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无望 退费无期

困在“考编路上”的年轻人
发布于:2024-07-08 17:19   来源:陕西网   作者:南楠 李惠茹 白晓玉

“我真的快要崩溃了,”李女士气愤地说道,“原本说好的30到45个工作日内退款,但至今数万元的退费仍未收到一分钱,多方投诉却毫无效果。中公教育的这种失信行为让我生气又无奈。”

近年来,随着各地持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和基层岗位的支持,公职人员招录规模不断扩大,“考公”的热度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上升。然而,在众人竞相追求“上岸”的背后,公考培训行业却滋生了许多市场乱象,其中学员“退费难”问题尤为突出。

招生时宣传:考不过包退

落榜后维权:考不过难退

“签字时承诺‘不上岸包退款’,现在分数不过线,为何拒绝退钱?”近日,西安市民李女士向陕西网《问政陕西》平台投诉称,2023年6月,她在西安中公教育课程销售的推荐下,报名了一款近4万元的“考不过包退”协议班课程,并签署了正式合同。然而,考试失利后,她申请退款却屡遭拖延。

李女士愤怒地表示,根据协议,若笔试未通过应退款9200元;若通过笔试但未通过面试,则退款35000元;若最终被录取,则学费全归机构所有。正是基于这一条款和中公教育的品牌信誉,她才敢于支付这笔不菲的学费。

合同中写明符合退费条件后30-45个工作日内退款。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合同中写明符合退费条件后30-45个工作日内退款。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期间,我多次与当时报名的销售沟通,她的回复总是让我等。”李女士说,更令人气愤的是,拨打中公教育客服电话时,客服甚至直言投诉12345也没用,建议她自己打折转售课程给他人以挽回损失。

无独有偶,刚参加完2024年上半年事业编联考的陈同学也遭遇了类似情况。

“我于2022年报名的中公教育协议班,花费了55000元。去年申请退费时,中公教育客服一直找借口推诿,最后说资金周转不开,改为分期退款,总共10期,但至今一分钱未给。这全是父母的血汗钱啊!”陈同学哭诉道。

记者调查发现,像李女士、陈同学这样遭遇中公教育退费难问题的学员在全国范围内比比皆是。

据媒体报道,中公教育推出的协议班被誉为“天才的发明”,尽管价格高昂,却一度成为公考市场的热门产品,并引发其他机构的竞相模仿。

然而,这一商业模式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在考公热潮和考公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公教育因退费难问题频发、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而频上热搜。社交平台上,学员们的维权信息更是层出不穷。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中公教育的累计投诉量已高达10余万条;抖音话题#中公退费#的阅读量超过3400万;微博话题#中公教育退费#的阅读量也超过1300万。

微信截图_20240625145523

学员在消费投诉平台上维权。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记者在多个“中公退费”群中发现,如今等待退费的学员们不仅在线上申诉维权、分享退费经验,还在现实中抱团“自救”。他们通过拨打12345、求助市场监管部门等渠道寻求解决方案,甚至被迫接受“以物抵价”、“贱卖”自己的课程等方式来挽回损失。

多方投诉:退学费依旧“没音信”

现场调查:协议班继续“割韭菜”

6月24日,记者先后走访了西安中公教育长安、小寨、未央的几大校区,接待室里人员仍然爆满,线下学员授课也未受到影响,教室基本坐满。

微信图片_20240708142203_副本

中公教育线下班正常运营。图片来源:中公教育大厦(陕西总部)

中公教育课程销售人员给咨询报名的记者推荐了好几种公考报课方案,其中,引起争议的“考不过包退”班型仍然存在,费用最高达39800元,销售人员表示后续考试未通过退20000元,顺利“上岸”则额外奖励10000元。

微信图片_20240708111732

中公教育2025“考不过包退”班型介绍。图片来源:陕西中公教育

记者在现场随机询问了几位学员,他们选择中公教育协议班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增加上岸的机会,同时降低培训费用的风险。“协议班”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王同学表示,他原本不打算报协议班,但自己购买考题练习后效果不佳,衡量后觉得报这个班即使未能通过考试,也不会损失全部费用。姬同学则是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报了名,他认为中公教育是考公考编的老牌子,且有“退学费”的保障,因此选择了报名。

当被问及是否知道中公教育存在退费难的问题时,被访的学员们均表示有所了解。但销售人员强调,退费难的问题只存在于疫情期间,现在资金链已恢复。学员们每天线下上课,与销售人员保持联系,因此比较信任。

李女士表示,她当初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报了班,但没想到陷入了退费困难的境地。她疑惑的是,相关部门明知中公教育存在退费难的问题,为何其协议班课程还能继续火热销售?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分别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了函询。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记者及涉及退费的学员向经开区管委会联系中公教育学员退费和资产保全事宜。西安市教育局则回应称,2022年9月,中公教育部分学员突发集中退费事件并引发舆情。同年11月9日,经开区管委会已成立工作专班并制定实施方案,旨在全面解决陕西中公培训机构学员退费问题。

截至6月26日记者向西安市经开区管委会进行函询时,该管委会并未就上述问题作出任何回应。

陨落的“行业一哥”:“退费难”根源何在

艰难的“维权之路”:“退学费”如何兑现

针对退费问题,中公教育陕西分公司在今年“3·15”期间曾表示,随着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逐步好转,退费问题正在稳步解决中,整体情况可控,并承诺会妥善处理学员的退费问题,确保每位退费学员的费用都能如数退还。

事实果真如此吗?6月28日,记者致电中公教育北京总部退费热线,客服拒绝对此事作出回应。随后,记者联系到中公教育陕西总部售后客服,对方表示目前申请退费的学员主要集中在2023年11月之前报名的群体。对于陕西中公教育而言,2022年和2023年的学员退费需通过北京总部进行流程审批和拨款。这是因为前期各省市已将学员缴纳的报名费全额打入中公教育总部账户,而总部需兼顾多个省份的退款需求,导致退款流程缓慢。但从2023年11月起,陕西省中公教育学员的报名费已全部收至陕西总部独立账户,新报名学员的退费将更为迅速。

中公教育,这位曾经的“考公一哥”,为何会陷入退费难的困境?问题的根源何在?《财经》杂志分析指出,中公教育陷入困境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协议班——高现金储备——投资地产”模式的破裂。中公教育年报显示,2023年底其资产负债率高达92.06%,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司预收培训费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10亿元。

7月1日,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中公严选直播间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代表中公教育集团向仍在退费过程中的学员表示歉意,并承诺“一定会还钱”,希望学员们能给予一些时间。

微信图片_20240708152442_副本

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回应退费问题。图片来源:中公严选抖音直播间

然而,承诺容易兑现难。李女士等学员表示,中公教育一直强调经营正常,但“退费难”问题确实存在。她质疑这是否构成消费欺诈,并指出即使在相关部门进行调解的情况下,中公教育也无人回应。李女士无奈地说:“我急需这笔钱,可一直说退费在走流程,让我们耐心等待,到底要等待多久?”

针对此情况,西安云德律师事务所的杨荣健律师认为,中公教育若以“考不过包退”为噱头招收学员,却在学员考试未通过后拒绝退费,此行为属于发布虚假广告,侵害了学员的合法权益,应认定为虚假宣传。学员退费纠纷属于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关条款作为维权依据。若合同中约定了退款方式为一次性全额退款,而中公教育强迫学员接受分期付款,则明显属于违约行为。

杨律师建议学员们,可以尽快通过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张国宁 牛菲 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