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民生实事项目贴民心合民意
发布于:2024-12-04 09:36   来源:陕西日报   

十一月十二日,渭南市潼关县城关街道顺丰社区工厂里,工人在工作(资料照片)。

“我们心里很高兴!这下从根上解决了淤堵问题。”11月20日,提起渭南市临渭区西干渠整修工作,临渭区官道镇人大代表、郭家村村民郭国栋竖起大拇指说。

临渭区土壤透水性差,遇强降雨或长时间降雨,易出现内涝和次生盐碱灾害。为保障粮食安全,当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排水排碱工程,西干渠是其中一段。经过多年使用,西干渠逐渐出现堵塞塌方问题。

2021年,临渭区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渭北排水(碱)恢复提升改造工程,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西干渠整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土路拓宽、沟道两侧安装防护栏、沟道杂草垃圾清运已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组织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进行现场督导,对项目实施步骤、施工材料等进行实地问效。项目预计12月底完成,到时还会对项目进行整体验收。”官道镇人大主席刘军勇介绍。

在临渭区孝义镇孝丰村,群众对体育运动设施需求高涨。在镇政府征集民生实事项目过程中,群众提出孝丰村原有体育运动设施陈旧稀少的问题。经镇人大代表在年初的人代会上票决,建设孝义镇社区健身中心成为孝义镇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今年是镇上第二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这种方式更方便人大代表和群众深入沟通,在前期项目征集过程中,我们可以更主动地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孝义镇人大主席杨奎说。

目前,临渭区14个镇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4年,临渭区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实施区级民生实事项目10个,涉及生态环境、医疗服务、渭桥路上跨陇海铁路桥等。同时,临渭区鼓励街道层面探索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让人大代表直接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筛选、决定过程,最大限度保证民生实事项目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合民意。

在潼关县城关街道顺丰社区,社区工厂里的缝纫机、锁边机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居民的“幸福乐章”。

顺丰社区居民彭彩红去年从上海回到老家,入职社区工厂,实现了自己在家门口赚钱的心愿。“在这里上班,平时能顺便照顾老人和小孩,自己也能赚一份零花钱,挺好的。”彭彩红说。

顺丰社区由4个自然村、1个搬迁小区组成。针对留守妇女多的实际情况,当地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成立顺丰社区工厂。“办厂过程中,我们到西安市、华州区参观,不断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县人大代表、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西锋说。

目前,社区工厂的业务集培训、裁剪、印染、缝制加工为一体,60名女工每人每月可收入2500元至3500元。“如今,工厂‘落地生根’,基层群众的心声有所回应。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县人大代表、顺丰社区党委书记仲新亚说。

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深化民意征集、项目选定、过程监督、结果评价“四大机制”改革,让票决制更加民主科学、更加依法高效、更加可感可行。2023年以来,潼关县镇两级人大共提出民生实事票决候选项目57个,票决通过45个,涉及交通出行、就业保障、文化体育、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将群众呼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票决项目。

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2024年以来,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县镇两级人大工作的指导,推动县镇两级全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通过群众提议、代表票决、政府办理、人大监督,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渭南市11个县(市、区)共票决项目109个,114个镇(街道)共票决项目594个。(记者 王姿颐文/图)


责任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