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连续5年列入民生十件实事;聚焦“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3个重点,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2个;全市加装电梯205部,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425个,新增非机动车充电桩1405个,新增安防智能感知设施及系统871套……
一组组数据,显示出2024年榆林市民生实事实打实的工作成效。
聚焦“小切口”解决大难题
老旧小区华丽变身,背街小巷焕发新颜。管道从锈迹斑斑到锃光瓦亮、自来水从浑黄污浊到清澈洁净、房屋从渗水潮湿到坚固干爽……聊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生活变化,榆阳区上郡路街道区委家属院居民米大爷兴奋地说:“如今,我们这老小区就和新的一样。”
近年来,榆林市紧扣小区居民需求改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谋发展,创新打造“小单元作业”工作方式,以“绣花”功夫推动全区楼内上下水管线改造率全面提升。
一个水工队伍一次只改一个单元,多个水工队伍同时推进,全力压缩每个单元的施工时间;入户施工时,卫生间与厨房上下水管道分段改造,保证居民至少有一项用水需求不受影响;实施外立面更新、公共空间飞线入地、道路平整一新、加装电梯,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展露出新面貌。
改造后的榆林市上郡路区委家属院(央广网发 榆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榆林市围绕统筹协调、项目生成、资金共担、多元参与、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改造项目推进、适老化改造、市政专业管线改造、小区长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一揽子“小切口”改革举措,深入创新探索存量住房更新改造可持续模式。
小食堂做实民生大文章
随着“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社区食堂出现在街道辖区居民的“家门口”。榆林市建业路社区食堂创新经营模式、优化餐食供给,吸引全年龄段社区居民用餐,丰富了社区消费业态。
社区食堂运营负责人朱喜荣介绍,食堂以“小碗菜”为主,素菜6元、荤菜14元,每天多个菜品滚动更新。“很方便!一家三口不想煮饭时,我们就直接过来,干净卫生味道好!”市民张先生说。
榆阳区明珠路街道建业路社区食堂(央广网发 榆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以来,榆林市区各社区食堂依托共享辖区内街道邻里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为居民提供优质助餐服务,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同时,社区着力提供丰富和便利的业余文化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建引领城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为着力破解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化解等难点痛点堵点。近年来,榆林市大力推行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通过党建引领、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分类推进等做法,切实扩大物业管理覆盖范围,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中心城区340个任务片区全部完成了物业覆盖。
“小区依托于智慧安防系统,在门岗、巡逻、巡查等工作中,建立快速应急处置机制、24小时门岗值守、安全管理报警监控系统,严控内部安全,严防外部危险,为业主铸造最可靠的安防防护网。”泰安里小区工作人员折涛涛说。
消防水泵房工人正在检查设备(央广网发 榆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榆林市深化物业党建联建,积极探索建立“红色物业”,目前全市已建立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13家,建立党组织小区数1549个,组建300多支“红色物业”治理队伍,打通了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之间“心墙”。这些“红色物业”治理队伍将让群众享受来自身边的好环境,体验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把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事做好,也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体现。榆林市将继续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质效,强化空气、水环境等生态治理,让老百姓生活更有品质,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多群众。