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养蜂人的“变”与“不变”
发布于:2024-05-24 09:32   来源:陕西日报   

初夏时节,满目苍翠。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村“章师傅的蜂蜜园”里摆放着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蜂箱,蜜蜂围着这些蜂箱“嗡嗡”地飞舞。

“蜂蜜养活了我们家三代人。我爷爷、父亲都是养蜂人。”5月14日,“章师傅的蜂蜜园”负责人章朋军说,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闸口石村。他从小就穿着防护服,跟着大人穿梭在蜂场里。今年51岁的章朋军,依然坚守着这份“甜蜜”的事业。

“我爷爷那辈人养蜂用圆桶蜂箱,父亲那辈人用方箱。而现在,我的蜜蜂搬进了‘别墅’,住的是智能蜂箱。”章朋军说,圆桶蜂箱虽然造价低廉,但取蜜不方便、蜂蜜产量低;方箱可以随时检查,蜂巢也能多次利用,但管理较麻烦;智能蜂箱采用太阳能供电,配有通风口、传感器、光伏发电板等。养蜂人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监测智能蜂箱里的温度、湿度、糖汁量和蜜蜂进出量等数据。智能蜂箱能实现自动投食喂水,在减少养蜂人劳动量的同时,提高蜜蜂酿蜜效率。“圆箱年产蜂蜜15斤左右,方箱年产量20斤左右,智能蜂箱年产量能达25斤。”章朋军说。

时代在变化、村子在发展、蜂箱在更新,不变的是养蜂人诚信为本的初心。有顾客在购买蜂蜜时会问上一句:“有没有掺白糖?”每当听到这句话,章朋军都会自信地说:“章家蜂蜜绝不掺假。”章朋军告诉笔者,“智能蜂箱全周期记录了蜂蜜的采集过程,有顾客质疑时我就给他们看录像,让他们放心。”因为用上了智能蜂箱,章朋军的蜂蜜卖得越来越好。

章家的老一辈养蜂人会在6月取蜜,每年只取一次,这个传统保留到了今天。“爷爷说,如果当年花较少,天气也不好,就留五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的蜂蜜不取。如果蜂箱里的蜜不够蜜蜂的口粮,就一点都不取。”多年来,章朋军一直严守这个规矩。“蜂蜜园一共有10个圆箱、118个方箱和50个智能蜂箱,今年预计能产蜂蜜2500斤。”章朋军说。

看着祖辈的产业在自己手里变得越来越好,章朋军开始思索,如何将自己的蜂蜜园再开发,融入留坝旅游发展中?

他想到了研学旅游的路子。“蜂蜜园正好在留侯镇旅游环线上,往来游客络绎不绝。”章朋军说,“如果我把蜂蜜园打造成研学基地,提供知识科普、采蜜体验等服务,肯定会有父母带着孩子来我这参观体验。”他决定对蜂蜜园进行改造提升,增加蜂箱数量、推出研学产品,打造出“蜂蜜+旅游”的新场景。

章朋军这位“蜂三代”,靠着对蜂蜜产业的执着和坚守,带着爷爷和父亲的期望,一步步走上了愈发“甜蜜”的致富路。(通讯员 李文博 张萌 高文亚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