家乡创业。在西乡县人社局的帮助下,他解决了创业资金的问题;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协助下,他进行了品牌规划和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设。经过10个月的准备,2022年10月,以传统面皮手艺为基础、注入新经营理念的汉中康科微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紧跟市场变化,提升工艺流程、产品口感,去年还进行了一次设备改造。”薛军说,“创业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在不断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飞速成长。”

目前,汉中康科微佳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已配备面皮生产、调味料生产、快递封包流水线,平均每日生产面皮8000份。同时,公司经营了7个网店,并与新视野电子商务公司、西乡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商务合作,开拓市场。

坐在电脑前,薛军打开“旺店通”,店铺订单量、发货量、销售波动等数据一目了然。“这是我们上个月引进的系统,将客服的工作时长从之前的6小时压缩到现在的1小时。”薛军说,“我们的创新之路不断延伸。”

“从3年前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从小作坊,到小有名气的小吃品牌;从开始投产时的17名员工,到如今增加到30名……”谈起返乡创业的经历,薛军十分感慨。

汉中市加强返乡创业“全程化”服务保障,营造返乡创业好生态。近3年,全市返乡人员投资注册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6.3%,累计带动就业3.1万人。

创新  将美育课堂“搬”进麦田

去年10月起,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野口村经常回荡着儿童的欢笑声……

“90后”的燕雨和陈鑫在这里经营了一家乡村美学馆。“不仅城里的小朋友过来画画,村里的儿童也在这里接受美学教育。”燕雨说。

近年来,艺术之风劲吹乡野,吸引不少年轻人在乡村开办咖啡馆、民宿……2022年,在县城开办儿童美术培训学校的燕雨和她的朋友陈鑫也萌生了扎根乡村、再次创业的想法。

“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学生到野口村写生。孩子们对这片没有围墙的自然课堂表现出极大的喜爱,我意识到乡村美育课堂的巨大潜力。”燕雨说。这次经历成为两个年轻人创办美学馆的契机。

“2022年,我们开始筹备。2023年5月,美学馆有了初步的模样。去年国庆假期,我们在这里举办了‘笔墨视界   向野而生’乡村艺术展,展示本地自然文化和历史,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站在野口乡村美学馆门前,陈鑫回忆他们的创业历程。

在村里创办美学馆并非易事,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陈鑫说:“一方面,我们通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并进行了多次市场调研;另一方面,政府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如提供停车场地和宣传推广等,为我们筑梦田野扫清不少障碍。”

“目前,我们的儿童艺术展已经吸引了2000余人前来参观。”燕雨说。

谈及美学馆为村里带来的变化,野口村党支部书记姜君仓表示,美学馆为村里带来了活力,加快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步伐,吸引了更多游客来野口村休闲观光,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目前,我们聘请了村里的叔叔阿姨在这里帮忙。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社交平台开通账号,吸引更多人来田间体验艺术。”燕雨说,“美学馆不仅要火起来,也要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就业。”

艺术乡建正在鄠邑区扎根,麦田的可能性被不断挖掘。目前,全区已吸引200余名艺术家和青年人才驻村创业创作,落地32件艺术作品、6万平方米壁画,举办多场关中忙罢艺术节及系列公共文化活动。

平静的麦田里,一颗颗艺术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