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城关街道顺丰社区由四个村、一个搬迁小区组成,面对留守妇女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成立了社区工厂。
400平米的空间,托起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11月12日下午4时,顺丰社区政务大厅三楼,缝纫机、锁边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女工们紧张忙碌地赶制工装。
家住福盛园小区的彭彩红为了照顾上初中的孩子,前年辞掉在上海打工的工作回到老家。去年10月,听说社区的制衣厂招工,她早早就来报名。
“在制衣厂上班一年了,不仅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自己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挺好的。”彭彩红边干活儿边和记者说。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社区领导和人大代表们在走访群众时,不少妇女希望照顾家的同时能在家门口就业,有一份收入。
面对群众的诉求,有的代表提出办一个社区工厂。
“怎么办?办了能维持下去吗?”有的代表提出疑问。
先出去学。县人大代表、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西锋与其他人大代表、社区干部一起到西安、华州区等周边去参观学习,看办企业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等等。
从制衣到毛绒玩具加工,人大代表们一边考察,一边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做规划。
学习回来不久,西安的一家制衣厂送来了橄榄枝:代工小孩子用的围嘴。这么快就来了订单,提出疑问的人大代表顾虑慢慢打消,最终达成一致,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在顺丰社区由集体经济出资开办社区工厂。
在社区政务大厅二楼的展室里,陈列着工服、床品四件套等。县人大代表、顺丰社区党委书记仲新亚拿起一个小孩子用的围嘴介绍,缝纫厂最初就是从15名女工、一块小围嘴起步的。
“很多妇女之前没从事过这个行业,原来的缝纫机都是脚踩的,但是现在全部已经是电脑化了,好多人来不会用,得从零开始先培训起来。”仲新亚说。
小孩子用的围嘴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工人容易上手,比较好留人。从最开始一天能做几十个,到现在最高工人一天能做600个,一天收入100多块钱。
从15名到现在60名女工,从简单的围嘴到工作服、床品等多款产品,一年的时间,制衣厂形成了集培训、裁剪、印染、缝制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工人月工资从2500-3500元不等……
取得这样的业绩,仲新亚连说“没想到”。“我们当时定的思路就是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绩,目标放低一点,慢慢来做这个事儿。”仲新亚说。
“作为基层的一名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们必须有所应,社区工厂能落成、能开花,这是最好的一个结果。”王西锋说。(记者 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